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黑暗榮耀》:從心理學來看並非復仇故事,而是創傷後成長、實現正義的生命歷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黑暗榮耀》看似復仇的過程,但文同珢本身並沒有直接動手傷害人,只是把過去被掩蓋的事情在某些情境下揭露出來。在充滿荊棘的創傷環境中站立得穩,讓做錯事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這樣才能讓自己從創傷中復原,也才有機會避免有下個受害者。
(內文心理分析有劇透,請自行決定是否往下閱讀)
《黑暗榮耀》看似描述受霸凌主角文同珢若干年後報復的故事,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卻是一段透過創傷後成長,而實現正義的自我修復歷程。
文同珢在高中時期因貧困受到霸凌,電燙棒烙印在皮膚上的煎熬,都讓身心受到極大的折磨與羞辱。而原本應該要保護她的家人,母親為了錢,掩蓋親生女兒被霸凌的事實,還在女兒被退學後也退租了女主角簡陋狹小的住屋,母親的自私使文同珢的處境雪上加霜。這也為什麼若干年後再相遇,朴涎鎮會對文同珢嗆聲「對你們這種人來說,最大的加害者就是家人,幹嘛找別人算帳?」
霸凌的創傷事件剝奪了文同珢五樣東西:安全感(Security)、信任(Trust)、控制(Control)、尊重(Respect)與親密(Intimacy)。這也是人內在的基本需求,每個人與自己親近的人,這些都是最低限度的滿足,也是個人行為的動力,但是創傷卻會直接或間接讓個體內在心理資源枯竭。一般遭受這樣狀況的青少年,成為非行少年的機率極高,甚至自甘墮落;但是文同珢並沒有,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牽引著她?
《黑暗榮耀》讓真理彰顯,而非復仇的行為
文同珢離開學校後,為了活下去在工廠工作,還去考同等學歷檢定跟教師資格。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看似源自於恨的復仇計畫,但仔細看整個過程,文同珢都沒有動手,也沒有濫殺無辜,如果是懷著恨的惡意報復,不會出現替別人著想的心。
文同珢接近霸凌者朴涎鎮的丈夫 河度領,和他一起較量圍棋,讓他知道自己的妻子曾經做過的事情,文同珢說:
「我遭遇過,所以我很清楚,即使做好準備,但面對這種暴力還是會很難受。」
她只是告訴河度領,並沒有傷害他。
文同珢成為朴涎鎮女兒河睿帥學校的教師;為了展現教室每位孩子平等的受教權,很霸氣地對學生說:
「以後在這間教室以下三樣東西沒有任何力量:父母的職業,父母的財力,父母的人脈。」
如果是出於恨的報復,可能就會變成母債女還,但文同珢也沒有傷害她,即便被自己的母親到校鬧到無法繼續當老師,選擇了辭職,離開學校前準備繼續揭發真相時,文同珢對睿帥說:
「如果你提出要求,那到我死之前,我都會一直向妳道歉……因為我真心覺得……很對不起妳,再見」。

文同珢讓受到家暴的李善雅重新擁有人生,幫她補習讓她有機會接受教育,教育讓文同珢有本事發揮影響力,甚至安排李善雅出國留學,徹底轉換環境讓她有機會重新開始。
文同珢對她說:
「我不是幫你逃跑,是給你一個希望。」
「我可以確定一件事,那就是你媽媽選擇了保護你,因為這個世界太糟了,所以你必須去留學,你要出國留學拼命唸書,妳現在唯一能夠拿出的勇氣就是轉身離開,你要讀書,有時間要去旅行,去參觀美術館,再慢慢吃頓晚餐,你要過這樣的生活,這樣就夠了。」
說出這段話的背後,其實也意謂著18歲時的文同珢,媽媽並沒有選擇保護她,也沒有人給她希望。而在無助無望的之後,往往是憂鬱情緒崩解一個人成為斷垣殘壁。
諷刺的是,多年後文同珢的母親鄭美熙找上她的時候,她雖然內心有許多不舒服,不過她做的事情卻是幫母親找個落腳的地方安頓;但她母親沒有珍惜,也沒有試圖去修復這段關係,反而繼續情緒勒索,並在她的傷口處撒鹽,最後文同珢也下定決心將母親送去強制治療。
「我永遠不會原諒你。我之所以決定不原諒你,是因為你就是我的第一個加害者,而你到現在都還沒有自覺。」

文同珢向同樣在高中時期受到霸凌的金京蘭伸手,她知道京蘭的處境,因為她也曾經歷相同情境。她保護京蘭並跟她說「我不是在幫你,無論你在哪裡、過怎樣的生活,妳都必須背負著它的重量。」雖然文同珢一直說自己不是好人,但總在關鍵時候伸出援手,她總是選擇了善良。
「復仇」也可以解讀為:修復曾被仇恨傷害的疤
這些人,有些應該是文同珢要恨之入骨的人。但劇情裡,她沒有刻意去傷害誰,只是把被掩蓋扭曲的事實,在適當的時機向特定人揭露。是什麼讓她可以在青春時期遭受到極大創傷時,仍咬緊牙關撐下來?個體在受到極大的威脅時,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讓自己解離或者麻木,讓自己暫時從痛苦當下抽離,但並不代表之後不會感到痛。文同珢說「你們也能像我承受灼熱的苦、承受錐心的痛。」這就是她的「創傷」。
「傷疤很癢,經痛到我幾乎就要暈過去,那瞬間我開始在想藥局早上九點才開,但走到漢江只要20分鐘,江水很冰冷,這樣我就會舒服一點,傷疤就不會再癢了,我還要求什麼呢?這麼做是對的吧!」
是什麼讓想輕生的文同珢,也要讓這些加害者受到應有的懲罰?

