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財政部長承受全球極大壓力,強勢促成瑞銀收購瑞信

瑞士財政部長承受全球極大壓力,強勢促成瑞銀收購瑞信
瑞士財政部長卡琳・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08年,當瑞銀在金融危機中遭受巨大損失,瑞士政府選擇用納稅人的錢挽救瑞銀,而不是讓瑞銀被收購。對此瑞士社會的不滿直到今天仍未散盡,因此再來一次在政治上是無法想像的。瑞士財政部長卡琳・凱勒-蘇特在週日晚宣布兩銀行合併時強調:「這是一套商業解決方案,而非緊急財政救援。」

文:Stephen Morris、James Fontanella-Khan、Arash Massoudi(Financial Times)
翻譯:楊煦冬

科爾姆・凱萊赫(Colm Kelleher)是一位忙碌的愛爾蘭銀行家,自去(2022)年4月起擔任瑞銀集團(UBS)主席。他本想在3月17日星期五這天休息一天,慶祝聖派翠克節,然後在星期六去蘇黎世的一家酒吧觀看愛爾蘭對英格蘭的橄欖球比賽。他希望愛爾蘭能在這場六國錦標賽中贏得 「大滿貫」。

但早在週四(3月16日)接到電話之前,他就知道自己想度過一個娛樂性週末的計畫很有可能泡湯。因為城中競爭對手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在三年醜聞纏身之後,終於成了歐洲銀行業的一顆毒瘤,造成了一團糟的局面。

在此一天之前,瑞士央行(SNB)注入500億瑞郎(約美金546億元)流動性支持,也未能挽回投資者對瑞信的信任。在最大的投資者沙烏地國家銀行主席庫德里(Ammar Al Khudairy)被問及是否會進一步提供資金時,他直截了當地回答「絕對不會」之後,該銀行的股價瞬間暴跌。

在美國監管機構接管了矽谷銀行的掌控權之後,全球市場已經出現了驚慌,在一天之內420億美元的存款被儲戶擠兌,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瑞士信貸銀行。富有的客戶每天從瑞信提取超過100億瑞郎的資金。外加10月份,社交媒體上出現了該銀行瀕臨倒閉的傳言後,已流失了1110億瑞郎。

「最大投資者說他不會再投一分錢的話,徹底摧毀了支撐客戶信任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他不這麼說,我們的情況可能完全不一樣,」一位瑞信圈內的人說。

週三(3月15日),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和聯邦財政部(FDF)的「三方組合」向正在沙烏地阿拉伯參加會議的瑞信首席執行官萊曼(Axel Lehmann)和董事會主席科納(Ulrich Körner)發出約談邀請。

在「三方組合」批准500億瑞郎的同一個會議上,他們還傳遞了另一個訊息:「你們將與瑞銀合併,並要在週日(3月19日)晚上,亞洲股市開盤之前宣布。這是別無選擇的。」一位了解談話內容的人透露。

凱萊赫在週四下午確定,自己的週末計畫肯定無法進行了。「三方組合」打電話給瑞銀,要求他們必須為了避免四面楚歌的瑞信倒閉找出挽救方案。

「倒閉清算〔國家插手的解決方案〕對金融系統來說將是一場災難,並帶有在全球蔓延的風險,」瑞銀方面的另一位相關人士說。他認為,在這件事上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為瑞信失敗對瑞士財富管理行業的聲譽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我們願意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提供幫助。」

收購一個本地的競爭對手對於瑞銀來說應該象徵著一場勝利,但接管一家官司纏身、在數十億美元有毒資產中掙扎的銀行,瑞銀沒有意願做虧本的買賣。

愛爾蘭在週六(3月18日)贏得了「大滿貫」,但凱萊赫只在蘇黎世的James Joyce酒吧享受了一杯愛爾蘭吉尼斯黑啤以示慶賀。

以下的報告是根據上週末參加緊急會議的十幾位業內人士的答話編寫而成的,在這次交易談判中,一家有著167年歷史的傳統銀行與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合二為一;失去了一些次級債券持有人,並造成旗下全球數以萬計員工的工作不保。

有關這兩家總部位於蘇黎世的大銀行的合併早有傳言。瑞士信貸前負責人譚天忠(Tidjane Thiam)在2015年至2020年的任期內多次跟他的同事說過,這是「歐洲銀行業中唯一有意義的合併」。

但直到上週,瑞士相關機構一直考慮的都是兩個銀行的模式。 2008年,當瑞銀在金融危機中遭受巨大損失,瑞士政府選擇用納稅人的錢挽救瑞銀,而不是讓瑞銀被收購。對此瑞士社會的不滿直到今天仍未散盡,因此再來一次在政治上是無法想像的。

瑞士財政部長卡琳・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在週日晚宣布兩銀行合併時強調:「這是一套商業解決方案,而非緊急財政救援。」

GettyImages-1248905558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專家和代號

當雙方都清楚地意識到合併已不可避免時,他們分別召集了專家團隊,瑞信早就聘請了森爾維尤公司(Centerview),這是一家由布萊爾・埃夫隆(Blair W. Effron)創建、弗洛德(Tadhg Flood)協助的投資公司。但萊曼和科納還聘請了前瑞銀投資銀行家諾韋利(Piero Novelli)單獨為董事會提供諮詢,銀行家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還向董事會提供了另一份公平意見書。

摩根大通銀行為瑞銀管理團隊提供專業建議,而摩根史坦利則為瑞銀董事會獻策,收購方還為每家銀行都設立了一個與樹有關的代號,瑞信是雪松;瑞銀是Ulmus,即拉丁語中的榆樹。

在整個過程中,瑞銀和瑞信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直接接觸,這讓瑞信的員工感到越來越不安與憤怒,因為他們被故意切斷了有關收購價格和條件的一切資訊。

大多數互動都是瑞士政府或監管機構的中間人通過Zoom進行的。

「週四,我們都聚集在蘇黎世,我們知道無論如何,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在週一上午之前拿出解決方案,這是為了瑞士的國家利益,也是為了全球銀行的共同利益,」那位瑞信圈內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