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20週年:美國及其盟友為何入侵伊拉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據估計,2003年至2011年間,伊拉克有46.1萬人死於與戰爭有關的原因,戰爭耗資3兆美元。「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很多信譽,」英國智庫「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總幹事說。「二十年後,仍然可以聽到人們說:我們為什麼要相信美國的情報?」
2003年 3月20 日,美國及其盟友派軍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美國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對國際和平構成威脅,但大多數國家拒絕支持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
美國為什麼要入侵伊拉克?
在1990年至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領導的多國聯軍將入侵的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
之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87號決議,命令伊拉克銷毀其所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WMD指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以及遠程彈道導彈。
1998年,伊拉克中止與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的合作,美英發動空襲。
在「基地組織」於2001年9月11日襲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喬治・W・布希)政府開始制定入侵伊拉克的計劃。
布希總統稱薩達姆繼續儲存和製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伊拉克與伊朗和北韓一道是國際「邪惡軸心」的一部分。
2002年10月,美國國會授權對伊拉克動武。
「華盛頓的許多人認為,有重要證據表明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且構成了真正的威脅,」位於倫敦的外交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美國和美洲項目主任萊斯利・文賈穆里(Leslie Vinjamuri)博士說。
2003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科林・鮑爾(Colin Powell)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稱其所謂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劃違反了先前的決議。
但是,鮑爾未能說服聯合國。它的大多數成員希望聯合國和國際能源署的武器核查員——他們曾於2002年前往伊拉克——在伊拉克開展更多工作,以尋找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
美國表示不會等待核查人員報告,並組建了一個「自願聯盟」來對付伊拉克。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誰支持了伊拉克戰爭?
在加盟的30個國家中,英國、澳洲和波蘭參與了入侵行動。
英國派出45,000名官兵,澳洲派出2,000名官兵,波蘭派出194名特種部隊成員。
科威特允許從其領土發動入侵。
西班牙和義大利與「維爾紐斯集團」中的幾個東歐國家一起為美國領導的聯盟提供外交支持,並表示他們認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劃、違反了聯合國決議。
美國和英國對伊拉克提出了哪些指控?
美國國務卿鮑爾在2003年告訴聯合國,伊拉克擁有製造生物武器的「移動實驗室」 。
然而,他在2004年承認,這方面的證據 「似乎並不……那麼可靠」。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英國政府公開了一份情報檔案,稱伊拉克的導彈可以在45分鐘內做好凖備打擊英國在地中海東部的目標。
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表示,「毫無疑問」 薩達姆・海珊在繼續生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英美兩國的指稱嚴重依賴兩名伊拉克叛逃者的說法——一名化學工程師拉菲德・艾哈邁德・阿爾萬・賈納比(Rafid Ahmed Alwan al-Janabi)和一名情報官員穆罕默德・哈里斯少校(Maj Muhammad Harith),他們說他們掌握伊拉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劃的第一手資料。
但是兩人後來說,他們捏造證據是因為希望盟國入侵(伊拉克)並推翻薩達姆。
誰拒絕支持伊拉克戰爭?
美國的兩個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拒絕支持軍事行動。
美國在歐洲的兩個重要盟友德國和法國也拒絕支持。
法國外交部長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曾表示,軍事干預將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
土耳其——北約成員國和伊拉克的鄰國——拒絕讓美國及其盟友使用其空軍基地。
沙烏地阿拉伯等在1990-91年海灣戰爭中支持美國對抗伊拉克的中東國家,在2003年沒有支持美國入侵伊拉克。
「海灣阿拉伯國家認為這個計劃很瘋狂,」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東政治專家阿喀爾( Gilbert Achcar) 教授說。
「他們擔心伊朗在薩達姆政權倒台後控制伊拉克。」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戰爭中和戰爭後發生了什麼?
2003年 3月20 日黎明,代號「伊拉克自由」的軍事行動正式開始,295,000名美國和盟國聯軍成員越過與科威特的邊界進入伊拉克。
「庫爾德自由鬥士」的70,000名成員在伊拉克北部與政府軍作戰。
同年5月,伊拉克軍隊被擊敗,巴格達政權被推翻。薩達姆・海珊後來被捕、受審並被處決。
然而,在伊拉克並沒有發現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2004年,伊拉克國陷入宗派叛亂。後來,伊拉克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兩派爆發內戰。
