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妄想「和平路線、曲線救國」,北京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馬英九妄想「和平路線、曲線救國」,北京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英九透過「出國轉內銷」的方式延續他在國民黨內部的話語權,一旦藍營未來在兩岸論述與政策有任何調整,馬英九立刻扮演宏觀調控的緊箍咒角色,而這個行動同時也讓朱立倫的「親美友日」路線折了翼。

洪都拉斯外交部在當地時間3月25日下午,宣布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隨後北京時間3月26日,中國政府宣布與洪都拉斯建立外交關係。

習近平基於自身的權力考量,宏國從短線的經濟出發,兩國此時建交不難理解,非常符合中共自身的權錢交易的「尋租」模式。比較匪夷所思的是,前總統馬英九選擇宏國與台灣斷交,蔡英文出訪邦交國過境美國之際造訪中國,不論在實際、身分、形式與議題上都非常不恰當,根本欠缺正當性。

妄想「和平路線、曲線救國」的馬英九

馬英九想要赴中訪問或醞釀二次馬習會已不是新聞,因為從解除禁管後,馬的言行舉止語境脈絡中就能看出端倪。

他不僅讚揚中國現代化與「民主化」的價值,同時頻頻批判美國與民進黨是破壞台海和平的始作俑者;此外,他更一直推銷各式各樣的「疑美論」與「投降主義」的觀點,什麼首戰即終戰、美軍不會來、美國航母老化不援台就是代表。

在這位前總統的國際與兩岸論述中,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國一定強、台灣必然倒、美國不回來」,然後以「台灣要投降」作為結論。

馬英九近年來一直心存類似汪精衛當年「和平路線、曲線救國」的想法,北京自然看在眼裡,也深知統戰用在刀口上的套路,之所以選擇現在讓馬訪中,箇中充滿了滿滿的政治算計。

沒有正當性,也是錯誤的身份

先前疫情大爆發,中共當時首要政治任務就是扭轉惡劣的國際形象,因此疫苗外交與中國防疫的大外宣成為主要出手的方式,此時中國期待站上舞台的主角,自然是譚德塞這種類型的人物。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