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海翁的形象——鯨的歷史與台灣海洋文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海鮮是海洋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反映了相當多古人的智慧,比如為了保存易腐的海鮮,魚干、魚露與魚漿應運而生。至於該如何選魚,請謹記前人傳下的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除此之外,有些魚不但不能吃,可能還會造成傷害,古人也早有明訓:「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
文:曹銘宗
海翁的形象:鯨的歷史與台灣海洋文化
「鯨」是海洋哺乳動物,在分類上屬哺乳綱鯨目,照理說不是魚類,但因生活在海中,又長得像魚而體型超大,故俗稱「鯨魚」。
中國春秋時代的《左傳》就有「鯨鯢」一詞,這是大魚的名字,用來比喻大國不義、吞食小國,後人注解這種大魚雄的叫「鯨」、雌的叫「鯢」,所以「鯨鯢」也被用來引喻殘暴不仁之人。
中國歷史在政治、戰爭方面的記載,也可見「掃除鯨鯢」、「梟其鯨鯢」、「鯨鯢授首」、「鯨鯢盡殪,巢穴咸傾」等用詞。
到了明代,「鯨鯢」則成了中國東南沿海海盜的代名詞,故有「鯨鯢遠遁」、「鯨鯢就戮」、「盍斬鯨鯢靖海波」的說法。
再到清代,反清復明的鄭成功也被比喻「鯨鯢」,稱之「東海長鯨」,台灣民間流傳鄭成功是鯨的化身,比喻一代海上梟雄,其實具有貶意。
在台灣,鯨的形象則有原漢觀點的不同。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中,鯨是友善、被感恩的大魚。
根據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對原住民的《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阿美族神話傳說鯨載著遇難的先祖返回家鄉,並傳授造船技術。此外,戰後的原住民口傳神話調查,卑南族、撒奇萊雅族都有類似傳說,並在每年的「海祭」中表達對鯨的感恩。
在蘭嶼,捕飛魚是原住民達悟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達悟族把鯨視為吉祥大魚,尤其把「大翅鯨」(座頭鯨)看成飛魚之母,帶領飛魚來到蘭嶼,如果看到大翅鯨就是捕飛魚的吉兆。這種「大魚帶小魚」的觀念,與漢文化「鯨吞小魚」的觀念,呈現鮮明對比。
清代台灣方志對鯨的描述,大都源自福建文獻。《閩中海錯疏》(一五九六年):「海鰌,最巨,能吞舟。」「海鰌噴沫,飛灑成雨。其來也,形若山嶽。乍出乍沒,舟人相值,必鳴金鼓以怖之,布米以厭之,鰌悠然而逝,否則鮮不罹害。間有斃沙上者,土人梯而臠之,刳其脂為油,艌船甚佳。」
《福州方志》的用字則是「海鰍」,並說明:「遒健好動,故名鰍。」根據《漢典》,「遒」是雄健有力,「鰍」即皮上有黏液、圓滑的泥鰍。
以此來看,鯨在福建文獻也稱「海鰌」、「海鰍」,漁民很怕遇見,偶爾沙灘上會有鯨屍,當地人會取鯨油用來填補船縫。
鯨在台灣方志則稱「海鰍」、「海鰌」、「鯨魚」之外,還有俗名「海翁」。《澎湖紀略》(一七六九年):「鯨魚,一名海鰍,俗呼為海翁。身長數十百丈,虎口蝦尾,皮生沙石,刀箭不能入。大者數萬斤,小者數千斤。有言其背生草木,樵者誤登其上,須臾轉徙,不知所之。此亦荒詞,無可考據也。」
《澎湖紀略》還記載,在清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有一鯨自斃於澎湖虎井嶼的海灣上,「土人爭割其肉,約有數千斤云。今澎署大門尚有支門魚骨一條,長數尺、大數把。其脊骨可以作碓臼,兩眼亦空無目珠。澎人云:此尚是鰌之小者也。」
日本時代連橫《臺灣通史》:「鯨,俗稱海翁。重萬斤,舟小不能捕。時有隨流而入斃於海澨(澨即岸邊)者,漁人僅取其油。」這樣的描述,大概就是早年台灣漢人一般對鯨的了解。
台灣漢人對鯨形象的大改變,始於對海洋文化的倡導。從日本時代到戰後,台灣人覺得台灣的形狀像番薯,並以番薯雖低賤卻有強韌的生命力,比喻台灣的歷史命運,具有悲情內涵。然而,如果把地圖向右轉九十度,橫看台灣,台灣像不像海中之鯨?