或許是《黑暗榮耀》故事的起源:尹昭熙。文同珢親眼目睹她墜樓身亡,死亡時懷有身孕,疑遭到性侵害;明明是朴涎鎮故意找她麻煩,並拿打火機燒她的毛衣,在爭執拉扯下被涎鎮推下樓,但最後卻以自殺簽結。「昭熙被欺負時我是旁觀者,然後我成了受害者,而現在我要試著成為加害者,雖然有點晚了,但我不打算旁觀了!」
如果昭熙的案子沒有獲得正義的判決,那麼同珢對世界的假設可能會瓦解,她得這麼做才能維護自己的內在世界,才有機會在創傷經歷中復原。
修復式心理學:加害者知道傷害了被害者,兩造有機會重新對話
心理學家Mario Gollwitzer發表在《歐洲社會心理學刊》(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發現:一個人復仇之後,最重要的是要對方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壞事,才會遭受到報復?並且對方真心認錯懺悔,受害者才能感覺事情告一段落,並且繼續往前走。但相反地,如果對方反而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只會讓復仇者更加抓狂。
所以劇中文同珢到電視台的咖啡廳找朴涎鎮談話,為的是希望加害人能夠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並且可以認錯去彌補那些造成的傷害。
當創傷行為來自於犯罪,除了既有的法律秩序被破壞外,同時也對加害人、被害人及雙方家庭帶來傷害,有時候單藉由刑罰無法讓當事人都能圓滿告一段落,反而需要加害人與被害人共同修復犯罪所帶來的傷害,這樣才能讓加害人理解行為對被害人帶來的影響,也才能夠有機會真誠悔改,負起該負的責任;被害人也才能不在糾結於傷害之中。
「我今天之所以會來這,是因為想給妳最後一次機會。……該去警局的是妳,拿著這些東西去自首吧!把妳做過的事情,還有為了掩蓋這些是所做的勾當,都向警察坦承。」
「所以你還是藉著自首,乞求我和其他受害者的原諒吧!這樣一來,我的復仇會就此打住」
只是朴涎鎮仍舊不覺得自己錯在哪裡,然後還很白目地回答了一段話,讓文同珢清楚知道朴涎鎮和她媽一樣,都沒有變。所以最終朴涎鎮也被自己掀起的長浪吞噬一切。

「內在世界」(inner world)被霸凌撼動,開始追求黑暗榮耀
南投農業──農業再生成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21後,南投許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南投縣政府亦積極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亮眼,其中部分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更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山林旅遊資源。但如同其他非都會區,南投縣亦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問題。近年南投縣政府戮力投入農村再生工作,協助社區,推動高齡友善農村,讓社區長者可以受到照顧,健康共老。在青年返鄉部分,鼓勵在地青年投入農村發展,培訓青年參與社區事務、農村產業、社區環境營造、社區行銷宣傳等,成效斐然。
921之後,南投居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除保留原有農業生產外,亦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20餘年過去了,部分農村已呈現老、破、舊狀況,有鑑於此,南投縣政府積極的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在環境方面,以生活聚落為核心,透過僱工購料等方式,居民共同參與打造具在地特色的生活環境;在產業方面,輔導農村產業從傳統、小規模之初級產業,逐漸朝向優質化之生產經營,並結合社區在地資源進行加值發展與行銷,推動精緻且多元的特色產業;在生態面,輔導發展綠色旅遊及農村體驗等遊程,推廣生態多樣化之價值。
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成績亮眼,頗受好評。其中水里鄉頂崁社區、草屯鎮平林社區及埔里鎮南村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以下分享南投農業再生、產業活化標竿案例,以饗讀者:
