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與宏都拉斯從建交到斷交,80年來見證美國對拉美控制力的消長

中華民國與宏都拉斯從建交到斷交,80年來見證美國對拉美控制力的消長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然從卡蕬楚的角度出發,尋求與中共建交是擺脫美國長期宰制宏都拉斯的必要手段,正如同早期安迪諾試圖發展與納粹德國的關係一樣。從卡蕬楚總統不顧美國反對,堅決把承認中共的這條路走到底來看,美國對拉洲的影響力確實是大不如前了。

今年3月26日,宏都拉斯正式宣布了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到宏都拉斯這個國家,相信一般台灣人首先想到的是靠著《全民大悶鍋》走紅,藝名「洪都拉斯」的藝人洪聖德。畢竟遠在中美洲的宏都拉斯與台灣距離過於遙遠,也非如歐美日韓一般是國人所常前往旅遊的先進國家,因此除非從事國際關係相關的工作與研究,在台灣知道這個國家的人相當之少。

而在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後,媒體更是習慣以「台宏友誼80年」來形容雙方的關係,仿佛台灣80年前就與宏都拉斯建立了外交關係一樣。雖然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台灣在80年前與宏都拉斯也是有外交關係,但是這個外交關係是建立在日本殖民地的基礎上,屬於日本帝國與宏都拉斯雙邊關係的一部份,同今天台灣延續自中華民國與宏都拉斯雙邊關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換言之,80年前沒有所謂的台宏關係存在,只有中宏關係與日宏關係存在。而今天的台宏關係,嚴格意義上是接續80年前的中宏關係,反倒與當時做為日宏關係一部份的台宏關係沒有連結。中華民國是在1941年4月9日與宏都拉斯建交的,所以嚴格來講是已經有快82年的邦交史,確實是相當的悠久,只輸給1933年建交的瓜地馬拉。

其實很有趣的一點,是選擇在1941年4月9日與中華民國建交的拉丁美洲國家不只宏都拉斯,還有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委內瑞拉、哥倫比亞與多明尼加。另外兩個在這一天與中華民國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的國家,還有澳洲與加拿大,上述八個國家分屬美國與英國的勢力範圍,象徵中美英三國的同盟關係在二戰爆發前已逐漸鞏固。

事實上,拉丁美洲集體與撤退到重慶的國民政府建立關係,是美國政府對軸心國的一次重要宣示。提到拉丁美洲與美國的關係,對西半球歷史稍微有瞭解的都知道拉丁美洲實際上就是美國的後花園,因此華府有所謂「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的外交政策,意即要排除一切舊大陸勢力對新大陸的干涉。可事實上,舊大陸勢力對美國西半球霸主地位的挑戰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GettyImages-1249135949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美國的西半球霸權之路

論及20世紀在拉丁美洲挑戰美國的第一個歐洲強權,是在美利堅合眾國存在以前就進入新大陸與英國、法國、葡萄牙競爭的西班牙。拉丁美洲之所以被命名為拉丁美洲,就是來自於西班牙對中南美洲的影響。另外接近北極圈的阿拉斯加,也一度為俄羅斯帝國的殖民地。利用英法戰爭的機會,美國靠著法國協助獲得獨立,並逐步將英國勢力逼到加拿大。

接著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為了征服歐洲,自動將法軍主力撤出新大陸,無形中讓美國少了一個競爭者。接著拉丁美洲國家又在美國鼓勵下,紛紛脫離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掌控,又大幅度削弱了兩大拉丁殖民者對拉丁美洲的控制。到了1867年,美國又從俄羅斯帝國手中買下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將北極熊和平的請回老家。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