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想過:台灣身份證號碼制度為何對在台外籍人士構成明顯歧視?

你可能沒想過:台灣身份證號碼制度為何對在台外籍人士構成明顯歧視?
Photo Credit: 移民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身份證號碼制度導致外籍人士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受到普遍歧視,包括申請信用卡、網上銀行以及零售會員資格等服務。儘管有了「更新」的身份證號碼,但由於起始數字不同,外籍人士在使用這些服務時仍然面臨諸多障礙。

文:吳彼得

台灣的身份證號碼制度,由於對外國國民的明顯歧視而成為爭論的焦點,雖然許多國家都有獨特的身份識別系統,但台灣的身份證號碼制度因其固有的缺陷,影響了在台生活的外國人的生活。

本文對台灣的身份證號碼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探討,重點關注外籍人士在申請信用卡、網上銀行以及宜家會員等方面所遭遇的歧視問題,同時討論一起涉及殘疾外籍人士的案例,突顯了改革台灣身份證號碼制度的必要性。

舊制度缺陷與「權宜之計」的更新

過去,台灣的身份證號碼制度為公民和外國國民分配不同的代碼。台灣公民的身份證號碼由一個英文字母開始,共有十位數字;而外國人則被分配類似格式的身份證號碼,但多了一個字母,使其與公民的身份證號碼有明顯區別。這種差異導致外籍人士在住房、就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遭受普遍歧視。

為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台灣政府推出了外籍人士的「更新」身份證號碼格式。新制度取消了多餘的字母,使外籍人士的身份證號碼格式與台灣公民更為接近。然而,新制度仍然保留了一個關鍵的區別:外國國民的身份證號碼起始數字,與公民的不同。

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變化仍然延續了原有的歧視做法,因為不同的起始數字仍然可以輕易識別外籍人士。因此,「更新」的制度在實際操作中並未真正解決外籍人士在台灣面臨的問題。

問題:服務、歧視與障礙

台灣的身份證號碼制度導致外籍人士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受到普遍歧視,包括申請信用卡、網上銀行以及零售會員資格等服務。儘管有了「更新」的身份證號碼,但由於起始數字不同,外籍人士在使用這些服務時仍然面臨諸多障礙。

金融服務——例如申請信用卡和線上銀行——通常需要身份證號碼進行註冊和驗證。在台灣的外籍人士可能會在申請這些服務時遇到困難,甚至遭到拒絕,因為他們的身份證號碼顯示了他們的非公民身份。這種歧視性做法可能導致外籍人士無法充分享有金融產品和服務,使他們在台灣建立穩定的經濟基礎變得困難。

零售會員資格——例如宜家台灣的會員——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該公司不接受持有新身份證號碼的外籍人士線上申請會員資格。這種歧視性做法限制了外籍人士的機會和福利,顯示出企業往往對不同身份證號碼的客戶不夠重視,進一步加劇了問題。

image
作者提供
IKEA會員申請頁面,拒絕外籍人士的身份證號碼

近期有一起涉及殘疾外籍人士的案例凸顯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根據台灣外籍人士法規相關的論壇討論內容,該名殘疾外籍人士是一名持有永久居留證(APRC)的長期居民,儘管他的身份證號碼是「更新」的,但他在申請殘疾停車證時仍然被拒絕,原因僅僅是因為他的身份證號碼顯示出他的外籍身份。

這一案例表明,即使是修訂後的制度也無法阻止歧視性做法的存在,為在台灣生活的外籍人士設置了不必要的障礙。

國際實例可以提供台灣許多解決方案

為解決台灣歧視外籍人士的問題,政府必須重新審視其身份證號碼制度,實施更加公平的解決方案。通過學習其他國家的身份識別系統,並解決台灣目前制度的固有缺陷,台灣可以成為一個更加包容的社會,確保所有居民,無論其國籍如何,都能享有平等的機會。

例如,美國實行社會安全號(SSN)制度,為所有居民(包括公民、永久居民和臨時工人)分配唯一的九位數字號碼。SSN制度不區分外籍人士和公民,為所有居民提供平等的服務和機會。

另一個例子是歐盟的《一般數據保護法規》(GDPR),該法規對基於國籍或其他個人特徵的歧視作出了嚴格的規定。這一法律框架確保歐盟成員國實行不歧視外籍人士的身份識別系統,促進更加包容和公平的社會。

鑒於這些國際實踐,台灣可以考慮採用一種更具包容性的身份識別系統,不區分公民和外籍人士。通過分配統一的身份證號碼,台灣可以促進服務的平等享有,並減少基於國籍的歧視。

結論

解決台灣歧視外籍人士的問題需要政府共同努力,修訂目前的身份證號碼制度,實施更加公平的解決方案。

通過研究國際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國家的身份識別系統,台灣可以創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擁抱多元化,確保所有居民享有平等的機會,無論他們的國籍如何。

這樣一來,在台灣的外籍人士將能夠充分享受各種服務,不再面臨不公平的障礙和歧視。這將使企業更容易滿足不同身份證號碼客戶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個更加包容和公平的身份證號碼制度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強大、更和諧的社會,使台灣所有居民受益。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