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性工作者難以獲得醫療和心理照護,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宏都拉斯納迪婭表示,汙名帶來的恥辱和相關的恐懼可能造成危險,如果她害怕說出自己需要什麼以確保安全性行為,如果保險套沒能發揮作用而她保持沉默,這些都將會阻止女性處理隨之而來的難題。「有時,因為我們沒有機會談論性或恐懼,人們沒有及時的尋求協助,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
找到發聲的勇氣
無國界醫生在宏都拉斯
無國界醫生於2021年7月在聖佩德羅蘇拉開設診所,以提升性工作者和性少數(LGBTQI+)群體的獲得醫療服務的可能。 診所坐落於市中心,提供基本醫療和心理服務,並以性和生殖健康作為服務的重點。 聖佩德羅蘇拉診所也為那些性暴力受害者和倖存者優先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服務。
在我們的社會,女性只能在婚姻內有性生活,但有時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會對年輕人說三道四,不讓他們獲得預防性的服務。我們應該要更現實一點。
──納迪婭
納迪婭(Nadia)是宏都拉斯的一名性工作者,她從小就克服了生命中很多的挑戰,包括虐待和毒癮。
她說:「我與現實脫節,生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裡,一切都亂七八糟,我的身體,我的健康。」 但是,當時可以尋求幫助的選擇寥寥無幾。

像世界上許多地方,納迪婭生活的社區和社會內有某些禁忌會影響女性的性健康。 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女性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納迪婭說:「在我們的社會,女性只能在婚姻內有性生活,但有時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會對年輕人說三道四,不讓他們獲得預防性的服務。我們應該要更現實一點。」
由於當地社會污名和醫療服務不足,宏都拉斯聖佩德羅蘇拉(San Pedro Sula)的性工作者們難以獲得醫療和心理照護。
納迪婭提及汙名帶來的恥辱和相關的恐懼可能造成危險。如果她害怕說出自己需要什麼以確保安全性行為,如果保險套沒能發揮作用而她保持沉默,這些都將會阻止女性處理隨之而來的難題。「有時,因為我們沒有機會談論性或恐懼,人們沒有及時的尋求協助,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

找到無條件的接受
為了支援聖佩德羅蘇拉德性工作者和性少數群體,無國界醫生(MSF)於2021年在宏都拉斯的北部建立了一間專門的診所。無國界醫生診所提供綜合醫療照護之餘,也打造了能給予支持力量的環境,讓女性感覺自己有為社區帶來正面影響的力量。
納迪婭說:「有些診所的醫務人員除了提供醫療服務,還對你的生活方式指指點點;但我發現在這間診所內可以暢所欲言。能找到(MSF診所)這樣的地方真的很幸運,在這裡我找到了所有:預防和控制愛滋病、梅毒以及性傳染病的方法,家庭計劃、心理協助和社會支援。」
「我意識到任何東西都有價格,但是照顧自己是無價的,我開始更加重視這一點。」
學會照顧自己
因為她的經歷,納迪婭發聲支援提供女性健康教育,以打破資訊和服務的障礙。她說:「孩子應該在特定的年紀接受性教育,母親要讓她們的女兒學習如何照顧她們自己。」
另一名在聖佩德羅蘇拉的性工作者魯思(Ruth)也認同自我照顧,她說,管理個人健康意味著要及時接受治療、服用藥物,並在感覺不好的時候到診所求助。

魯思也強調,感受到被醫療中心歡迎和接受的重要性。 無國界醫生的健康推廣員去探望了魯思和她周圍的其他女性,並解釋無國界醫生的大門為她們而開,藥物是免費的,也可以去做測試。 「他們告訴我們如何預防(疾病),如何照顧自己,我覺得很好。」
心理衛生也是無國界醫生綜合服務中的一部分。魯斯說:「剛到診所的頭幾天,我感到很壓抑,覺得生活毫無意義。因為我的經歷,我看了心理醫生,這確實幫助到我,因為這並不容易。」她想對女性,這些美麗的女人們說:「照顧好自己,保護自己勝過一切,及時進行(醫學)檢查並前來諮詢。」
「其次,支援所有需要醫療服務的女性,包括有憂鬱或類似狀況的女性,這就是為什麼診所在那裡,而它確實有幫助。」

跨世代分享性健康知識
親愛的,教育自己,照顧好自己,以後你就不會再有任何創傷、情結或內疚。
──納迪婭
魯思和納迪婭都面對並且克服了很多挑戰。納迪婭說:「就我個人而言,在我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期間,我承受了太多。 透過(心理)治療我意識到這是我的生活,這是我的責任,這也是我可以留給女兒們的東西。 」
「作為一位母親,我想要看到我的女兒們穿著白紗步入禮堂 ,但積極地跟她們談論性是健康的,而且為了(我的家人),我們決定不落入禁忌的陷阱。」
「性是美麗的,是美好的,是我們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必須享受的事物。 但要充分享受性,你必須照顧好自己。」
納迪婭以她自己的經歷來鼓勵其他女性:「親愛的,教育自己,照顧好自己,以後你就不會再有任何創傷、情結或內疚。 」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丁肇九
Tags: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