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瑞士信貸連環爆:瑞信不會是最後倒下的牌,而金融危機加劇將不利美國抗中

矽谷銀行、瑞士信貸連環爆:瑞信不會是最後倒下的牌,而金融危機加劇將不利美國抗中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中對抗未來的趨勢取決於:是中國吸引全球的高科技人才,構建超趕歐美的高科技產業快,還是美國吸引製造業回流,構建去中化的普通產品生產鏈速度快。除了匯率影響,當歐美的金融市場因為升息出現流動性問題,加上高通貨膨脹率導致消費衰退,都在延緩世界範圍內去中化的產業鏈形成,這對美國是不利的。

文:沈凌

自從2022年初,預測中國經濟沒有明顯下滑被打臉之後,我就安分了很多。因為預測的確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太多的因素會干擾原來的運動軌跡。

在2022年初時,我看到中國前兩年的抗疫成果還不錯,經驗在積累,就以為面對未來的疫情,中國政府能夠與時俱進,表現更加沉穩。不料去(2022)年,反而是中國在疫情三年中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導致美國即便出現了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依然上升了五個點。

這把羊毛薅得相當厲害,居然使得中國GDP對美國GDP的比例不升反降,中美差距沒有縮小,反而變大了。這是在實際GDP中國還高於美國的情況下實現的,確實有違經濟學常識。

那麼2023年初,美國三家中小銀行出現了流動性危機,瑞信銀行被迫合併於瑞銀的當下,我們對未來的預測又會如何呢?

瑞信不會是最後倒下的牌,將有更多銀行陷入危機

其實那種短線干擾再多,也難以顛覆長期的趨勢發展。一個經濟體的匯率長期來講取決於其經濟表現,就像一個公司的股票價格最終取決於長期的股息分紅。如果能夠依靠通貨膨脹率的上漲來提高匯率,那麼辛巴威的貨幣豈不是全球最堅挺的了?

美國持續的高通貨膨脹,必定侵蝕了經濟體中那個最脆弱的部分: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活困難,需求就會減弱;產業鏈中對成本最敏感的廠商,難以維持,談何生產鏈的擴張和回歸?金融系統中的槓桿最高,風控能力最差的玩家,也許就會暴雷;等等都是不一而足。這些沉在統計數據底部的真實經濟問題,可能一時間暴露不出來,但是不可能一世都暴露不了。

我在矽谷銀行破產的當天就撰文預計:這不是最後一張倒下的牌,後面還會有很多,吃瓜群眾可以拿個小板凳數數了。因為從矽谷銀行的破產原因看,這樣的操作模式很普通,所以也不太可能只有它一家在如此操作。而現在瑞信的問題導致市場一大批債券價值歸零,這相當於讓瑞信的風險轉移到了這些債券持有人手裡了,那麼他們是不是會因為自身的風控不恰當而相繼倒下呢?

這個多米諾骨牌能夠在瑞信這裡就斬斷嗎?筆者並不那麼樂觀。

GettyImages-1249032686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流動性泛濫帶來的風控失效。也就是說金融市場的玩家看到資本不斷地變得便宜,因而不斷地增加槓桿率,直到資本的價格從便宜開始轉向昂貴。現在就是這個轉折點。在公路急轉彎的地方,一定是事故頻發的地方,不可能只有一部車出事。

在過去兩年的升息過程中,美國聯準會已經表現得很不錯了,每一次升息都小心翼翼,反覆向市場做好宣傳工作,從來沒有夜半雞叫,出乎預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金融市場能夠對大幅度的升息做好準備,繫好安全帶、打好方向燈、不追撞、不越軌。只是美國經濟的問題由來已久,而疫情和地緣政治對抗又加劇了這個過程。

金融危機正在延緩美國建立去中化產業鍊的進度

我曾經在過去的文章中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穩定的低端商品供應者,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研發者。這兩者合作,有利於福利改善,也有利於在危機時刻相對平穩地渡過難關。這兩者對抗,必然侵蝕了中國高收入階層的生活品質,和美國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準。未來的趨勢取決於:是中國迅速吸引全球的高科技人才,構建超趕歐美的高科技產業快呢?還是美國迅速吸引製造業回流,構建去中化的普通產品生產鏈速度快?

在這個拉鋸過程中,匯率會是一個重要的表現訊號,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歐美的金融市場因為升息出現的流動性問題,和高通貨膨脹率導致的消費衰退,都在延緩世界範圍內去中化的產業鏈形成,這對美國是不利的。

短期來講,中國在高科技產業上的超趕,其實難於美國對普通商品的產業鏈重構,但是如果金融市場的危機進一步加劇,全世界對美元的信任度下降,人民幣的使用進一步的國際化,那麼時間就站在另外一邊了,趨勢的逆轉可能就會反映在匯率變動上。去年那種高通膨導致的升息,有助於美元升值這樣違背常理的事件,可能無法持續下去。這樣的話,下一次的金融危機或許就不會是局部性的流動性危機,而是能夠影響整體經濟中長期趨勢的大事件。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張博丞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