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鬼」與「死」的故意不忌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方面,粵語使用者對「死」字與「鬼」字十分忌諱,特別不會在靈堂及醫院等場合用上。但另粵語人士慣以「鬼」與「死」字組成更具深層意義、形象生動傳神的「慣用語」。正解釋為何粵語人士忌諱「死」與「鬼」的同時,又會常提及二字。
粵語的忌諱與日常語言的使用存有矛盾。如上文提及,粵語人士對「生死類主題」最為忌諱,絕大部分在港的粵語人士均會遵守「生死類」忌諱,而最多受訪者表示會在靈堂遵守忌諱。梁慧敏更認為「死」與「鬼」是最為人忌諱的詞語。1但同一時間,粵語中經常用到「鬼」及「死」字。
香港粵語歌手許冠傑的歌曲《天才與白痴》中更連用2個以鬼字組成的詞語:
呢個世界上,有冤鬼、有嘩鬼、有奸鬼、賭鬼、盞鬼、重有鹹濕鬼,有衰鬼、有煙鬼、攝青鬼、生鬼、撞鬼。撞著個冒失鬼,醉酒鬼、吊靴鬼、醜死鬼、假鬼、真鬼、亂咁鬼打鬼,問你究竟攪乜鬼。3
《廣州話俗語詞典》亦收錄了40個有「死」字的俗語,如「死死下」、「死牛一便頸」;收錄 47 個有「鬼」字的俗語,如:「鬼打鬼」、「鬼死咁……」。4拆解此語言學現象,可從「詈罵語」及「慣用語」兩大概念入手。
「詈罵語」
首先,要釐清委婉語與詈罵語的關係。如Eliecer Crespo-Fernández所言:「委婉語的主要功能在於減低及避免交流中潛在衝突,有利交流及維持人際關係。」5與之相反,「詈罵語」的目的就是要辱罵他人。6因此,語言使用者會故意破禁說出禁忌,甚至把禁忌語說得更為露骨粗直以強化辱罵效果。

因此,某語言使用者對某事物有所忌諱同時,語言使用者很有可能會以該些事物組成「詈罵語」。溫昌衍考究「廣東方言的詈罵文化」,發現粵語的詈罵可分為「借不好之物罵人」、「借鬼妖、死人罵人」、「借性罵人」及「直接罵人」四類。263首三類的背後全是語言忌諱,「借鬼妖、死人罵人」即為「鬼神類」、「生死類」忌諱。「借性罵人」即為「雅俗類」忌諱。再次證明「忌諱」與「詈罵」間的相對關係。
「死」與「鬼」二字作為粵語忌諱,其應用亦可分成「委婉」與「詈罵」兩類。在日常對話甚或在特別需要忌諱的場合(靈堂、醫院、「鬼節」、深夜、與老人交談等),人們自然傾向於遵守忌諱,不提「死」與「鬼」字。然而,在某些場合,粵語人士同時會以「死」、「鬼」及其相關字作為「詈罵語」。
「死」字詈罵語
「死死下」罵人「快要死」或「無精打采」;「死開」是粗俗地叫人「走開」;罵人「死人嘢」及「死嘢」即罵人是「壞極的傢伙」,相當具侮辱性和咒罵性。「死仔」、「死人頭」、「死仔」同是咒罵人「去死」。7而更為粗俗、惡毒的詈罵有「仆街死」及由之簡化的「仆街」。此字原為黑道用語,指人橫屍街頭並無人收屍。8
至於最為特別的「死」字詈罵語是「老而不」。此字出自《論語》的「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9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年幼時不講孝悌,長大時又沒有可說的成就,那麼此人到老時便是禍害。原句旨於勸導世人該立德立行。但由於長期被斷章取義,人們又會以「老而不死」來作罵語,形容「頑固的老人」。10雖然此字本身是「詈罵語」,但又會略去「死」字,只說「老而不」,某程度上減低該字的傷害性。
「鬼」字詈罵語
梁楚琪指出,由「鬼」字組成的詈罵語有以下例:
爛賭鬼(形容有賭癮的嗜賭如命的人)、缺德鬼(形容缺德的人)、孤寒鬼(形容吝嗇的人)、冇膽鬼(形容膽小的人)、豬油鬼(形容做事慢吞吞的人)、走鬼(到處走動的小販)、嘩鬼(吵鬧的人)、衰鬼(壞人)、傻鬼(傻傻的人)11
詈罵語的目的在於為聽者帶來傷害,正因為「死亡」作為最為粵語人士忌諱,當人們以「死」咒罵,聽者自然產生不悅及恐懼。至於「鬼」作為人死後的存在,在部分情況下帶有貶義,粵語人士慣以「鬼」作為詈稱。可以把「忌諱」與「詈罵」理解成天秤的兩端,當文化對某字詞越為忌諱時,把該些字詞用作詈罵語的效果越佳。正解釋為何粵語文化一方面「忌諱」「鬼」與「死」字,另一方面「故意不忌諱」,以用作「詈罵」。
「慣用語」
粵語人士說「鬼」與「死」字的原因除「詈罵」外,亦因為由「鬼」與「死」所組成的字大多為具更深層的意思慣用語。在使用慣用語時,語言使用者更著重其深層意思,而非表層意思。李新魁云:
「慣用語……除了有一些是按其『表層意義』來使用之外,許多詞語還有其『深層意義』人們的使用,就著重其深層意義」。12
因此,在由「鬼」及「死」組成的慣用語中,「鬼」不單只是指人死後的靈魂;「死」亦不再單單表示人的死亡。如:
「死黨」的表層意思是指可效死力的黨羽,深層意思指「情誼深厚的朋友」。13
「執死雞」的表層意思是免費拿到已死的雞隻,深層意思是指「能意外地得到好處」。14
「吊靴鬼」的表層意思是吊在他人鞋上的鬼,當未被人發現時,會快速躲開人的視線。「吊靴鬼」深層意思是「以鬼喻人」,形容那些總愛鬼祟地跟著別人的人。15
「鬼食泥咁」,此字表層意思是指一隻正在吃泥土的鬼。而因為相傳「鬼食泥」時會發出奇怪而含糊的聲音,故此,「鬼食泥咁」的深層意思是形容人說話含糊不清。16
「鬼打鬼」的表層意思是指兩隻鬼打架,而深層意思是「同類打同類」,即「內哄」。17
因此,當粵語人士說出「死」、「鬼」組成的慣用語,強調的不再是「鬼」與「死」本身的表層義,而是由之而衍生的深層義,更形成有趣生動、多元靈活的語言特色。梁慧敏指出慣用語「集體創作」使語言更為活潑生動。18故此,在一般場合,日常交流中粵語使用者均不會忌諱使用由「鬼」與「死」組成的慣用語。
綜而論之,「鬼」與「死」及由之組成的字詞可大致分為「忌諱語」、「詈罵語」、「慣用語」三大類。一方面,粵語使用者對「死」字與「鬼」字十分忌諱,特別不會在靈堂及醫院等場合用上。但另一方面,會「故意破禁」以二字組成詈罵語,正正以人所忌諱之事物咒罵他人。同時,粵語人士慣以「鬼」與「死」字組成更具深層意義、形象生動傳神的「慣用語」。正解釋為何粵語人士忌諱「死」與「鬼」的同時,又會常提及二字。
最新發展: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