一九九六年台灣首屆總統大選,鯨成為民進黨的競選標誌,這是「海洋台灣」的觀念,以鯨比喻台灣,期許本是海島的台灣,應該走向海洋思維,開創包容、進取的海洋文化。
最後來談鯨的台語為什麼叫「海翁」(hái-ang)?「翁」是什麼意思?台語的「翁」(白讀音ang)指女人的丈夫,或是姓,看不出與海中大魚有什麼關係。
目前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與日本時代《臺日大辭典》(一九三一年)都收錄「海翁」,說明是鯨,但沒有解釋。《廈英大辭典》(一八七三年)也收錄hái-ang一詞,並解釋是Whale。以上都符合台灣清代方志稱鯨為海翁的記載。
然而,蘇格蘭牧師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一九一三年)收錄ang,只說明是「大尾魚的名,親像hái-ang」,但沒有對應的漢字。根據甘字典的體例,閩南語白話字如果有對應的漢字,都會寫出來,但這個指稱鯨的ang,卻沒有寫出漢字,就有可能不是漢語。
因此,如果ang不是漢語,就有可能是福建原住民百越族的語言,那麼海翁的「翁」就是音譯字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貓頭鷹出版
作者:曹銘宗
繪者:林哲緯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從漁港到餐桌,最深入的台灣海產文化考據
暢銷書《吃的台灣史》作家曹銘宗(台灣文化偵探)力作,2023全新增修
林哲緯(新生代生態畫家)精繪插畫,有圖有真相
唯一從台灣史的脈絡與各國語言追溯出台灣海產身世的大眾讀物
- 章魚的台語怎麼說?(TAKO是日文!)
- 「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 「淡菜」為什麼是「菜」?
本書初版名為《花飛、花枝、花蠘仔》,眾多讀者困擾不知如何正確發音,因此改版。同時藉此機會增收更多有趣的台灣海產身世,以饗舊雨新知。
台灣四面環海,海產文化自然發達。從夜市的蚵仔煎、居酒屋的一夜干到婚宴必不可少的紅蟳米糕,海鮮料理早已深入生活之中。但是對於這些來自水中的佳肴,我們究竟又了解多少?
好魚怎麼挑?問問古人就知道
海鮮是海洋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反映了相當多古人的智慧,比如為了保存易腐的海鮮,魚干、魚露與魚漿應運而生。至於該如何選魚,請謹記前人傳下的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除此之外,有些魚不但不能吃,可能還會造成傷害,古人也早有明訓:「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上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1. 埔里鎮──桃米休閒農業區
「桃米休閒農業區」位於埔里鎮桃米里,區內有桃米坑溪及其五條支流貫穿其間,依山傍水、綠意盎然,孕育著豐富美麗的生態資源與純樸農村樣貌。921震後,區內民眾攜手重建,結合地方生態、農業資源與觀光產業,打造國內最具特色魅力的休閒農業區──桃米生態村。
◎ 建議行程:桃米魚蝦體驗→桃米野餐→農事體驗→夜間賞蛙
◎ 體驗活動:農事體驗、夜間賞蛙、桃米魚蝦體驗、桃米野餐、桃米遠足、黃金青蛙粿DIY、紙燈DIY、賞螢
◎ 嚐鮮特選:茭白筍(2-10月)、麻竹筍(6-10月)、百香果(7-2月)、樹葡萄(12-5月)、香菇(全年)
◎ 伴手好禮:樹葡萄產品、百香果產品、茭白筍產品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2. 魚池鄉──日月潭日月山莊休閒農場
台灣香日月潭紅茶廠以高品質紅茶聞名,成立新品牌HOHOCHA喝喝茶,將茶葉與文創、觀光結合的園區,還有日月潭日月山莊休閒農場及觀光茶園,成為日月潭熱門景點。
