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賊不兩立」到「雙重承認」,台灣和中國曾被哪些國家「雙重承認」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太平洋島國斐濟政府本月恢復中華民國代表處的名稱與外交特權,各大媒體更以「雙重承認新進展」報導,究竟「雙重承認」是什麼?我們和中國同時被哪些國家「雙重承認」過?
我國外交近期吹起一股「雙重承認」熱潮,起因來自外交部次長俞大㵢接受外媒專訪時公開表示,歡迎非邦交國同時與中國和台灣同時交往,引發外界揣測我國外交將循「雙重承認」策略;而與中國有正式邦交的太平洋島國斐濟政府本月恢復我國駐當地代表處的名稱與外交特權,各大媒體更以「雙重承認新進展」報導。
究竟「雙重承認」是什麼?我們和中國同時被哪些國家「雙重承認」過?
雙重承認是什麼?
雙重承認(dual recognition)是一種特殊的外交策略,指的是「同時承認兩個國家實體」,同時間分別與兩個在主權上有爭議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為了擴展國際關係,東西德及南北韓都放棄彼此間的排他性,邁向外交關係上的雙重承認。
1970年代,美國曾力勸國民黨政府考慮雙重承認,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同時參與國際社會,但蔣中正堅持漢賊不兩立,1971年堅持退出聯合國。
李登輝總統任內通過《國家統一綱領》,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否認對方為政治實體,主張以「特殊國與國關係」進行良性互動;不過中國至今仍採取零和遊戲,在其「一中原則」底下,第三國必須與我國斷交,方能與中國建交,本月外交轉向的宏都拉斯即是一例。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被哪些國家雙重承認過?
- 格瑞納達:1989年7月20日,加勒比海國家格瑞納達和中華民國建交,但我國並未要求格瑞納達必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這也被視為首度測試雙重承認的可能性,不過中國在同年與格瑞納達斷交。格瑞納達在2005年選擇與我國斷交,宣布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
- 萬那杜:1992年9月24日,我國與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簽署《相互承認聯合公報》,萬那杜當時與中國仍有邦交。而在2004年11月3日,萬那杜總理渥荷(H.E. Serge Vohor)密訪台北,與當時的外交部長陳唐山簽署建交公報,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不過在2004年11月,萬那杜內閣兩度撤銷與中華民國的建交公報,萬那杜議會後來對渥荷提出不信任案,並於12月10日罷免渥荷的總理職務,雙重承認僅維持1個月。

- 巴布亞紐幾內亞:1995年5月22日,我國與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簽署《相互承認聯合公報》,在經濟、貿易、技術及國際合作之原則相互給予完全承認,在此一基礎上繼續增進雙邊關係,1999年7月5日,兩國更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不過同年7月21日,巴紐新任總理與新內閣以「前政府建交之方式不符合巴紐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之正常程序」為由,否認與中華民國建交事實,雙重承認僅有17天。
- 斐濟:1996年10月4日,南太平洋島國斐濟與我國簽署《相互承認聯合公報》,斐濟至今仍為中國的邦交國,當時的外交部長章孝嚴表示,相互承認的關係類別低於建交,斐濟承認我們是一個正式的政府、是一個主權的國家;此聯合公報迄今並未失效。
另外尼日、賴比瑞亞、聖多美普林西比、吉里巴斯等國都曾在與我國建交,但中國尚未宣布斷交的過渡期,短暫經歷過「雙重承認」。
相互承認等同建交嗎?
1992年我國與萬那杜簽署《相互承認聯合公報》時,當時的外交部長錢復明確指出,我國和萬那杜「不建交」,只相互承認,是有特殊考量;錢復當時表示,相互承認在國際上也有先例可循,像以色列和利比亞就曾經先後和中共進行相互承認,隨後才建交。
不過,簽署《相互承認聯合公報》並不等同於建交,2001年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北馬其頓、2006年非洲查德共和國有意與中國建交/復交,我國外交部都在該國宣布與我國斷交前,率先「分手」該國,可見在既有的邦交國上,並不接受雙重承認。
不過,外交部長吳釗燮26日於宏都拉斯斷交記者會上被問及,未來是否尋求以「雙重承認」的方式拓展邦交時也表示,「不排除任何狀況」,有任何國家希望提升與我政治、經貿、文化關係,我方都會認真思考研議,擴大我國的國際空間。
立委王定宇表示,斐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正式邦交關係,台灣與斐濟長久以來無邦交關係,但斐濟將代表處的名字恢復為「中華民國(台灣)」,也給予我國外交人員外交禮遇,「等同一般國家」,王定宇也指出,立陶宛與中國有邦交關係,與我國並無邦交關係,但駐立陶宛代表處也叫「台灣代表處」,駐立陶宛的外交人員也有外交禮遇,台立關係遠比立陶宛與中國還要密切。
王定宇說,這種新的外交模式在中國竭盡全力挖台灣牆腳、試圖在外交上孤立台灣的情勢下,是否未來與中國有邦交的民主主流國家,會同時給予台灣正式國家名稱的駐處名稱、以及完整的外交禮遇,可成為「準外交的雙重承認模式」,是可以期待的外交突破。
延伸閱讀
- 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台灣民間為何波瀾不驚甚至「慢走不送」?
- 為什麼我們對斷交無感?除了當冷知識考題,告訴你邦交國對我國有什麼意義
- 台宏斷交展現台灣、美國、宏都拉斯三方的「務實」,學者:強調邦交國數量的日子已過去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