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不願與中經濟脫鉤,就如同打開政治的潘朵拉之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展現與俄羅斯穩固的關係,令布魯塞爾的官員們感到不滿,他們越來越擔心北京正在考慮向莫斯科提供武器。但就目前而言,歐盟並沒有真的希望與中國脫鈎。
文:Alexandra von Nahmen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舉行習普會,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就此向DW分享他的看法。他表示,如果習近平「選擇與戰犯為友,我們就有責任要嚴肅對待中國。」
國際刑事法院上週對普亭(Vladimir Putin)發出逮捕令,指控他犯有戰爭罪。
藍柏吉斯說,歐盟現在唯一的出路是採取初步行動,「降低風險並最終與中國脫鉤。我們越早開始,對聯盟越有利。」
不過,歐盟並非所有人都認為有必要採取如此強硬的行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盟官員在與DW交談時指出,習近平與普亭近年來會晤超過40次,這使中俄領導人之間所表現出的團結一致在「意料之中」。
普遍來看,中國似乎在利用俄羅斯的弱點。中國是少數幾個避免將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稱為侵略的國家,還對所有譴責俄羅斯的聯合國決議投了棄權票。中國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其官員與媒體不斷複述克里姆林宮對該戰的大外宣,受到西方國家批評。
習近平承諾與俄羅斯友誼無上限,則進一步損害了本已緊張的中歐關係。
中國如何支持俄羅斯?
儘管一些西方盟國擔心中國可能會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但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本週在布魯塞爾表示,他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表明中國準備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
然而,中國一直以多種其他方式間接援助俄羅斯,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布魯賽爾辦事處分析師史泰茲(Grzegorz Stec)說,這包括增加經濟交流與出口軍商兩用設備。
他告訴DW說,出口的設備中包括「輪胎、卡車、服裝和其他俄羅斯軍隊可以使用的東西,儘管這些具體來說不是武器。」
史泰茲指出,如果西方找到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大型軍事裝備的確切證據,對歐洲來說是「一條紅線」。但考慮到潛在地緣政治影響的嚴重性,他建議在指責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之前採取謹慎態度。
他表示既然中國取消了清零政策,「我們或處於外交重新開放和穩定的時期,但這種穩定很脆弱,緊張局勢依然存在。」這些緊張局勢包括美中關係惡化,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的壓迫,以及歐盟在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對立陶宛貿易限制的爭端。
史泰茲說:「歐盟不想要更多經濟不穩定,它目前想保持(與中國)穩定的關係。重新定義(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打開政治的潘朵拉之盒。」
美國推動將武器與中國聯繫起來
美國推動遏制中國影響力,歐盟不願加入此倡議,這是原因之一。
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一直試圖說服歐盟及其成員國共同對抗中國,而這些努力只取得了部分成功。荷蘭3月開始禁止向中國出售先進晶片技術,德國宣佈對華為與中興提供的電信關鍵零件進行安全審查。
然而,總體來說,許多歐盟國家對退出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是猶豫不決的——首先就是德國,其最大的貿易夥伴便是中國。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歐盟希望去除中國風險而不是與其「脫鉤」,這凸顯了歐盟不情願背離中國。
歐盟議員受到中國制裁
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又譯蒂克菲爾)表示,儘管不情願與中國脫鉤,但歐洲對中國抱持比過去幾十年來更加懷疑的態度。
他告訴DW:「中國人最近和歐洲人打交道並不太成功,我會說他們已經浪費了很多他們曾經擁有的政治資本。」
2021年3月,包瑞翰被中國列入黑名單的歐洲議會議員之一,在此之前歐盟制裁了被指控侵犯維吾爾人權的中國官員。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因此被擱置,從那以後,包瑞翰表示中國外交官們就開始試圖接近他與其他歐盟政治人物。
中國魅力攻勢
史泰茲認為,中方新任駐歐盟大使傅聰正發動新一波中國「魅力攻勢」。他解釋道,傅聰一直非常積極地測試兩個關鍵想法,首先是同時解除雙方對彼此的制裁,他說傅聰將此視為「北京一種善意姿態,鑑於歐盟是先施加制裁的一方。」
一旦此事完成,史泰茲表示傅聰希望歐盟與中國之間投資協定的批準能暢通無阻。
然而,包瑞翰認為,能讓該投資協議重新回到談判桌上的可能性「極為渺茫」。
友誼無上限的影響
有消息人士告訴DW,歐盟似乎沒有太大興趣就其對華立場展開新的討論,因為歐盟成員立場各不相同,一些成員國願意專注於繼續保持貿易關係,另一些國家則準備更靠攏美國的對華政策。
這或能解釋中國為何甚至沒有出現在3月23日至24日歐盟召開的峰會議程上,至少沒有正式出現。
包瑞翰說:「中國正試圖平衡兩個互不相容的目標:成為普亭最好的夥伴,同時成為歐洲人的好朋友」,他不認為中國能兼顧兩者,「正如林肯所說,你可以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暫時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
以具體的政治術語來說,他解釋道,這意味著中國「如果堅持與俄羅斯人無上限的友誼,就會失敗。」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延伸閱讀
- 專家:王毅在歐洲抨擊美國錯判形勢恐加深隔閡,《華爾街日報》:習近平擬訪俄促和談難獲西方信任
- 「西方」觀感調查:超過七成中國人對美反感,德國成「最受歡迎」的歐洲國家
- 習近平訪俄各有所圖,普亭更幫北京圓了「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夢
- 習近平出訪俄羅斯會普亭:勸戰還是勸和?建立反美陣營將會是雙方共識
- 中共沒有背棄俄羅斯,但也絕不錯過發大財的良機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