◎ 建議行程:揉茶體驗→混茶體驗→封茶體驗→品茶體驗→紅茶披薩DIY
◎ 體驗活動:奉茶體驗、揉茶體驗、混茶體驗、封茶體驗、導覽園區、紅茶披薩DIY
◎ 嚐鮮特選:紅玉紅茶(5-10月)、阿薩姆紅茶(4-10月)
◎ 伴手好禮:日月潭紅茶禮盒、紅茶梅、阿薩姆紅茶禮盒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魚池村魚池街443之36號
3. 鹿谷鄉──武岫休閒農場
「武岫休閒農場」位於南投縣鹿谷鄉,在鹿谷擁有專屬茶園及10公頃的孟宗竹林。近年來集合國內產、官、學精進製窯燒炭技術,以提供高品質的孟宗竹炭原料及相關製品為最主。農場結合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及竹產業文化,並提供竹炭製程導覽及當地特色美食、幸福手作DIY、竹林茶席、竹林生態步道等,希望能讓來到這裡的遊客,都能對「孟宗竹」以及其豐富的生活應用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 建議行程:竹林生態導覽→茶席體驗→參觀竹炭製程→竹炭DIY→品嘗竹炭鮮筍火鍋和竹炭咖啡
◎ 體驗活動:竹炭包製作、竹炭枕頭體驗、竹炭過濾體驗
◎ 嚐鮮特選:武岫咖啡、武岫竹炭花茶、果汁、點心、鮮筍小火鍋
◎ 伴手好禮:武岫竹炭50公克/盒、孟宗竹醋原液(500ml)、竹醋護膚霜、竹炭粉
地址:南投縣鹿谷鄉竹林村田頭巷35-66號
4. 水里鄉──車埕休閒農業區
車埕是集集支線的終點站,故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經過規劃整建後,以當地特色原木為特色,成立「車埕休閒農業區」其景觀樸素典雅,和山城的景觀搭配相得益彰,漫步其中,可感受鐵道文化的懷舊風情味。車埕火車站每年湧入上百萬人潮,可說是全國知名觀光景點之一,也因為早已轉型成旅遊休閒小鎮和發展林業觀光文創產業,許多遊客要進入日月潭之前,一定會來這裡逛逛,體驗日據時代的鐵道木業史。
◎ 建議行程:逛車埕園區→火車旁拍照留影→木馬道體驗→木工椅DIY→品嘗木製便當
◎ 體驗活動:蘭花組合DIY、咖啡沖泡DIY、木工筆筒DIY、木工椅DIY、木便當盒DIY、手工香蕉麵DIY、製梅李體驗
◎ 嚐鮮特選:梅子(3月-5月)、咖啡(10月-1月)、香蕉(全年)
◎ 伴手好禮:車埕咖啡、蘭花、天然樟腦油、天然檜木精油、木香便當盒
地址:南投縣水里鄉車埕村高山巷9-3號
5. 中寮鄉──龍眼林休閒農業區
龍眼林休閒農業區位於北中寮,範圍包括龍安、內城、清水三村。清朝年間,先民入山開墾,當時因為遍布龍眼樹,因此稱之為「龍眼林」。主要種植龍眼、荔枝、香蕉、油甘、肉桂、薑黃等農特產,除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其產業正朝有機及保育石虎友善耕作發展,在地龍眼林社區銀髮族福利也是優等模範為參訪交流的對象,結合休閒農業一步步打造理想的銀綠色村落,現區內有特色民宿且規劃各種體驗活動遊程,可以深入當地文化,來一趟生態且含知性休閒之旅。
◎ 建議行程:參觀肖楠巨木群→參觀龍鳳瀑布→採果體驗→品嘗南瓜料理→龍眼乾烘焙→藍染體驗
◎ 體驗活動:養生植栽、藍染體驗、龍眼乾烘焙(九月)、拼布貓頭鷹、採果體驗(小番茄、樹葡萄、八角櫻桃、珍珠柑)、蜜漬橄欖、槌球競賽、油甘泡菜DIY、輕食手捲、南瓜料理、愛玉搓搓樂
◎ 嚐鮮特選:龍眼(8-9月)、柑橘類(12-2月)、小番茄(12月-1月)、荔枝(5-7月)、美濃瓜(6-9月)、八角櫻桃(全年)
◎ 伴手好禮:烘焙龍眼乾、龍眼蜜、烘焙荔枝乾、洛神蜜餞、肉桂露、炭焙烏梅、龍眼花茶、氧素基精、古味梅、薑黃粉
地址:南投縣中寮鄉龍南路47-8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