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日本散戶傳奇的小型成長股獲利法則》:請拋開「股票收益是令人良心不安的非勞務所得」這種想法

《日本散戶傳奇的小型成長股獲利法則》:請拋開「股票收益是令人良心不安的非勞務所得」這種想法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求學時讀破百本投資書籍,並有證券從業經驗的今龜庵,完整分享50年實戰心得,以及退休入市後10年資產200倍的精彩經歷。他發現,市值小、營收成長幅度大的「小型成長股」,最有機會在較短時間帶來出色報酬,即使市況低迷也能逆風上揚。只要公司體質健康,搭配敏感題材加持,股價自會一飛沖天!

文:今龜庵

投資文化差異,造成國民資產落差

根據日本銀行三月中公布的《資金循環統計(快報)》,截至二○二一年十二月底,日本個人(家庭支出部門)金融資產總額較前年度同月底增加了四.五%,首度突破兩千兆日圓的大關。日本國民的個人金融資產總額,是在金融泡沫破裂的一九九○年站上一千兆日圓;也就是說,經過三十年的歲月,才達到兩倍的成長。

《日本經濟新聞》將金融資產增加的原因,全都歸功於日本國民節儉的美德。這則新聞的報導如此寫道:「貸款金額未見增長,同時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國民節制消費,傾向將所得存進銀行。」

就企業而言,就跟在業績無法成長的情況下增加保留盈餘一樣,姑且不論三十年的時光有多漫長,大家也許會覺得日本人實在非常努力。然而,若拿來與歐美的情況比較,我想結果也許會讓多數讀者無言以對吧?

圖23裡的圖表,顯示的是歐美日個人金融資產總額的變化情形。由於引用的是金融廳《平成第二十八行政年度金融報告》的資料,因此圖表僅會顯示至二○一六年年底的結果,但從這張圖表中可以看到,相對於從一九九五年起的十一年間成長一.五四倍的日本個人資產,美國個人資產成長率是日本兩倍以上的三.三二倍,而英國也有二.四六倍,與日本相較之下有極大的落差。

P161
Photo Credit: 方舟文化出版

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落差,其原因在於資產的投資報酬率存在很大的差異。圖24為歐美日個人(家庭)金融資產結構的對照圖,日本人在現金、儲蓄金所占的比重超過一半。

P163
Photo Credit: 方舟文化出版

但遺憾的是,儲蓄金早就已經維持近乎零利率好長一段時間了。只要日本一天不脫離通貨緊縮,儲蓄利率就沒有任何上升的可能。

相較之下,美國自然不用說,就連歐洲在股票和投資信託上的占比都比日本大得多。歐美日之間的投資報酬率差距,就是產生自金融資產結構的差異。

倘若日本人能夠減少一點現金和儲蓄金的比重,轉而運用在投資方面的話,可想而知投資報酬率必然會出現顯而易見的成長。況且,資金會透過投資重新進入社會循環,從而帶動景氣成長,企業的營收自然也會好轉,原本死氣沉沉的薪資便很有可能恢復生機進一步提升。

此外,在景氣好轉的帶動之下,股價也會受此氛圍影響隨之上漲,進而提升個人資產的投資報酬率。只要資產能夠像這樣順利增長,國民就會放心地打開錢包從而帶動個人消費。

如同本節開頭提到的,日本這三十年來主要是依靠節儉才讓個人金融資產總額得以翻倍,然而日本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相比其他國家,卻幾乎沒有任何成長,始終無法脫離通貨緊縮的泥淖。雖說當中也不能排除政府與日本銀行政策的影響,但我認為造成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絕大多數的國民都將資產以現金或儲蓄金的形式置之不理所導致。

一旦資金無法循環經濟就無法循環,我們也無法在真正的意義上享有富足。

一個商業上的創新想法,縱使再怎麼能滿足人類社會的普遍需求,若沒有資金就無法成為一門事業。此時,為企業家提供資金的就是投資人。

就算成功創業,要是沒有能一起打拚的夥伴,也無法成就一門事業。創辦人唯有提出足以打動人心的任務或願景,才能號召支持者共同推動事業發展。

因此,倘若一家公司推出的產品或服務無法被社會接受,它的事業就不可能上軌道。只有獲得使用者高度肯定,產品和服務被消費者持續回購或廣泛推薦,事業才有機會發展下去。

與這類企業活動具有關聯性的所有人,就統稱為持份者(利益關係人),各自處不同立場的每個人都會盡到自己的責任,企業也就得以存續。而與企業活動有關的每個人彼此信任,並且相互尊重才能維護最健全的關係。

從這個角度看來,透過投資股票賺錢,可說是投資人基於對創業家(經營者)、工作人員推出的產品或服務,以及使用者的喜好,抱持信念並投入資金所產生的結果。簡單來說,財富源自於信念。

我想只有在自家產品或服務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進而對社會做出貢獻,對企業而言才是無與倫比的幸福吧。我希望為這種企業挹注資金的投資人,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實際上也是在為整個社會盡一份心力。換句話說,當企業業績成長的同時,就是在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樣的,當投資人資產增加的同時,也是在為社會做出貢獻。更何況,我一直都認為,日本人應該要拋開「股票收益是令人良心不安的非勞務所得」的思想才是。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日本散戶傳奇的小型成長股獲利法則:10倍飆股這樣選!打造年化報酬率30%的選股戰略》,方舟文化出版

作者:今龜庵
譯者:黃昱翔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2000萬滾出40億,72歲日本散戶傳奇
「盡力留在市場,造就決勝直覺!」

股息、價差都想賺,什麼類型的公司最有機會?
公司上千家,看得眼花花,如何捕捉獲利良機?
市場待久機會就有!波段操作須遵守那些原則?

改良本益成長比+話題板塊組合=非常潛力股
突破低迷市況,勝過大盤報酬!小資理財、退休族皆適用

造就10年資產200倍的「飆股」方程式

求學時讀破百本投資書籍,並有證券從業經驗的今龜庵,完整分享50年實戰心得,以及退休入市後10年資產200倍的精彩經歷。

他發現,市值小、營收成長幅度大的「小型成長股」,最有機會在較短時間帶來出色報酬,即使市況低迷也能逆風上揚。只要公司體質健康,搭配敏感題材加持,股價自會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