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菁英眼中的俄烏戰爭(下):蛋糕怎麼切?烏克蘭入歐不好明說的困難點

歐盟菁英眼中的俄烏戰爭(下):蛋糕怎麼切?烏克蘭入歐不好明說的困難點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烏克蘭2021年的人口是4379萬,介於西班牙和波蘭之間,等於到時候歐盟要為烏克蘭準備大約54-55人之間的議員席位,而他們會竭盡所能的為烏克蘭的戰後重建爭取經費。一旦歐盟的預算都被烏克蘭人lobby走了,其他幾隻「歐豬」吃什麼?當這些國家的切身利益受損時,歐盟內部還能夠一片和諧嗎?

假如我們把經濟發展想像成是一場馬拉松,跑在前面的西歐和北歐各國一臉輕鬆寫意,打算報公費買個藍芽耳機打發時間;而跑在中間的南歐與東歐則還在咬牙堅持,想要報公費買能量飲料緩解不適;而這些未來的成員國則連雙像樣的跑鞋都沒有。歐盟就這麼一點經費,是先買藍芽耳機、能量飲料還是跑鞋?每個國家的訴求是不同的,這讓歐盟內部出現了多種聲音,對於預算怎麼花、什麼是當務之急、「蛋糕怎麼切」這些問題,大家吵得不可開交。

原來匈牙利和波蘭兩個好兄弟就已經讓布魯塞爾夠頭痛的了,要是現在再加幾個新成員進來,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這並不是說烏克蘭不可能加入歐盟,烏克蘭當然可以加入歐盟,但這背後存在非常高的風險與代價,這需要歐盟的政治菁英們自己去衡量。

東升西降的新常態?

與其同時,俄烏戰爭還有另一個很有趣的看點,那就是「過動」的波蘭。波蘭在豹2坦克這件事情上和德國硬剛,剛到柏林妥協,這件事情本身就很耐人尋味。

明面上來說,波蘭和烏克蘭接壤,大力援助烏克蘭是出於唇亡齒寒的擔憂,但背地裡波蘭更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長久以來,歐盟內唯一的霸主是德國,在梅克爾時代尤其如此。梅克爾時代德國的稱霸仰賴四件事:第一,來自美國的軍事保護;第二,來自中東難民的廉價勞動力;第三,來自中國的市場(和低廉的加工製造成本);以及第四,來自俄羅斯的廉價能源。

這是德國稱霸的先決條件,德國企業的盈利模式在難民危機以來的十年內都是這麼建立的。而在疫情和俄烏戰爭之後,德國至少斷掉了其中兩條臂膀,中國的供應鏈大亂,俄羅斯的能源供應斷絕,這讓總理蕭茲居於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首先中國的製造業成本優勢和巨大的消費潛力在習近平「動態清零」的胡搞瞎搞下遭受重創,再來是戰爭迫使德國心不甘情不願的拒絕了來自俄羅斯的廉價能源(甚至連北溪二號都被炸了),當德國痛失這兩大支柱,它的長期趨勢必然向下,波蘭很敏銳的捕捉到這一點。

波蘭想要捉住這次機會坐上牌桌。這是一個在歐盟內部大家不太敢討論的題目,大家都感覺到了什麼,但是不方便說。透過戰爭,波蘭可以操作很多議題,成為對烏援助的主導力量,獲得它夢寐以求的話語權。「對烏援助」事實上是波蘭奪權的工具,波蘭的熱心在背後反應的是想要一舉成為東歐集團共主的野望。

GettyImages-1247356389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波蘭總統杜達

在援助的過程中,波蘭可以累積區域人脈,並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將來一旦烏克蘭又有什麼事,大家只能優先找波蘭配合。波蘭要的就是這個慣性。

可以預見,未來在歐盟高峰會和理事會內波蘭都會變得更加強勢,對核心決策層的干預會加深。波蘭會「自告奮勇」成為維繫歐盟東部地緣局勢穩定的中堅力量,它的能見度會越來越高,甚至比肩法國和義大利等傳統一級強權。當然,這種微妙的感覺肯定也不會讓德法太舒服。

這很有可能讓歐盟內部出現新的齟齬和裂痕,這個趨勢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新的財政格局

最後,再來聊聊切蛋糕。

要了解怎麼切蛋糕,要先了解蛋糕的原材料是什麼。

歐盟的經費都是從哪來的?歐盟的經費基本上來自幾個領域:第一個是各成員國的會費,根據各國GNI按比例繳納;第二是歐盟的進出口關稅,因為是單一市場所以由歐盟負責收;第三是各國的一部分增值稅(VAT)。在過去,這三種管道是主流,但歐盟一直在調整。從2021年開始,歐盟還加收了環保稅。成員國必須根據境內產生之不可回收塑膠垃圾的量向歐盟繳納一定費用,人家環保議題玩真的。

除此之外,歐盟還新增了碳排放交易稅和電子交易稅。有些人會說,如果歐盟對自己的企業抽碳排放稅,他們的競爭力不就下降了嗎?不急,歐盟的官員是很聰明的。所有進入歐盟的商品,只要其原出口國沒有碳排放交易機制,歐盟也會對商品打稅,稱為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使破壞環境的廉價商品無處盾形。

更不可思議的是,為了把蛋糕做大以免吵架,歐盟還開始發行主權債,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獨立地位。這是最不得了的突破,要放在戴高樂時代,戴高樂能直接氣到中風。以前在市場上都是什麼德國國債、法國國債、希臘國債,現在歐盟決定發行自己的主權債,用來擴大收入,藉以支持疫情後的經濟重建和俄烏戰爭,這是很值得觀察的潛流。

歐盟有不同的債券種類,舉凡最正統的EU-Bonds,專項基金的NextGenerationEU Green Bonds和SURE social bonds,以及短期債券EU-Bills,這給了歐盟相對充裕的資金空間。

把蛋糕做出來後,接下來蛋糕怎麼切,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根據歐盟2021-2027財年的預算計畫,總共2.018兆歐元的財政大禮包大略被分成七個區塊:

  1. 單一市場、創新與電子化(1610億)
  2. 凝聚力、韌性和價值觀(1.203兆)
  3. 自然資源和環境 (4200億)
  4. (257億)
  5. 安全與防禦 (149億)
  6. 睦鄰與全球政策 (1106億)
  7. 行政費用 (825億)

透過研究可以發現,「凝聚力、韌性和價值觀」是絕對的預算主力。

先不去提烏克蘭等國的加入會不會排擠到「單一市場、創新與電子化」(非常有可能),先說占預算最大頭的「凝聚力、韌性和價值觀」基金。

到底什麼是「凝聚力、韌性和價值觀」(Cohesion, Resilience and Values)呢?主要分成三大門類:第一,地區發展基金(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ohesion),主要用來協助落後地區發展,總值約3250億歐元;第二,韌性復原基金(Recovery and Resilience),主要用來應對經濟不景氣和災後重建,總值約7505億;第三,人民、社會價值整合基金(Investing in People, Social Cohesion and Values),主要是投資在人力資本和創新上的資金,總值約134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