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COVID-19的動物起源,可能來自武漢野生動物市場的「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年初,當COVID-19還是一種神秘疾病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從市場上採集了環境樣本。這些樣本中包含的基因序列直到最近才被短暫公開,這使得一個研究小組能夠對其進行分析,並指出貉可能是疾病蔓延到人類之前的「中間宿主」。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一個科學家小組聲稱,可能掌握了迄今為止發現的關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是如何首次傳播給人類的「最佳證據」。
這是尋找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大流行病源頭的最新轉折。這一溯源工作一直障礙重重和高度政治化,並有幾個理論相互競爭,而這些理論既未能被證實也沒有被完全推翻。
最新分析指出,COVID-19病毒可能源自一種特定的動物物種。這一分析是基於三年前從武漢華南野生動物市場收集到的證據,該市場一直是疫情爆發初期的一個焦點。
2020年初,當COVID-19還是一種神秘疾病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從市場上採集了環境樣本。這些樣本中包含的基因序列直到最近才被短暫公開,這使得一個研究小組能夠對其進行分析,並指出貉可能是疾病蔓延到人類之前的「中間宿主」。
根據3月20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分析,關鍵依據是被活體出售的野生哺乳動物貉的DNA被發現的位置,與市場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SARS CoV-2)檢出的地點相同。

Photo Credit: PA / BBC News
但在混亂的溯源過程中,市場早已被關閉,所有曾被出售的動物都已被撲殺,仍然缺乏確鑿證據。一些科學家認為,延遲了三年才公布這一關鍵數據是「令人憤慨的」。
上述研究結果發表之際,有訊息顯示「實驗室洩露論」正在美國當局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
中國政府極力否認病毒源於科學研究所的說法,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認為這種情況是「非常有可能的」。
美國多個部門和機構對這個謎團進行了調查,得出不同的結論,但在3月1日,聯邦調查局長指責北京「盡其所能試圖阻撓和混淆視聽」,並透露聯邦調查局相信實驗室洩漏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該局沒有公開他們的調查結果,這讓一些科學家感到沮喪。
BBC採訪了參與這項為期三年的COVID-19起源調查任務的一些科學家。他們認為,這項新的分析可能使我們最接近了解疫情是如何開始的,而中國和西方之間的分歧正在阻礙揭開這一謎團的科學努力。
新研究表明了什麼?
巴黎生態學與環境科學研究所(iEES Paris)高級研究員佛羅倫斯.德巴雷(Florence Debarre)博士弄清了這些採自市場的關鍵拭子上的病毒完整基因序列。她告訴BBC《科學行動》(Science in Action)節目,自她首次發現這些數據存在以來,她就「沉迷」於找到它。
她和同事在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中找到並下載了基因序列,隨後便開始尋找哪些物種與在相同地點採集的病毒樣本相匹配。「我們看到結果出現在我們的螢幕上,它是:貉、貉、貉、貉。」她回憶道。
「所以我們發現了動物和病毒(在一起)。」德巴雷博士解釋說。「這並不能證明這些動物被感染了,但這是對我們所看到的情況最合理的解釋。」
雪梨大學的埃迪.霍姆斯(Eddie Holmes)教授也參與了這項研究,他表示,這是「我們將揭開」COVID-19動物起源的「最佳證據」。
「我們永遠也找不到那個中間(動物)宿主——它已經不在了。」霍姆斯教授告訴BBC。
「但基因數據發現了這些幽靈,這是非比尋常的,它不僅完全告訴我們那裡有什麼物種,還告訴我們它們在市場上的確切位置。」霍姆斯教授說。
科學家們現在能如何找到COVID-19起源?
這些新數據可以為進一步調查疫情起源提供更多線索,但追蹤這些線索將是複雜的。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來自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的馬里恩.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教授,是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派往武漢的溯源小組成員。她解釋說,新的分析「將它們的存在鎖定在特定攤位上,這樣你就可以檢查那裡出售的動物來自哪裡」。
「當然,如果這是非法銷售,問題就在於你能否把它找出來。」
在為買賣而飼養這些動物的農場中,可能仍存在生物學證據。如果研究人員能夠找到帶有抗體的養殖動物顯示它們曾感染SARS CoV-2,這可能會提供另一條線索。這些基因訊息至少可以縮小尋找範圍。
但霍姆斯教授表示,在動物身上找到真正的病毒將非常困難。
這是否回答了大流行是如何開始的問題?
這並不是確鑿的證據,而那是我們可能永遠不會擁有的東西。
對這一證據的尋找本身已經變得高度政治化和有害。雖然該發現為病毒出現在野生動物身上並在市場上傳播給人類的理論提供了支持,但另一種理論則聚焦在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洩漏」病毒的可能性上。
最近,在美國能源部發佈情報評估和共和黨領導的病毒來源聽證會舉行數周後,聯邦調查局的介入進一步推動這一理論登上頭條新聞。
在接受BBC節目採訪時,霍姆斯教授提到了此前對武漢已知最早的COVID-19病例的研究。「疫情是從市場及周邊開始的。」他說,「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原因——關鍵的動物在那裡。」
「它不是在30公里外的實驗室附近開始的。沒有一份數據顯示實驗室周圍有任何早期病例。」
然而,這一寶貴數據姍姍來遲,導致一些研究者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感到失望和憤怒。
「這些數據是三年前的——花了這麼長時間才公諸於世,這絕對是個醜聞。」霍姆斯教授說。
實際上,這些訊息早在1月份就已經發佈到GISAID基因數據庫中,但沒有人注意到它。據推測,上傳這些數據是為了給中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正在凖備的一份基於該數據的研究論文提供支持性證據。(分享這種背景數據被認為是發表科研論文的要求)。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3-04-11 拜登簽法案終止美國COVID-19疫情緊急狀態,3年來逾百萬人病逝
- 2023-03-31 從規定兩劑國產疫苗到「人來就好」,中國解封後迎來熟悉的工作日常
- 2023-03-29 最新研究:COVID-19的動物起源,可能來自武漢野生動物市場的「貉」
- 2023-03-26 本土中重症85例、29死,指揮中心:「輕症0+n」新制首週未見疫情升溫
- 2023-03-25 疫情3年,重訪老人院媽媽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