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50週年:「在自己國內先輸了」,專家盤點美國失敗的七大原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好萊塢電影經常描繪美國大兵如何在叢林環境下舉步維艱,而越共叛軍則在茂密的灌木叢中穿梭自如,施展突襲。「美軍當時所要作戰的一些環境,換了任何大規模軍隊都會遇到困難的。」米杜普博士承認。「那裡其中一些地方,是你在東南亞能找到的最茂密的那種叢林。」不過,他說,雙方在此當中的水凖差異可能被誇大了。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是無可爭辯的世界頭號經濟體,並且它相信自己在軍事上也同樣無可匹敵。然而在越南,美國儘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但是在經過至少八年的戰鬥之後,還是被北越及其游擊隊同盟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Viet Cong,慣稱「越共」)所打敗。3月29日是美國從越南最終撤軍的50週年,我們訪問了兩位專家學者,了解美國到底是如何在越南戰爭中落敗。
那是正值冷戰時代的高峰,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大國正在全球展開對抗。
被二戰拖垮至破產的法國曾試圖保住他們在中南半島(Indochina,另稱「印度支那」)的殖民地未果,然後一場和平的會議中將如今的越南分割成北邊的共產主義政權和南邊由美國扶植的政府。
但是法國人的敗退並未終結越南國內的衝突,而美國害怕一旦越南全國成為共產主義政權,那麼它周邊的國家也會一樣。美國就是在這種恐懼的驅動下,捲入了一場持續十年並奪去數以百萬計生命的戰爭。
那麼,世界頭號軍事強國是如何在一場戰爭中,輸給貧窮東南亞一個叛亂分子組成的政權的?這裡,我們請兩位專家對當中一些最普遍的共識作出解讀。
1. 任務過於艱巨

Photo Credit: Corbis via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到世界的另一邊去打一場仗,無疑是一場浩大艱巨的任務。
在這場戰事的高峰階段,越南境內的美軍有超過50萬之多。
其成本也令人咋舌——2008年,美國國會一份報告估算,越戰總共的花費為6860億美元(換算成今天的錢則超過9500億美元)。
但是,美國在二戰中的花費比這多4倍有餘,而且最後贏了,在這之前不久剛剛遠渡重洋在朝鮮打過一仗,因此當時是信心滿滿。
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美國外交及國防政策專家盧克.米杜普博士(Dr Luke Middup)說,當時在戰爭初期是有一種普遍樂觀情緒的。
「這在整場越南戰爭當中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他向BBC表示:「美國完全意識到很多問題的存在——對於美軍能否在這個環境當中作戰,有很多的懷疑,但是美國政府直到1968年還是很有信心自己能贏。」
不過,這份信念後來卻萎縮了——特別是1968年由共產主義一方發動的新春攻勢(Tet offensive)大大打擊了這份信心——而最後,是國會不再支持為這場戰爭撥款,迫使美國於1973年撤軍。
不過,米杜普卻質疑,美國的作戰部隊是否一開始就根本不應該進入越南。另一位專家、美國俄勒岡大學政治科學系主任武有祥教授(ProfessorTuong Vu)也持相同的看法。
2. 美軍並不適合這種類型的作戰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好萊塢電影經常描繪美國大兵如何在叢林環境下舉步維艱,而越共叛軍則在茂密的灌木叢中穿梭自如,施展突襲。
「美軍當時所要作戰的一些環境,換了任何大規模軍隊都會遇到困難的。」米杜普博士承認。
「那裡其中一些地方,是你在東南亞能找到的最茂密的那種叢林。」
不過,他說,雙方在此當中的水凖差異可能被誇大了。
「戰爭期間產生一種誤解,認為美軍陸軍應付不了這個環境,而北越和越共卻非常適應——這根本就不是真相。」他說。
「北越軍隊和越共在這樣的環境裡作戰也同樣承受巨大的困難。」
據米杜普博士所說,當中更重要的因素是,作戰的時間和地點幾乎從無例外地是由叛軍主動選擇,而且他們能夠越過邊境退到寮國和柬埔寨的安全地帶,而追擊他們的美軍則往往被禁止繼續跟蹤進入。
武有祥教授認為,美國集中精力與越共游擊隊交戰導致了他們的戰敗。
「南部的叛軍本來是絕無可能打敗西貢軍隊的,」他向BBC表示,但是這個戰略上的錯誤卻令北越的常規軍隊進入南方,最終是這股軍力的滲透贏得了戰爭。
3. 美國在自己國內先輸了

Photo Credit: Corbis via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這場戰爭常常被描述成是「第一場呈現在電視上的戰爭」,它所得到的媒體關注是前所未有的。
美國國家檔案局(US National Archives)估算,至1966年,93%的美國家庭都擁有電視機,而當時他們能看到的內容審查更少,也比過去的戰爭更加實時。
這就是為什麼在新春攻勢期間,美國駐西貢大使館周圍的作戰畫面會如此震撼。觀眾是接近實時地看見越共將衝突蔓延到了南方政府的中心地帶——進而蔓延到美國公眾的客廳裡。
從1968年開始,媒體報導已經很大程度上不利於這場戰爭——無辜平民被殺、重傷或者虐待的影像呈現在電視和報紙上,很多美國人被嚇怕了,轉而反對這場戰爭。
全美各地爆發大規模事件,形成一場浩大的抗議運動。

Photo Credit: Corbis via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其中一場示威發生在1970年5月4日,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學4名和平示威的學生,被國民警衛隊人員開槍打死。
「肯特州立大學屠殺事件」令更多人反對這場戰爭。
一張被指是邀請年輕男性入伍的徵兵廣告極不受歡迎,它和一些美國士兵躺在棺材裡被運回祖國的照片對公眾情緒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在這場戰爭中有大約5萬8000名美國服役人員死亡。
武有祥教授認為,這對於北越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多:儘管他們的損失要慘重得多,但是他們的威權政府對於媒體有絕對控制,也壟斷了信息的傳播。
「美國和南越對於塑造公共意見的能力和意願,不能與共產主義政權相比,」他說:「後者有強大的宣傳體系。他們關閉邊境,打壓異見。誰不同意這場戰爭,誰就被送進監獄。」
4. 美國在南越也失了民心

Photo Credit: Corbis via Getty Images / BBC News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