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界的全面撲殺,來看「醫糾法」如何逼使我們的醫生踏入絕境

台灣醫界的全面撲殺,來看「醫糾法」如何逼使我們的醫生踏入絕境
Photo Credit:壹電視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編按:

台灣醫生的被告機率,是世界第一,醫療糾紛的嚴重程度令人擔心,衛福部極力推廣醫糾法,期盼解決問題。所謂的「醫糾法」就是「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希望建立基金會,減低醫生被告的機率,並且提供家屬補償金。

然而醫糾法卻存在隱憂,因為補償後仍可提告,雖然會被收回補償金,但提告或許能換取更高的賠償金額,更有可能引出許多「醫糾蟑螂」靠醫療糾紛訴訟,賺取大量金錢。而這個醞釀10年的法案,在2周內被修改11處,也不免讓人懷疑政府是否有做好研究與溝通的工作。

發生醫療糾紛的原因,追根究底,就是因為醫護勞動環境差,造成醫護人員短缺、外流,2015年全台竟有3個鄉鎮完全沒有醫師,更有16個地區,總醫師數少於6位,許多醫護人員過勞,甚至需要吊點滴上班,這樣的過勞的上班情況,也大幅提高失誤的機率。因此,要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唯有民眾更主動關心醫療制度、關懷醫護人員,才能協助改善醫病關係,讓醫護有好的勞動環境,讓病患有好的就醫經驗。

責任編輯:游子慧
核稿編輯:吳承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