《伍連德新論》:伍連德除了是抗疫英雄,也是號召星馬華僑援助中國抗戰的僑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10-1911年在東北抗疫成功的伍連德,代表二十世紀上半葉來自南洋的土生華人知識分子對中國現代化的參與和貢獻,但他的代表性也有特殊的成分。伍連德比其他為中國作出貢獻的同時代南洋知識分子更勤於回鄉,也更積極向家鄉同胞介紹中國現況及鼓勵他們到中國服務。
編按:來自馬來亞的伍連德,是近代中國醫學史的重要人物,也是1910-1911年在中國東北消滅鼠疫的抗疫英雄。本文前篇書摘為《伍連德新論》:奇才來自南洋,百年前消滅中國鼠疫的馬來亞華僑伍連德
回鄉言行思想和影響
伍連德勤於回鄉探親和考察,也樂於分享他在中國所做的事,所見的人事物。換言之,伍連德利用回鄉的機會介紹外面的世界給新馬的華人,並鼓勵他們充實自己的知識和加強語言能力,以應付外面的大千世界,貢獻自己的所長。從他南來的行程和言論,可以剖析和歸納出他的思想。
首先,伍連德對中西文化的觀點是相當明確的。西方醫學訓練出身的他,對於科學非常有信心。他從事的醫學研究,是根據西醫的臨床試驗為基礎。他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也是依據西方的科學準則。1910-1911年冬春之際他在東北抗疫成功,基本上就是採取科學的方法,包括阻斷交通、檢疫隔離、口罩防護、解剖化驗、焚屍消毒等。
雖然他曾因將西醫稱為新醫,中醫則稱為舊醫,也曾將西醫比喻為汽車和電燈,中醫則比喻為騾車和煤燈,而遭到中醫界的批評和責難。但他對中醫的看法不是全盤否定。相反的,他認為中醫是中國悠久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也曾在中國的醫史中留下痕跡,為人類的生命醫療作出貢獻。但時代在躍進,中醫必須「放棄糟粕,保留精華」,攜手與西醫成為現代醫學的組成部分。伍連德曾經說過「西醫不等於現代醫學」,就可以知道他所定義的「現代醫學」是具有包容性和普世性的。
同樣的道理,伍連德認為東西方的語言不應該有優劣或高低之分。對他而言,語言是一種溝通和謀生的工具。在現實的世界中,每一個人的幼小時期可能因為家庭背景、環境因素或其他考量而被父母安排到某一語言學校去就讀,所以第一語言的掌握不是個人決定的。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或成長後,是可以主動去選擇和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就如同尋求額外一個工具。他認為掌握雙語對生活在英國殖民地的新馬華人特別重要,退可以安居樂業,更全面地融入殖民地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生存環境中;進可以伸展抱負,回去中國尋求更大的機遇以貢獻祖國。由此可以看出那個時期伍連德的國族認同中,沒有否定作為一個英籍華民的成長事實,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中國人血統和民族責任。

其次,伍連德對中國前途的看法保持一貫的謹慎樂觀。1916年袁世凱政權倒臺後,伍連德初返檳島,伍連德「深信黎(元洪)總統於後十年內,必能致中國於富強云云。友有叩以中國近日亂事者,伍君謂所傳多不足信,並謂自歐戰開幕以來,中國之城邑鐵路工藝潔淨醫學等等,百廢俱舉,大有可觀,非復如前時之寙腐云云。」十年後的1926年,伍連德在檳城台山寧陽會館的一場歡迎會上,回答中國近況和未來的問題說道,「祖國地大物博,各種技藝人才不少,雖因軍閥專橫,至使地方多故,然而民氣浩蕩,自能進步。若再遲三年之後,中國關稅自主,財政日臻富裕,則祖國將來之希望,誠未可量。」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如上文所述,伍連德同樣以樂觀的角度看待中國之後十年的社會和經濟發展。
此外,1931年伍連德從日內瓦回國途中在檳城演講,他觀察和比較中西方世界後,認為東方復興的時機已到。伍連德在中國期間,目睹中國在醫藥、社會、男女平等觀念方面的明顯進展。他因此勸告新馬土生華人,「勿再永遠以居於斯地以為榮,認此地為世間之樂土」,而應該回去中國看看,可見他對中國的發展和未來前景是樂觀。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國,破壞了他繼續號召新馬華人回國的計畫。但即使是國難當頭,他所負責的上海等處海港檢疫系統和設備被日軍所控制或破壞,決定舉家南遷避難後,他對中國長期抗戰的決心還是充滿信心的,尤其是他曾目睹中國西南基礎建設的戰略準備工作。伍連德回到馬來亞後,繼續呼籲馬來亞各界賑濟抗戰災民,並援助中國抗戰。
最後,伍連德在中國服務期間南來北往十三次,有其時代的特殊性及影響力。廿世紀上半葉是近代中國與海外華人互動最頻密的一段時期。有許多中國人在這個時期移民海外,也有不少海外華人回到中國投身革命和經濟建設等行列。像伍連德這類兼有土生或僑生華人和專業人士兩種身分的海外華人回國服務者屬於少數,但他卻是最有成就的一位。一方面要肯定清末官員如袁世凱和施肇基的慧眼識英雄,以及鐵良等的海量包容,聘用一位缺乏漢語文基礎的南洋土生華人承擔重任。當然,這也反映出當時大清帝國和民國初年科學人才的奇缺,因此對外來人才求之若渴的時代特徵。
另外一方面也要肯定伍連德的膽識和耐力,願意到一個他相當陌生,而且言語不通的國度去施展他的專業才華。更難得的是,他很快融入這個祖國,不只協助中國從事現代化的醫療建設,也代表中國出席國際會議。同時,他也扮演中國民間大使的角色,每當回到新馬的時候,都會介紹中國的進步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並鼓勵華人回去中國參與建設。伍連德的這個角色不只是從中國的立場出發,也是發自內心對家鄉的關懷。他的家鄉情結是非常濃厚的,每次被奉派出國的時候他都掌握機會順道或繞道停留一段不短的時間,並充分利用時間與鄉親父老及朋友分享他的知識、閱歷和思想,並為家鄉的子弟提供建議和鼓勵他們回國發揮所長。由此而論,伍連德不只在行動上往來中國和新馬之間,在思想和感情上也是遊走於祖國和家鄉之間,並將它們融入自己的基因。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