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先還學貸,新鮮人應該先選擇投資嗎?|又!賈芯文S2EP17

比起先還學貸,新鮮人應該先選擇投資嗎?|又!賈芯文S2EP17
Photo Credit: TNL / 鄭宇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統計資料,台灣大約有4成2的大學生,有助學貸款的壓力,還沒出社會就平均負債33.2萬。因此,新鮮人剛出社會拿到第一筆薪水,有學貸的人,可能會很直覺想趕快把錢拿來還學貸。但是也有人覺得,把還學貸的錢先拿來投資,用錢滾錢更有效率。

文:蕭汎如

根據統計資料,台灣大約有4成2的大學生,有助學貸款的壓力,還沒出社會就平均負債33.2萬。因此,新鮮人剛出社會拿到第一筆薪水,有學貸的人,可能會很直覺想趕快把錢拿來還學貸。但是也有人覺得,把還學貸的錢先拿來投資,用錢滾錢更有效率。到底哪個做法比較恰當呢?我們今天就來實際算算看,先還學貸或是先投資,這些方法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學貸的還款規定:寬限期、只繳息期、緩繳期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有一些措施可以幫助貸款人減輕還款壓力。首先,所有剛畢業或退伍的貸款人,都可以申請1年的「寬限期」,也就是說:在這1年內,可以不用繳學貸本金,也免繳學貸利息。再來是「只繳息期」,只繳息期的申請資格並沒有限定身份,申請時間通常會在「一年寬限期」過後。「只繳息期」白話來說,就是申請期間可以只繳學貸利息,先不用還學貸本金,每次申請最少1年、最多可以申請8年,需要分次申請。

接著就是限定身份才能申請的「緩繳期」,如果是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是還款前一年內,每個月收入未達4萬元的貸款人,在申請完「寬限期」一年後,可以申請免還本金、免利息的「緩繳期」,一樣每次申請最少1年、最多可以申請8年,緩繳期間內的利息,全都會由政府吸收。(現行規定依照教育部109年8月1日的公告

認識學貸規則之後,我們參考前面提到的台灣學生學貸金額數據,來設立計算標準。假設剛退伍,不申請寬限期、要直接開始還款的小明,身上負擔了33.2萬元的學貸,他打算用4年的時間還完債務。這時候,我們先用全知視角,看看本來每個月要拿來還債的錢,如果拿去投資,或先存起來,各自會發生什麼事呢?

先還學貸、先投資、先儲蓄,對於還款結果會有什麼不同影響?

選擇一:先還學貸

如果小明選擇「先還清學貸」的話,33.2萬元的學貸,在2022年升息後、年利率1.525%的條件下,除了本金之外,還要繳10,437元的利息。所以為了在4年內還完學貸,小明必須每月還款7,135元。

截圖_2023-03-25_下午12_00_41
Photo Credit: 臺灣銀行

選擇二:先投資

如果小明先不還學貸,沒有申請1年的「寬限期」,而是申請4年的「只繳息期」,並且把剛才提到的每月還款預算7,135元,扣掉每個月要繳的利息之後,拿去定期定額投資0050,那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首先,可以投資的錢,是還款預算減掉每月要支付的利息。利息總共是10,437元,申請4年的「只繳息期」,等於每月平均要繳217元的利息,也就是說,小明每個月可以投資0050的金額是6,918元。

再來就是投資報酬率的部分。因為未來不可預測,因此我們採用的數據,是參考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之間,投資0050的真實漲跌來做推算。假設小明每月定期定額6,918元,4年後全部累積投入金額是332,064元,如果股利沒有再拿來繼續投資的話,最後資產總值會變成375,350元,年化報酬率是4.85%。這時候把這筆錢扣除投資手續費後,全部拿來一次還完學貸,小明還會剩下42,815元。

截圖_2023-03-25_下午12_02_21
Photo Credit: MoneyDJ理財網

這樣看起來把錢先拿去投資,從2019年到2022年的數據來看,的確會賺錢。但是過去4年賺錢,不代表未來也一定會穩賺不賠。如果想再保守一點,我們可以再來看看第三個選擇。

選擇三:先儲蓄

如果小明一樣申請4年的「只繳息期」,沒有申請寬限期,但是他把每月還款預算,扣掉利息之後的錢全部拿去活存,那結果會是什麼呢?在這個情境裡,小明每個月一樣平均要繳217元的利息,所以每個月可以存活存的錢同樣是6,918元。如果參考2023年3月臺灣銀行的活存利率,用0.455%來計算,那過了4年之後,小明「零存整付」累積的金額,會是335,167元。這筆錢拿來一次還完學貸後,還會剩下3,167元。

截圖_2023-03-25_下午12_06_32
Photo Credit: 富邦銀行

現在我們綜合比較這幾個選擇的結果。過了4年之後,三個方案都可以把學貸還清,但是差別在於選擇第一個方案的話,還完債務之後,不會剩下多餘的錢。而選擇第二個方案的話,依照過去4年的股市數據,看起來先投資的確會比先還債更划算,但是要記得股市波動難以預測,所以過去4年賺錢,不代表未來也一定會獲利。而第三個方案,可以讓小明較高機率避免賠錢的危險,不過因為銀行利率也會隨著景氣波動,所以如果遇上像2019年0.04%比較低的年利率,活存4年的存款還完學貸後,就會只剩300多塊了。

還是要再提醒大家,我們剛剛做的都是理性的假設,還學貸的錢究竟該如何運用,除了考慮投資市場的風險之外,還有其他會影響的變動因子也需要考量。像是賺了錢先去投資而不是還學貸,選擇「先不還債」要背負的精神壓力其實不小,每個人可以承受的的風險程度都不一樣。還有,我們真的能抵擋住愛消費的「人性」嗎?每個月的還款預算,真的都能乖乖拿去投資,不會不小心拿去買別的東西嗎?這些變因都會影響投資結果。

不管是想要趕快把債務還清,還是想要投資獲利後再來還貸款,又或者是想要邊還錢邊投資,學貸的償還方式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希望經過我們的比較,可以給正在煩惱怎麼還學貸的貸款人一些參考。

也再提醒大家,前面的試算結果,是沒有利用「一年寬限期」的算法。如果有學貸的負擔,建議可以先利用寬限期不用繳本金、利息的這一年,盡量存到10萬元左右的緊急預備金,未來如果要轉換工作、或是面臨偶爾薪水不穩定的時候,也可以暫時不用擔心還不出學貸,對自己會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