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價公定機制難凍漲,全台蛋雞4000萬隻仍缺蛋,近8成禽場問題大了

蛋價公定機制難凍漲,全台蛋雞4000萬隻仍缺蛋,近8成禽場問題大了
開放式的傳統蛋雞場占全國約2100場的8成,只用籠子疊起來加4根柱子、屋頂建造,通稱「A字型」,禽舍冷熱變化跟戶外一致,候鳥共食防疫差,天冷時產蛋率更可能下探5成。(農委會畜牧處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12年3月19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傳統蛋雞場通常趁著春節後的淡季,例行換羽作業,為時1個多月,這段期間蛋產量會略減,今年卻是低過預期。據江文全及業內人士的了解,現役蛋雞產蛋率從7成下探5成2,等於有3到5成蛋雞印證了台語俗諺「生雞卵無、放雞屎有」,原因可從禽流感、天候因素、飼養禽舍說起。

平價雞蛋買不到,天天有蛋吃很奢侈,這是不少民眾的心聲,最近1個多月蛋價站上歷史高峰,政府持續進口調度,究竟是缺雞蛋還是缺蛋雞,為何漲價跌價是雞農和蛋商說了算,業內人士揭露蛋雞場現況,農委會則祭出補助鼓勵產業轉型,希望消費者不用排隊買蛋。

蛋價公定機制難凍漲,進口雞蛋救援延長1個月

(中央社)蛋價3個星期漲2波,還傳出蛋商搶貨,驚動公平會關切,蛋價機制歷經一甲子變革,持續的缺蛋,使得蛋農和蛋商每週商議的蛋價基本盤備受考驗,有賴進口雞蛋來穩價。

民眾慨嘆能夠天天吃蛋很奢侈,今年春節後的雞蛋供需缺口,最快要3月底、4月初才有起色,蛋農和蛋商在2月13日、3月6日先後議定調漲新台幣2元、3元,目前批發價每台斤55元、產地價45.5元。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為防止業者趁機聯合漲價,日前啟動「防制人為操縱物價專案小組」,前往台北市、新北市及台南市查察多家大型蛋商,瞭解雞蛋進銷價格及庫存,也派員至量販超市、傳統市場等零售通路查察。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產蛋率受到氣溫變化影響,蛋價也會反映國際飼料價格上張,目前雞蛋產地價在正常交易階段,約有9成5以上盤商都用產地價收購蛋雞場的雞蛋,此價格有其公信力。

四隻腳、兩隻腳都管過的江文全說,最近這2波的漲蛋價,蛋農和蛋商週末開會,下週一蛋價就漲,公定價的產生,其實是經歷3階段沿革。

江文全說,50多年、60年前,由包銷雞蛋的蛋商討論,再由台北市蛋商業同業公會與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台灣新生報》通報批發價,隔天刊出,提供隔天中、南部產地蛋農的產地價參考。隨著媒體發展變遷,約30年前改由《聯合報》刊出。

第2階段的變革,起源於農民心生不平,質疑都由蛋商報價,兩邊爭論不休。大約在民國90、91年時,農委會以「中華民國養雞協會」作為架構,推動成立「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議定價格,成員大多是農民,少數為蛋商代表,中央畜產會僅1名,所以除了批發價,也報產地價。

由於雞蛋不像毛豬、蔬菜有集中批發市場拍賣,蛋農的組織運作、議價能力都較弱,每個農民要靠蛋商包銷,所以實務運作仍以蛋商公會報批發價主導,扣除大運輸(向蛋農收購雞蛋的業者)成本、蛋商利潤後,才形成產地價,目前批發價與產地價的價差約9.5元,大運輸成本、蛋商利潤各占一半。

第3階段是在110年時,農委會希望推動蛋商、蛋農議價時,應以產銷資訊作為研判基礎,藉此健全議價的實務運作,並重新組成蛋價委員會,目前編制25名,蛋農、蛋商各占一半,畜產會1名。

江文全說,通常週一刊出批發價、週四產地價,實務運作不一定會開實體會議,也會透過LINE群組、電話討論決定;但是不可諱言,蛋商議價的話語權重一點,且此為產業議價機制,若消費者無法接受,可以拒買,若有聯合壟斷疑慮,可請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

近期盤商加價收購搶蛋,蛋價委員會的公定價形同基本價,江文全認為,這是個別交易行為,比較不算是聯合行為;另外,配合公平交易委員會近期對蛋價進行調查,農委會對雞蛋販運業者、蛋商的運作進行了解。

目前都會區超市的貨架上,一盒65元左右的平價洗選蛋經常一上架就清空,只剩價格較高的動物福利蛋、平飼蛋、精品蛋。蛋雞整體產能尚未走出谷底,蛋價蠢動, 傳出台北市蛋商公會醞釀「無限期休市」抗議凍漲。

農委會原定至3月底進口雞蛋500萬顆,用來向食品加工業調度借蛋,澳洲來的雞蛋陸續到貨,但市面還不夠,進口雞蛋將延至4月持續執行,並開放8國雞蛋進口。

最新的情況是農委會加碼新措施,主委陳吉仲表示,至3月底進口的雞蛋,將會直接進到超市銷售,一盒就是65元,進口及檢疫成本由農委會吸收,希望民眾買得到,排隊狀況能大幅改善。

全台蛋雞4000萬隻仍缺蛋,近8成禽場問題大了

(中央社)全台在養蛋雞約4400萬隻,其中3100萬隻有生蛋,動保團體認為養太多,農委會卻說比高峰期少很多,二者其實都指向至少3成現役蛋雞產蛋率太低,於是缺蛋1個多月,蛋價連番漲。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如果蛋雞產業都革新,其實下蛋的蛋雞不用3000萬隻,就能滿足全國需求量了。

近年國人雞蛋消費增加,但去年和今年春節之後都出現供需缺口,尤其今年2月下旬雞蛋日產量徘徊在2200萬顆(以每箱200顆估計)上下,農委會估算日缺50萬到80萬顆。

傳統蛋雞場通常趁著春節後的淡季,例行換羽作業,為時1個多月,這段期間蛋產量會略減,今年卻是低過預期。據江文全及業內人士的了解,現役蛋雞產蛋率從7成下探5成2,等於有3到5成蛋雞印證了台語俗諺「生雞卵無、放雞屎有」,原因可從禽流感、天候因素、飼養禽舍說起。

H5N1禽流感去年首次在台灣現蹤,不論是否如爆料所稱有業者瞞報疫情,自行丟棄確診病雞,農委會評估,國內H5N1疫情未如歐美日般嚴峻,而且去年9月20日提早執行加強監測,截至2月上旬撲殺數量占產蛋雞0.7%左右,影響不大。

排除了禽流感因素,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執行長陳進丁說,天氣冷到母雞不下蛋,產蛋率也會下降。農委會副主委杜文珍則說,蛋雞是有生命的生物,天冷下蛋就減少,不是回暖幾天,就能馬上恢復產蛋率。

4400萬蛋雞大約分布在2100家禽場,扣除尚未成熟的雛雞、正在換羽或要淘汰的老母雞,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再加上回補的中雞數量,有生蛋的約3100萬隻,比去年中高峰期約少400萬隻,今年擴大蛋種雞進口量到30萬,比往年需要的26萬隻再多4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