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民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民團:家長也不想打小孩,重點是加強「親職教育」配套措施

民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民團:家長也不想打小孩,重點是加強「親職教育」配套措施
Photo credit: 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務部公告《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欲刪除原先法條內的「懲戒」字眼,引起家長議論,兒福團體點出家長的憂心不在「想要懲戒」,而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建議政府應該在修法後完善親職教育的配套措施,讓「家庭教育中心」發揮應有功能,才能徹底協助父母的育兒過程。

法務部於14日上網公告《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欲刪除原先法條內的「懲戒」字眼,引起家長議論。

有些家長認為這將限制他們管教孩子的方式,但也有家長表示樂見其成,並點出教養的困境不在「想要懲戒」,而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建議政府除了修法之外,更該研議相關「親職教育」的配套措施,才不會讓家長無所適從。

我們也不想要打小孩

據人本教育基金會在2022年5月進行的「家長育兒教養需求問卷」調查數據,台灣贊成立法禁止家內體罰的家長比率僅有24.1%,其實不算高。但當問卷題目加上「有配套措施」的前提之下,贊成修法禁止家內體罰的比率就躍升至77.7%。

截圖_2023-03-28_下午1_01_58
Photo credit: 翻攝自人本教育基金會官網
人本教育基金會於2022年5月進行的「家長育兒教養需求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若加上配套措施,將有高達近8成的家長支持立法禁止家內體罰。

人本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人本)主任秘書陳志遠表示,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其實非常需要國家提供協助。據人本去(2022)年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下列4項是父母認為若修法禁止家內體罰,應該要有的配套措施:

  • 強化親職教育。
  • 增加友善親子空間。
  • 完善幼托系統。
  • 提供育兒喘息服務。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發現,實際的「經濟補助」支持度遠低於親職支援系統,充分顯示家長期盼的其實是親職教養的資源與環境。

截圖_2023-03-28_下午1_46_27
Photo credit: 翻攝自人本教育基金會官網
人本教育基金會調查若修法禁止家內體罰,父母瑞認為應該要有的配套措施方向。

你聽過家庭教育中心嗎?

陳志遠進一步解釋,其實教育部轄下的「家庭教育中心」便是政府負責親職教育協助的單位。

但往年家庭教育中心所辦理卻多是「洗腳孝親」一類,對親職教養毫無幫助的活動,雖然近年來這種風氣已有所改變,轉為提供更多親職教育相關課程,但不論是宣傳推廣、還是課程數量都嚴重不足。

截圖_2023-03-28_下午3_09_55
Photo credit: 截圖自臺北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家庭教育季刊第16期
2010年7月由當時還稱作「臺北縣」的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發行的季刊內容,「為母親按摩洗腳活動」篇章。
截圖_2023-03-28_下午3_31_10
Photo credit: 翻攝自人本教育基金會官網

據人本去年所做的問卷,有高達6成4的家長表示「沒聽過」家庭教育中心,餘下的3成則是有聽過,卻「不知道」家庭教育中心的用途。

當爸媽也是要「學」的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閔柏陵理事長表示,許多父母在自身兒童時期因為缺乏被好好對待的經驗,如今嘗試「不打罵」時就會遇到許多困難;就連將「子女有要求無暴力教養之權利」寫入《民法》的德國,在入法之初,也有父母擔心會成為罪犯,這跟台灣家長的憂慮是一樣的。尤其過去台灣並沒有「不打罵」的沃土,因此父母在教養遇到困難時,很容易就會回到過去被對待的教養模式。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黃聰智也分享自身經驗:「我是戰後嬰兒潮那一代出生,從小也是被父母打罵長大。當我自己也有小孩、也對自己的小孩動手,結果就是小孩開始疏遠我。只要我在客廳,小孩就進房間。我花了好多年,才終於修補和小孩的關係。」

閔柏陵補充道,此次《民法》第1085條的修法,只是國家對於兒童重視的第一步。建議政府透過媒體和其他管道與社會溝通,整合現有的資源並結合民間團體和社區的力量建立支持系統,甚至考慮給予父母更優渥的育嬰假,提供產前產後教育,並將家庭與親職教育納入高中職課程;透過短中長期的配套發展,才能徹底協助父母的育兒過程。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