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1985》雖未收穫奧斯卡,但軍政府恐怖統治至今仍影響阿根廷政局

《阿根廷1985》雖未收穫奧斯卡,但軍政府恐怖統治至今仍影響阿根廷政局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尼斯曼預定於2015年1月18日至國會作證,其報告可能對克莉絲汀娜・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ández)總統妨礙司法公正做出爆炸性證詞,未料就在他出席作證前幾個小時,被發現離奇在寓所浴室中槍身亡,當局雖研判應該是自殺,但其家人說他沒有自殺理由。由於未發現遺書,在野黨認為檢察官係遭「暗殺」身亡。

文:向駿(Antonio C. Hsiang,現任智利國家政治及戰略研究學院〔ANEPE〕教授)

電影《阿根廷1985》(Argentina 1985)榮獲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國際影片提名,這是繼1985年《官方說法》(La Historia Oficial)榮獲最佳外語片,以及《五月廣場母親》(Las Madres de la Plaza de Mayo/The Mothers of Plaza de Mayo)獲最佳紀錄片提名後,阿根廷軍政府(1976-1983)題材再次獲奧斯卡青睞。

阿根廷官方歷史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軍政府總統加爾鐵里(Leopoldo Galtieri)在英阿福克蘭戰爭失利遭政變推翻後,奧斯卡・聖瓊(Alfredo Oscar Saint-Jean,1982.6.18-1983.7.1)和比尼奧內(Reynaldo Bignone,1982.7.1-1983.12.10)短暫擔任臨時國家領導人。

1983年12月10日,民選總統阿方辛(Raúl Ricardo Alfonsín)就職後,下令曾涉及綁架、刑求、謀殺上萬阿根廷平民的9名軍政府成員必須受審,負責審訊的重任落在檢查官斯特拉塞拉(Julio Strassera)和副檢查官歐甘波(Luis Moreno Ocampo)身上。1985年9月18日斯特拉塞拉在結案陳述中說「我們將給這些軍方指揮官當年沒有給受害者的公平審判。」他的結辯以兩個字結束:Nunca Más(不讓悲劇重演)。

然而被起訴的前軍政府高層們,並沒有獲得檢方要求的刑罰。其中幾位被無罪釋放,好幾位被輕判,甚至到了下屆政府又有幾位被特赦。《阿根廷1985》導演米特(Santiago Mitre)所說:「我認為當時這個審訊,象徵著人們的團結。見證社會在經歷阿根廷史上最黑暗時代之後如何復原。見證社會是可以朝好的、正確的、具啟發性的方向前進。」

創辦於1922年9月15日的《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去年為慶祝出版100週年,邀請學者就不同地區挑出五本「世紀書籍」(Books for the Century),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拉美區域資深研究員歐尼爾(Shannon K. O’Neil)挑選的五本之一就是《永遠不再:阿根廷國家失蹤委員會報告》(Nunca Más: The Report of the Argentin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Disappeared),原因是該報告「令人震撼的清晰內容,提升了在阿根廷和整個拉美對民主的支持。」《經濟學人》拉美專欄(Bello)認為《阿根廷1985》幫助我們了解當前的政治,舉例說明如下。

去年9月,《阿根廷1985》上映前夕,當年的副檢察官歐甘波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指出,1985年這個持續五個月的案件作證人數多達800位,包括兩位前總統。當被問到如何和當前政治兩極化對比時,他特別提到當時阿根廷軍方和國內游擊組織武裝鬥爭的嚴重性,當年審判的重要教訓就是「死亡不能當成政治武器」,他暗示的是2015年1月檢察官尼斯曼(Alberto Nisman)死亡懸案。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