美軍於2011年從伊拉克撤軍。
據估計,2003年至2011年間,伊拉克有46.1萬人死於與戰爭有關的原因,戰爭耗資3兆美元。
「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很多信譽,」英國智庫「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總幹事卡琳・馮・希佩爾博士(Dr Karin von Hippel)說。
「二十年後,仍然可以聽到人們說:我們為什麼要相信美國的情報?」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南投農業──農業再生成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21後,南投許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南投縣政府亦積極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亮眼,其中部分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更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山林旅遊資源。但如同其他非都會區,南投縣亦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問題。近年南投縣政府戮力投入農村再生工作,協助社區,推動高齡友善農村,讓社區長者可以受到照顧,健康共老。在青年返鄉部分,鼓勵在地青年投入農村發展,培訓青年參與社區事務、農村產業、社區環境營造、社區行銷宣傳等,成效斐然。
921之後,南投居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除保留原有農業生產外,亦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20餘年過去了,部分農村已呈現老、破、舊狀況,有鑑於此,南投縣政府積極的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在環境方面,以生活聚落為核心,透過僱工購料等方式,居民共同參與打造具在地特色的生活環境;在產業方面,輔導農村產業從傳統、小規模之初級產業,逐漸朝向優質化之生產經營,並結合社區在地資源進行加值發展與行銷,推動精緻且多元的特色產業;在生態面,輔導發展綠色旅遊及農村體驗等遊程,推廣生態多樣化之價值。
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成績亮眼,頗受好評。其中水里鄉頂崁社區、草屯鎮平林社區及埔里鎮南村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以下分享南投農業再生、產業活化標竿案例,以饗讀者:
1. 水里鄉頂崁社區──陶器商品化研習計畫
緣起:
隨著時代變遷,古早陶器器皿以逐漸被塑膠製品所取代,水里陶瓷產業如今已不復早期鼎盛時期的榮景,目前本社區只剩「水里蛇窯」、「沐陶窯」及「力陶莊」等三家從事陶器有關的產業。為了發揚社區傳統產業精神,特辦理「陶瓷商品化研習」,精選對陶藝有技術的民眾參與,聘請專業講師來指導。一方面學習更進階的製陶技術,一方面可以設計開發社區商品,增加社區產值。
執行與效益:
為了產出社區陶藝產品,安排48小時的陶器模具相關課程,從陶器模具基本概念、實務操作、製作模具分片、母模以及後續的注漿成型技巧。最後完成了多款的夢風鈴及陶杯,配合上包裝盒後,即是專屬於頂崁社區的陶器商品。
2. 草屯鎮平林社區──社區植物染商品化計畫
緣起:
平林社區因參加南投縣「社區發展工作評鑑」,連3年獲獎,有很多社區或其他團體前來參訪,平林社區需要有更豐富的參訪行程,以及研發出能讓訪客DIY體驗的產品,以增加社區收入。故社區自106年開始利用社區內的花草資源,培訓植物染培力課程,希望藉由此次建立藍染模組商品化計畫,創造營收之餘,還能將平林之美,傳遞予更多遊客。
執行與效益:
本次計畫的研習課程,除了可以將植物染、敲拓染及花葉印染技術運用在DIY體驗上,而植物染商品化則產出了茶席桌布、門簾、絲巾及包裝提袋等商品。平林社區LOGO網版印刷則共產出了8個樣式的LOGO,2款的葡萄、荔枝娃娃,使用在帆布袋的圖騰印刷成效良好。
3. 鹿谷鄉竹林社區──來小半天玩大半天農情體驗活動
緣起:
竹林社區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除了是台灣孟宗竹及杉林溪烏龍茶的發源地,還擁有全台最大的銀杏造林,與合法特色民宿20家。社區欲推廣二日深度體驗遊程,除了可刺激地方觀光產業,亦可提高住房率,推廣綠色旅遊。竹林社區近年致力於開發竹產業精緻化,開發DIY模具及各種體驗型商品,冀望透過辦理體驗活動,推廣在地竹產業,並促進農村循環經濟。
執行與效益:
竹林社區自108年度開始辦理「來小半天玩大半天」活動,成功吸引許多遊客來此賞秋櫻、品茗茶,110年度活動更加廣大辦理為二日的活動,除了搭配夜櫻燈光秀、辦理茶席音樂會之外,還規劃生態及產業導覽路線之行程活動,讓來參與的遊客能夠有更多不同的體驗。
4. 國姓鄉石門社區──在地特色餐研習計畫
緣起:
石門社區目前有提供午餐及晚餐供長者用餐。為了顧及長輩吃的健康,社區志工絞盡腦汁做出營養美味的餐食,但因志工並非專業人員,故需要專業老師教導如何烹煮少油少鹽、健康美味的餐食。另外,因常有其他社區來石門參訪並用餐,「參訪用餐」是石門社區的收入來源之一,故希望老師可以教導利用在地食材研發專屬石門社區的特色料理。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課程聘請二位專業老師,共計安排45小時課程,餐點的研發以石門社區小農在地生產食材為主,因此間接增加小農收益。菜色部分,大多利用社區小農所栽植的蔬果,如南瓜、香菇、咖啡、生薑、洛神花、竹筍、鮮菇、番茄、橄欖、梅子、苦茶油等等在地生產的蔬果,研發出一桌3,500元、4,500元、5,500元不等的風味餐,讓遊客可以來體驗「食在石門」的美食饗宴。
5. 中寮鄉和興社區──原生種植物調查解說訓練計畫
緣起:
和興村位處中寮鄉東側,全村地形丘陵連綿,地形變化多元,有數十個大小山巒和小谷地羅布其間,因此有許多天然生態資源。921之後,社區居民希望發展有機觀光文化農場,因此結合河川整治及綠化工程,闢建「原生種植物公園」,希望把園區變成一個具教育特色公園,故冀望透過此計畫,訓練社區居民認識植物及多樣的生態,未來遊客來參訪時,可以導覽解說,推動農村再生,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原安排36小時生態相關課程,因受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影響而延後上課日期,並將時數縮短為16小時,課程內容精簡為龍興原生種植物公園的原生植物辨識解說、社區蝴蝶辨識及解說(鳳蝶、粉蝶科、蛺蝶、灰蝶及弄蝶科)、原生植物園區及社區景點綜合解說演練。課程雖然精簡,內容卻十分充實,透過課程學員對於基本的植物辨識及公園內的原生種植物都有更深入的瞭解,透過講解練習與考試,居多學員已獲得講解員的資格,成效良好!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