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心中住著野孩子》作者凱莉哥:長大後,我再也沒有遇過比阿嬤講話更難聽的人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曾有人詢問凱莉哥是否會羞於分享貧困的童年生活,她笑得坦然,「不會啊,我們很貧窮,但我們獲得的愛從不匱乏。」襪子破洞得自行以針線縫補,長筒襪鬆脫後得用橡皮筋套住繼續穿,那些凱莉哥從不排斥提及的困窘回憶,全是生命裡不可或缺的痕跡,因為有那些日子,才能養成如今對一切現狀心滿意足的凱莉哥。
文:愛麗絲
小時候,凱莉哥絕非乖巧聽話的孩子。
讀小班第一天,凱莉哥用石頭把同學打得頭破血流,換學校後,又無比自在地晃出校門,在大街上遊蕩。至此,她成為「讀小班就被退學的孩子」,便和兩個妹妹返鄉雲林,由阿公阿嬤帶大。
雲林的童年時光,是每日睜開眼睛先打掃院子、至河邊打水澆灌植物,再依阿嬤規範的完美比例——以十倍河水稀釋尿桶中的尿液,施肥作物。每逢寒暑假,等著她們的不是悠閒假期,反倒多了至河邊洗衣的任務。不能用洗衣機,因為洗衣機「浪費水浪費電」;衣服更不可晚於上午八點洗好,因為「用剛升起太陽照射的水洗衣服,保平安。」
凱莉哥的阿嬤有許多奉為圭臬的執著與信念,她嚴格教養凱莉哥和妹妹們,家務與農事,都要求孫子們親力親為。碰上產季,凱莉哥放學得幫忙採收蔬菜、坐在鐵牛車後的小板凳上,和阿公一同前往果菜市場叫賣。
「從產地到餐桌」的教育,讓凱莉哥從小對吃下肚的食物瞭若指掌,國中剛搬回台北時,曾一度訝異同學們彷彿只會讀書,生活技能零分,更對大自然一無所知。「很多同學不知道花生長在土裡,沒見過樹上的芭樂,更不曾煮過飯,」反觀凱莉哥,在阿嬤嚴格要求下,早早學會自理生活、照顧他人。
而這是在阿嬤的棍子與責罵下養成的能力。
凱莉哥的阿嬤對生活習慣嚴格要求,稍有不慎便可能挨上一頓抽打或極其難聽的碎念。譬如,阿嬤看電視節目裡的猴子耍特技、擦碗盤,便唸叨著「猴子都能把盤子擦乾淨,怎麼妳們連碗都洗不乾淨?畜生都會,妳們怎麼老學不會?」
面對軍事化般的教養模式,凱莉哥並不全然順服,經常叛逆行事。她曾刻意不照阿嬤的完美比例稀釋尿液澆灌土壤,改以五比五、直接從菜葉淋下;曾去田裡解開別人家的牛繩子、拿竹竿打牛屁股使牠狂奔;更曾使雞鴨籠門戶大開,鬧得雞飛狗跳。
四歲幫忙哄睡妹妹時,凱莉哥一時調皮,讓妹妹連人帶搖籃摔至地上,被責罵後拗著性子離家出走。一面哭,一面走,凱莉哥沒碰上一向寬容的阿公帶她返家,反倒被鄰居阿婆好說歹說地拉回家——免不了又是阿嬤的一陣責罵。
「這本書要告訴大家,你看到的很可能都不是事實。」
「當然會氣阿嬤、會埋怨啊!」凱莉哥的童年,有阿嬤的嚴加管教,有阿公的寬容溫厚,有最接地氣的農務雜活,有她在叛逆與乖順間的來回擺盪。小時候說不埋怨是騙人的,但凱莉哥投入職場、創業、為人妻與人母後,回望童年對自己的正面影響,竟超乎想像的深遠。
凱莉哥下筆撰寫《心中住著野孩子》始於隔離期間。隔絕外界干擾下,凱莉哥細細梳理生命歷程,思索阿嬤的教養方式,扣合自己每一步行為決策、強韌的心理素質與性格養成,都與童年息息相關。
回憶與書寫並行,凱莉哥因撰寫童年往事,意外得知當年自己載小妹出門時,不會騎腳踏車的大妹竟被阿嬤一句「想辦法會,不然不要去」放生在家,一路哭到眾人返家。記憶中,阿嬤總把「哩謀號」、「哩撿角」掛在嘴邊,眼見凱莉哥的大妹生性膽小,每逢雨天總害怕不已、念著「我會被淋死」,阿嬤竟回以「頭這麼大還怕淋死。」
凱莉哥笑稱,「長大後,我再也沒有遇過比阿嬤講話更難聽的人了。」若以時下教養標準審視,當年阿嬤的教養方式包含體罰、以刻薄言語貶低孩子,幾乎犯盡一切教養書上的禁忌。「但這本書要告訴大家,你看到的很可能都不是事實。」凱莉哥笑著說,小時候覺得阿嬤好嚴格,但長大回想卻逐漸釋懷,那些或許全是阿嬤表達愛的方式——因為阿嬤只接收過這種形式的愛。
「當他們都在那樣的教育裡長大,潛意識就會複製同樣態度到下一代身上。但事實上,他們只是希望孩子能平安長大,好好生活。」凱莉哥的阿嬤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不被允許讀書,在她生活的時代裡,沒有尊重孩子、適性發展的概念,有的只是在生活裡掙扎求生的日常,和「不照長輩說的做就會變成壞孩子。」
潛移默化的複製
阿嬤的刻薄言語,讓凱莉哥從小鍛鍊出無比堅韌的心理素質,長大後面對任何挑戰與批評都無所畏懼,而她笑稱自己和阿公阿嬤最相似的,或許是對「賺錢」的汲汲營營。「長輩那一代就只是在過生活,不是過好生活。」阿公阿嬤窮了大半輩子,一直努力賺錢,開源節流做得確實,吃穿用度更務求物盡其用。
從小,凱莉哥深知好的水果得拿去賣,爛的、醜的、被小鳥啃過的,才會進到自己肚裡,而阿嬤的冰箱彷彿能讓食物長生不老,一條鹹魚冰凍後能吃上兩年,過年拜拜的全雞,也許來年還在冰箱裡,歷久彌新。
潛移默化中,凱莉哥也曾習慣從爛水果吃起,直到被先生提醒,才扭轉心態。成為人母後,在她教養小露、小梨時,有些根深柢固的原則則代代相傳。譬如,碗裡的飯要吃乾淨、夾菜不准挑三揀四、舀湯時手裡不能揣著筷子,「這些原則在我心裡牢牢記著,是絕不能違反的。」但凱莉哥不同於阿嬤從前動輒打罵的教育,而是和孩子們理性討論,有時倒取得意想不到的共識。
凱莉哥曾告誡小梨,飯碗沒吃乾淨未來會嫁給麻子臉的老公,古靈精怪的小梨竟答「現在醫美很發達,我只要好好賺錢就可以改頭換面啦。」「這聽起來好像滿積極正面的嘛?」凱莉哥不由地被女兒說服。而若說阿嬤當年對自己的期許是平安長大、好好生活,凱莉哥對下一代的期許反倒簡單許多,「只要她們別回來啃老就好啊。」凱莉哥笑道。
Tags: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