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危機不是聯準會升息惹的禍,散戶謹記「好貨買不到,買到非好貨」

瑞士信貸危機不是聯準會升息惹的禍,散戶謹記「好貨買不到,買到非好貨」
瑞士信貸。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3年歐美若干銀行倒閉,不是央行升息惹的禍,而是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未臻完善與公司治理未落實。長期低利走勢讓銀行經營者忘卻利率波動風險,資訊不對稱讓投資者忘卻標的物信用風險。金融風暴不斷重演,一犯再犯,人類有記取教訓嗎?

筆者多年前的一位學生,去(2022)年8月突然來找我,說她父親受不了理專的關說,買了許多金融商品,她覺得不對勁,希望我跟她父親談一下。這位父親很得意地告訴我他買了一檔標準普爾(S&P)信用評等A級的國際債券,票面利率非常不錯。

我聽了嚇一跳。這家跨國公司的債券是台灣一般金融機構很難買到的上等貨,他怎麼買得到?品質好、信評頂級的公司,為什麼利率還這麼高?利率應該要很低才對。這有違常理。根據我過去經歷金融風暴的經驗,我直覺有問題,我告訴這位父親,有機會就趕緊賣出。但這位父親並沒有這樣做。

直到今天他又來找我了。

沒錯,這位父親買到的正是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Group AG)的債券。

不是Fed惹的禍,是資產負債管理出問題

若干媒體評論這次Silvergate銀行、矽谷銀行、第一共和銀行、瑞信銀行等出問題,是Fed劇烈升息惹的禍。筆者不以為然。

如果Fed劇烈升息導致這些銀行倒閉,為什麼其他銀行沒有受影響?

Fed升息的確造成教科書所說的「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這種風險是市場上所有資產都會承受的,是無法透過單一市場投資組合(Portfolio)來消除的風險。但可以經由「跨市場」或「反向商品」來規避曝險(Exposures)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