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執政黨實體2+2安全會談,羅致政:內容涉及外交、軍事、CPTPP,日方有備而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日沒有正式邦交,以執政黨的2+2會議形式舉行,透過國防外交的委員交換意見,學者認為對行政部門溝通非常有幫助;本次日方以國外部會長堀井巖參議員與國防部會長國場幸之助眾議員代表與會,據了解,兩位議員專程為了此次會議來台,雙方就安保三文件、軍事外交與CPTPP交換意見。
民進黨與日本自民黨今(21)日舉辦「台日外交防衛政策」意見交流會,是台日執政黨首次舉行此實體會談,立委羅致政、郭國文與自民黨參議員堀井巖、眾議員國場幸之助代表與會,3次參與交流對談的立委羅致政表示,這是最有實質對談內容的一次。
台日外交、防衛政策意見交流會簡稱「台日2+2安全會談」,第一次會談是在2021年8月,台日執政黨就針對外交、國防安全、貿易等議題展開對話;第2次則於同年12月份舉行,聚焦於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與半導體供應鏈方面的合作。
之所以稱為「2+2安全對話」是因兩方各派出兩名代表會談,本次會談日方由自民黨的國外部會長堀井巖參議員與國防部會長國場幸之助眾議員代表與會,據了解,兩位議員昨晚抵台,今日就要離開,是專程為了此次會議來台,會後也拜會民進黨秘書長。民進黨則由立委羅致政、郭國文代表對談。
台日代表進行閉門會議前接受媒體採訪,羅致政表示,感謝兩位議員在議會與選區忙碌的時候專程來到台灣,此次的對話有3個第一,包括「繼前2次虛擬會談後,第一次以實體方式進行」、「第一次在台北舉辦」、「賴清德接任民進黨黨主席後第一次進行」。

日本參議員堀井巖指出,去(2022)年12月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接連訪台,當時蔡英文總統與賴清德副總統就建議,因為疫情平息,可以實體進行兩執政黨的對話。
堀井巖引述昨日在印度訪問的岸田文雄首相發表日本外交基本政策「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新構想,建議印太區域的國家應在氣候變遷、國際衛生、與最近常見的假訊息應對上加強合作,也提到日本之前比較重視海上的安全保障,今後不僅是在海上,對空域也要加以重視,在這議題要加強國際地區的合作。
堀井巖表示,國際社會一定要合作維護台海、東亞、印太的穩定,光靠雙邊連結在這個世代沒辦法生存,並強調印太地區法治很重要,像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用實力片面改變現況的事,日本一定反對。
日本眾議員國場幸之助則指出,作為自民黨國防部會長,想與2位台灣立委交流日本去年底修改的3份安保文件,包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以及「防衛力整備計畫」,這3文件對日本安全保障是最重要的文件,尤其是「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是時隔9年首次進行修改,內容大幅度增加有關台灣的內容。
日本內閣去年12月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除大幅提高國防預算、首次允許日本自衛隊保有反擊能力,並將持續擴軍的中國定位為「空前最大的戰略挑戰」,更提及台灣情勢引發中方不滿,透過外交管道向日方提出交涉。
國場幸之助表示,台灣跟日本擁有普世價值,以半導體為首的這些產業鏈非常重要,也要加強台日兩邊的觀光交流,台灣人也很喜歡日本,日本人很喜歡台灣,一定要把這樣的關係持續下去,「這是我們的使命。」
雙方深談一個半小時,日方「有備而來」
羅致政會後轉述,雙方談的內容很愉快也深入,時間約一個半小時,雙方就外交與國防兩面向交換意見,日方也藉此機會說明安保3文件的內容與重要意義,特別提到大篇幅提及台灣的部分。
羅致政表示,日方這次來台是「有備而來」,帶了厚厚的一疊資料,是非常認真的準備,雙方就未來可以合作的內容有明確、具體的對談,內容涉及外交到軍事,也包括CPTPP。
羅致政認為,「這是3次會談中最有實質對話內容的一次」;但沒有談成、落成之前容易破局,因此具體內容不便對外說明。
至於下次會談的時間,羅致政表示原本是期待一年2次會談,但因為疫情亂掉了,加上年底選舉,具體時間尊重日方安排,確定的是會在日本舉行。
學者:台日無邦交,透過國會議員交換意見有助行政部門溝通
此次對談的意義,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告訴《關鍵評論網》,日本對台海的重視早在2020年就開始改變,新版的「防衛白皮書」和「外交藍皮書」都將台海安全穩定列進去,此次對談是參考美日、美澳等國家外交與國防「2+2」雙邊部長會談,因為台日沒有正式邦交,因此以執政黨的2+2會議形式舉行,透過國防外交的委員交換意見。
蘇紫雲指出,日本是內閣制政府,內閣官員身兼國會議員身分,在這樣情況下日本更方便透過國會委員的意見交換,將台灣的意見和戰略情報交給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從中來做協調,對兩國執政的行政部門溝通「非常有幫助」。

蘇紫雲進一步指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路線可以稱為安倍2.0,印太戰略最早是安倍提出,岸田文雄是在此基礎上,擴大深化印太各國的安全合作,日前出訪印度就是鞏固與印度戰略安全,強化「Quad」四方安全對話(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四國組成)的合作機制。
蘇紫雲指出,印度與日本的「馬拉巴爾」(Malabar)海軍演習也在去年首度到日本區域來,日本也加速對印度的經濟投資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都是讓印太戰略安全的合作更加穩固。
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表示,外交部一向歡迎我國各政黨及立法委員,與理念相近國家的主要政黨及國會議員強化交流互動。台日共享普世基本價值,外交部欣見台日執政黨議員就外交、國防及區域安全情勢等共同關注議題進行對話,並期待此種具有正面積極意義的溝通平台能夠持續穩定開展。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