1. 水里鄉頂崁社區──陶器商品化研習計畫
緣起:
隨著時代變遷,古早陶器器皿以逐漸被塑膠製品所取代,水里陶瓷產業如今已不復早期鼎盛時期的榮景,目前本社區只剩「水里蛇窯」、「沐陶窯」及「力陶莊」等三家從事陶器有關的產業。為了發揚社區傳統產業精神,特辦理「陶瓷商品化研習」,精選對陶藝有技術的民眾參與,聘請專業講師來指導。一方面學習更進階的製陶技術,一方面可以設計開發社區商品,增加社區產值。
執行與效益:
為了產出社區陶藝產品,安排48小時的陶器模具相關課程,從陶器模具基本概念、實務操作、製作模具分片、母模以及後續的注漿成型技巧。最後完成了多款的夢風鈴及陶杯,配合上包裝盒後,即是專屬於頂崁社區的陶器商品。
2. 草屯鎮平林社區──社區植物染商品化計畫
緣起:
平林社區因參加南投縣「社區發展工作評鑑」,連3年獲獎,有很多社區或其他團體前來參訪,平林社區需要有更豐富的參訪行程,以及研發出能讓訪客DIY體驗的產品,以增加社區收入。故社區自106年開始利用社區內的花草資源,培訓植物染培力課程,希望藉由此次建立藍染模組商品化計畫,創造營收之餘,還能將平林之美,傳遞予更多遊客。
執行與效益:
本次計畫的研習課程,除了可以將植物染、敲拓染及花葉印染技術運用在DIY體驗上,而植物染商品化則產出了茶席桌布、門簾、絲巾及包裝提袋等商品。平林社區LOGO網版印刷則共產出了8個樣式的LOGO,2款的葡萄、荔枝娃娃,使用在帆布袋的圖騰印刷成效良好。
3. 鹿谷鄉竹林社區──來小半天玩大半天農情體驗活動
緣起:
竹林社區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除了是台灣孟宗竹及杉林溪烏龍茶的發源地,還擁有全台最大的銀杏造林,與合法特色民宿20家。社區欲推廣二日深度體驗遊程,除了可刺激地方觀光產業,亦可提高住房率,推廣綠色旅遊。竹林社區近年致力於開發竹產業精緻化,開發DIY模具及各種體驗型商品,冀望透過辦理體驗活動,推廣在地竹產業,並促進農村循環經濟。
執行與效益:
竹林社區自108年度開始辦理「來小半天玩大半天」活動,成功吸引許多遊客來此賞秋櫻、品茗茶,110年度活動更加廣大辦理為二日的活動,除了搭配夜櫻燈光秀、辦理茶席音樂會之外,還規劃生態及產業導覽路線之行程活動,讓來參與的遊客能夠有更多不同的體驗。
4. 國姓鄉石門社區──在地特色餐研習計畫
緣起:
石門社區目前有提供午餐及晚餐供長者用餐。為了顧及長輩吃的健康,社區志工絞盡腦汁做出營養美味的餐食,但因志工並非專業人員,故需要專業老師教導如何烹煮少油少鹽、健康美味的餐食。另外,因常有其他社區來石門參訪並用餐,「參訪用餐」是石門社區的收入來源之一,故希望老師可以教導利用在地食材研發專屬石門社區的特色料理。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課程聘請二位專業老師,共計安排45小時課程,餐點的研發以石門社區小農在地生產食材為主,因此間接增加小農收益。菜色部分,大多利用社區小農所栽植的蔬果,如南瓜、香菇、咖啡、生薑、洛神花、竹筍、鮮菇、番茄、橄欖、梅子、苦茶油等等在地生產的蔬果,研發出一桌3,500元、4,500元、5,500元不等的風味餐,讓遊客可以來體驗「食在石門」的美食饗宴。
5. 中寮鄉和興社區──原生種植物調查解說訓練計畫
緣起:
和興村位處中寮鄉東側,全村地形丘陵連綿,地形變化多元,有數十個大小山巒和小谷地羅布其間,因此有許多天然生態資源。921之後,社區居民希望發展有機觀光文化農場,因此結合河川整治及綠化工程,闢建「原生種植物公園」,希望把園區變成一個具教育特色公園,故冀望透過此計畫,訓練社區居民認識植物及多樣的生態,未來遊客來參訪時,可以導覽解說,推動農村再生,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原安排36小時生態相關課程,因受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影響而延後上課日期,並將時數縮短為16小時,課程內容精簡為龍興原生種植物公園的原生植物辨識解說、社區蝴蝶辨識及解說(鳳蝶、粉蝶科、蛺蝶、灰蝶及弄蝶科)、原生植物園區及社區景點綜合解說演練。課程雖然精簡,內容卻十分充實,透過課程學員對於基本的植物辨識及公園內的原生種植物都有更深入的瞭解,透過講解練習與考試,居多學員已獲得講解員的資格,成效良好!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