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南京謁陵提創建民國與中華民國,央視刪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英九前往孫中山紀念館發表公開致詞,提及「民國112年3月28日馬英九前總統」,並說國父孫中山先生「終結中國四千多年的君主專政,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央視的影音和文字報導省略不題,只引述他未提及民國與中華民國的段落:「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
馬英九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歷史不可遺忘
(中央社)前總統馬英九今(29)日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之後說,這是人類歷史罕見的野獸般行為,歷史絕不可以遺忘,中國人應該從這件事情上得到教訓,要自立自強,才不會被人欺凌,任人宰割。
馬英九今天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奠祭遇難的同胞,他在參觀完紀念館後接受媒體訪問,受訪中數度哽咽、神情凝重。
他表示,關於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書籍與照片看了一些,但從來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有這麼大的衝擊,因為這是人類歷史罕見的野獸般的行為,中國人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馬英九說,他剛才在留言簿上寫著「歷史絕不可遺忘」,中國人應該從這件事情上得到教訓,要自立自強,才不會被人欺凌,任人宰割。
他強調,不管在海峽哪一邊都應該自立自強,對於來自外面的欺凌要勇敢的抵抗,並且從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裡,讓民眾了解這一重要的事實,並且要採取必要的準備。
對於媒體問及如何正確解讀8年抗戰的歷史,以及是否心情還沒有恢復過來?馬英九說,「我的確是,我的情緒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這跟看書、看照片,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他並說,中華民族歷史上有很多的災難,但是從來沒有像這一次跟日本的作戰過程當中受到這麼多的屈辱迫害,而且這麼長的時間可以說沒有完全康復過來。
馬英九表示,要自立自強,但也要保持非常仁愛的心,不要去侵略別人,這才是我們從這個過程當中得到最好的教訓。
馬英九也說,今天帶學生來,就是希望他們在年輕時就可了解一些在台灣不夠了解的部分,對自身未來發展作一重要參考。至於兩岸如何遠離戰爭?他強調,兩岸都應該要避戰、謀和,因為一旦戰爭發生,沒有其他任何事情可以彌補。

馬英九南京謁陵提創建民國與中華民國,央視刪光光
(中央社)前總統馬英九為期12天的訪中祭祖行,昨天首個行程赴南京中山陵謁陵,期間他提及國父孫中山創建民國,發表公開致詞提及中華民國,以及落款題民國紀年,中國官媒央視全都不表並剪掉。
據央視發布有關馬英九訪中謁陵的影音和文字報導,馬英九率團步行進入祭堂,並由司儀宣讀頌讚孫中山豐功偉績與高風亮節的祭文。
央視報導引述的祭文內容包括:「兩岸人民,同屬中華,炎黃子孫,振興民族,共創未來,薪傳綿延。九二共識,和平基礎。蒼生為念,百姓謀福,共同發展,永繼無疆。」
不過祭文中提到國父「力抗列強,創建民國」,央視的影音與文字報導全都不表。
此外,馬英九在中山陵祭堂耳房題8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並以他的大名及公元和民國紀元落款。

但央視發布的新聞照片和影音畫面,僅留下題字和他的姓名,手書的公元和民國紀元則被裁掉,即使馬英九書寫「百十二.三.廿八」未註明民國字樣,也不能倖免。
隨後他前往孫中山紀念館發表公開致詞,提及「民國112年3月28日馬英九前總統」,並說國父孫中山先生「終結中國四千多年的君主專政,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到今天已經112年」,以及「民國14年(1925年)3月12日國父逝世」。
央視的影音和文字報導同樣省略不題,只引述他公開致詞未提及民國與中華民國的段落:「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
隨後馬英九接受聯訪表示,兩岸一定要追求和平,否則雙方都沒有前途,央視的文字和影音報導也是略過,僅提及他說,希望台灣青年深入了解中山先生生平和兩岸關係,大陸朋友非常熱情,回去後會把這份好意轉達給台灣民眾等。
至於昨晚會見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央視官網則未呈現隻字片語。
馬英九會信長星指出,他在「台灣總統」任內推動兩岸交流,創造兩岸分治70多年來「最和平繁榮的一個階段」,信長星則回以「馬英九先生」,並提及馬曾擔任國民黨主席及「台灣地區前領導人」。
馬英九訪中,邱太三:看到接機待遇感到遺憾
(中央社)前總統馬英九前往中國大陸祭祖、交流。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示,看到接機待遇感到遺憾,馬英九是卸任元首,對岸應該給一定程度禮遇,不要讓台灣人民認為馬英九被矮化。
邱太三3月29日在網路節目「齊有此理」專訪中作出上述表示。
邱太三表示,馬英九這趟行程定調為個人祭祖,不過他又帶了近30位青年學生前往交流,這和兩岸業務相關,畢竟中共對台各項作為都有統戰目的,這個部分一定要提醒關注。對岸應該尊重馬英九是卸任元首,相關安排多注意,不要讓台灣人民認為馬英九被矮化。
他坦言,看到馬英九獲得的接機待遇感到「不是相當地適當」,前往接機的是中共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再來就是地方級上海市台辦。「坦白講,我們是覺得有一點遺憾」,邱太三說,馬英九是卸任元首,中共應該要給他一定程度禮遇。
新華社等官媒在新聞稿件中直呼馬英九名字,未加上任何稱謂。邱太三認為,這個作法讓人訝異,最少要稱「台灣的前領導人」,或是禮貌上也要稱先生,這個作法違反中華文化,在這個部份,「我們覺得馬總統,他的忍受力也蠻高的」。
邱太三推測,由於馬英九不是現任總統,也沒有任何政府官職;目前也不是政黨領導人或有重要職位,加上馬辦定調是個私人祭祖行程,所以在接機層級安排、稱謂上做出這樣的安排;中共或許也擔心馬英九有意外之言,若有中共官員在場不太適合,所以接待規格未拉高。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