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菁英眼中的俄烏戰爭(下):蛋糕怎麼切?烏克蘭入歐不好明說的困難點

歐盟菁英眼中的俄烏戰爭(下):蛋糕怎麼切?烏克蘭入歐不好明說的困難點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烏克蘭2021年的人口是4379萬,介於西班牙和波蘭之間,等於到時候歐盟要為烏克蘭準備大約54-55人之間的議員席位,而他們會竭盡所能的為烏克蘭的戰後重建爭取經費。一旦歐盟的預算都被烏克蘭人lobby走了,其他幾隻「歐豬」吃什麼?當這些國家的切身利益受損時,歐盟內部還能夠一片和諧嗎?

歐盟的第一個問題,是政府間主義者的攪局。

歐盟內部一直有兩大派系,像是少林與武當一樣視同水火、相看兩厭。一邊是支持尊重各成員國主權,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把歐盟當做扮家家酒的政府間主義(Intergovernmentalism);另一邊是支持歐盟,認為必須以歐盟最高主權代替各國行政決定權的超主權主義(Supranationalism)。

前者以過去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和今日匈牙利總理奧班(Orbán Viktor)為代表;後者以過去的執委會主席德洛爾(Jacques Delors)和現今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為代表。兩邊長年的齟齬精彩的像一場宮鬥大戲。

在雙方的博弈中,誕生了歐盟內部的妥協。根據《歐洲聯盟運作條約》(TFEU)的3、4、6條,歐盟和各成員國的職權被區分開來,算是給了政府間主義者一點面子。TFEU第三條主要定義了完全屬於歐盟的職權(Exclusive competence),分別為關稅聯盟、建立內部市場的競爭規則、歐元區成員國的貨幣政策、共同商業政策以及涉及共同漁業政策的海洋資源保育。第六條則提到了一些歐盟原則上只能提供協助的領域(Supporting competence),舉凡文化、教育、觀光、各國產業政策、對人民健康的保護以及行政合作。

剩下介於中間的領域則需要由雙方共同分享權力(Sharing competence),例如共同市場、交通、能源、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跨歐盟成員國的網路等等。由於擔心歐盟擅自擴權,政府間主義者想辦法在歐盟內部協商出了一些原則性機制,像是Conferral Principal,只要條約裡沒有授權歐盟去做某件事情,歐盟就必須嚴格約束自己,將權責交給成員國。

政府間主義者搬來一座五指山,想辦法把歐盟壓在下面。

但如果還記得本袋熊以前寫過的歐盟整合史,就會知道歐盟很習慣自我擴權,使用「偷雞摸狗整合大法」,一步一步蠶食成員國的權力。「歐盟」不只是一個政治概念,在行政上它有一整套自己的行政班子,這套班子就是超主權主義的大本營,畢竟超主權主義符合他們的利益。

在這其中,負責行政權的主要是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他們尤其精通偷雞摸狗整合大法,案例遍地都是。回顧歐盟的歷史,早在歐盟還是歐洲共同體(EEC)的時候,執委會就很懂得利用不同的議題來推動歐盟整合。

像是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當能源危機到來,馬克與法郎之間的匯差大到影響CAP的出產價格時,執委會就十分熱心的跳出來詢問大家:「我們是不是該把大家的匯率錨定一下?」於是各國央行開始想辦法將彼此的匯差控制在2.25%的水平,最後又覺得這樣控制匯率太麻煩,乾脆直接統一貨幣,於是出現了歐元。

政府間主義與超主權主義的古老恩怨

歐盟的歷史,就是一部循循善誘史。遇到危機時,歐盟會給出解決方案;而這個解決方案往往又要求各成員國賦予歐盟更多權限。

在疫情中,執委會擴權擴的不亦樂乎。根據TFEU第六條,醫療衛生應該是各成員國自己的權責範圍,但執委會一向「熱心助人」,早在疫情初期就動用了Horizon 2020(執委會有超多不同的Funding和計劃)裡1000萬歐元左右的資金來研究疫苗。歐盟用的藉口是什麼呢?他們說這是共同市場,採購疫苗給全歐盟「共同市場」內的成員國是我們的責任。

之後,更是動用歐洲睦鄰政策(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ENP)當中東部政策(Eastern Partnership)裡的資金來支持巴爾幹和東歐的社會安全網,灑出去不少錢。後來覺得這樣小打小鬧不好玩,更是搞出新的名目NextGeneration EU來做為疫情災後重建基金,總值7500億歐元,另有值1000億歐元的失業補助計畫(Support to mitigate Unemployment Risks in an Emergency,SURE),為各國提供一攬子的疫情後經濟重建方案。這就是歐盟很典型的權力擴張路徑:

  1. 各成員國遇到困難
  2. 成員國發現自己處理的成本高於接受一個歐盟整體統籌的方案
  3. 接受歐盟的方案
  4. 歐盟提出擴權請求
  5. 成員國默許(或直接修法/立法)
  6. 迎來歐盟新常態

而在俄烏戰爭的大背景下,馮德萊恩正在向各國索要更多權力。一個令人憂心的改變集中在QMV的議題上。為了給烏克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執委會希望歐洲聯盟理事會(The Council)的投票全部改成Qualified Majority Voting (QMV),不然根據Conferral Principal,有太多領域的援助需要成員國一致同意,這樣很麻煩。按照歐盟的標準,QMV通過的門檻為55%的成員國投票同意,並代表65%的歐盟人口。這讓政府間主義者整個火山大爆發。

為了限制歐盟的權力,歐洲聯盟理事會的投票分成兩種:第一種是QMV,第二種是Unanimity。前者遵循比例投票原則,後者可以一票否決。QMV通常適用於涉及歐盟內的議題,像是能源和交通;至於哪些領域適用一票否決呢?基本上歐洲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CSDP)裡的所有項目都需要成員國一致同意,也就是軍事外交類的項目,成員國隨時可以一票否決,這就為成員國保留了最後一點外交自主權,讓政府間主義者非常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