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梁元明前輩道別:中英合作的最後見證者,代表國民黨與馬共合作抗日的老兵

向梁元明前輩道別:中英合作的最後見證者,代表國民黨與馬共合作抗日的老兵
梁元明,照片攝於2015年。Photo Credit:杜晉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3月3日,高齡102歲的老兵梁元明先生在台灣去世,他是中華民國境內僅存的最後一位136部隊老兵。136部隊是英國特別行動處二戰期間在東南亞活動時的代號,由於東南亞有許多華人,當時中華民國派員協助英國在當地的抗日行動,80年前自告奮勇下南洋擔任通訊兵的梁元明就是其中一人。

提到對日抗戰,大概沒人能反駁中國能戰勝日本的原因來自於友邦的協助。毫無疑問,美國是擊敗日本的主要力量,也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援助國。自解嚴以來,還有兩岸開放交流之後,開始有人挑戰兩蔣時代反共抗俄的政治正確,將德國在抗戰爆發前以及蘇聯在抗戰初期援助國民政府的歷史挖掘了出來。

不過除了屬於共產主義的蘇聯以及與日本結盟的德國外,還有一個國家在抗戰期間幫助過中國,那就是英國。然而由於戰時盟國公認中國戰場為美軍的負責範圍,國軍與英軍的合作主要發生在英國殖民的印緬戰場上。中國駐印軍的武器主要是由美軍提供,可服裝卻主要是來自於英軍,三方在印緬戰場上的合作非常密切。

可除了反攻滇緬外,還有一個戰場見證了中英兩國的合作,而且幾乎沒有美軍參與,那就是被大眾所遺忘的馬來亞戰場。而馬來亞戰場之所以為人們所遺忘,在於盟軍還來不及對馬來半島發起反攻,日本就在兩顆原子彈打擊下無條件投降。外加在馬來戰場上與日軍相抗衡的本土武裝,是冷戰時代在自由世界聲名狼藉的馬來亞共產黨,自然令英美和台灣更加不願提起這段歷史。

但是就跟兩蔣父子所不願意提及的德國顧問團與蘇聯志願隊一樣,由馬共組成的馬來亞人民抗日軍曾經與中華民國合作過,而且合作的還不是國民革命軍,而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下的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為「中統局」。戰時的馬來亞仍是英國殖民地,出於對英國主權的尊重,「中統局」在馬來半島的行動又是在英國的136部隊(Force 136)指揮下進行的。

所以二戰時的馬來亞不只見證了中英合作,同時也見證了一段台灣死命想要遺忘的國共合作。今年3月3日,高齡102歲的老兵梁元明先生在台灣去世,他是中華民國境內僅存的最後一位136部隊老兵。在此筆者希望透過介紹梁元明老先生的生命故事,將這段在台灣幾乎已經沒有任何人記得的歷史重新喚回到大家的記憶裡面。

图片2
Photo Credit:許劍虹
梁元明年輕時的照片。(梁元明提供)

國民黨特工前進馬來亞

1920年2月4日出生的梁元明是上海人,從小隨父母在法租界長大,與英國還有馬來半島都毫無淵源。淞滬會戰爆發後,他與同時代許多知識青年一樣響應政府號召,投入到對日抗戰的洪流之中。梁元明從南洋模範無線電學校畢業後,經由學校介紹到重慶加入「中統局」以發揮所長,負責大後方與淪陷區之間電台的通訊工作。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英兩國成為共同對日作戰的盟國,對日軍佔領的東南亞殖民地施以滲透並伺機收回,就成為了英國特別行動處(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在東亞的首要目標。考量到華人行跡遍布東南亞,特別行動處委託英國駐華大使薛穆(Horace J. Seymour)出面尋求國民政府合作,派遣中國特工混入馬來亞、緬甸、泰國與越南的僑社蒐集情報。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