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洪森訪中看東南亞區域政經發展:東協各國雖強調獨立自主,仍不免成為中美拉攏對象

從洪森訪中看東南亞區域政經發展:東協各國雖強調獨立自主,仍不免成為中美拉攏對象
洪森帶著兩位兒子洪瑪奈和洪瑪尼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翻攝自:洪瑪尼臉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南亞國家雖然長期以來努力維持著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也可以明顯看出在中美兩大強權之間搖擺的兩手策略。最明顯的例子即是菲律賓新任總統小馬可仕,他是中國在2023年首位到訪的外國領導人,與習近平見面後,同意和平處理南海爭議,在訪中結束不到一個月,美菲兩國又於2月2日達成協議,美國獲准進入菲律賓的四個軍事基地。

文:陳尚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國際長)

前言

2020年2月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當時各國採取各種封閉國門等措施,也試圖與中國切割,但唯有柬埔寨總理洪森秉持「頂風冒雪,逆行訪中,雪中送炭」精神,逆風支持好友中國。今年正好是中柬建交65週年與中柬友好年,中國邀請洪森於2月9日至11日前往訪問,實現「三年之約」。與其同行者包括: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布拉索昆、公共工程和運輸部長、商業部長、旅遊部長、新聞部長、農林漁業部長,以及洪森的兩位兒子,洪馬內和洪瑪尼。此為洪森自1998年底大選後擔任總理至今的第15次訪中行程,也是中國在2023年農曆春節後首次到訪的外國領導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10日於釣魚台國賓館會見訪團,其中洪瑪奈已被柬埔寨人民黨選為未來的總理候選人,因此洪森也藉由此次訪中的機會,正式介紹給中國高層,為了往後順利接班鋪路。除此之外,洪森也會見了總理李克強、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布拉索昆也分別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以及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會面。其中,習近平在與洪森會面時,特別表示中方將向柬埔寨提供3億人民幣無償援助,用以幫助改善柬埔寨人民的生活水準,包括興建柬國的鐵路(高鐵的前期作業),算是中方正式表態支持柬方高鐵計畫。

在訪問結束前,雙方簽署《關於構建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在聲明中柬埔寨再次針對台灣問題表態,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算是稍微回應先前東協外長非正式會議關於台海危機的關切。聲明中最重要在於雙方將從政治、產能、農業、能源、安全、人文六大領域入手,著力打造中柬「鑽石六邊」合作架構。政治上,強化雙方在黨、政府與國家層次上的溝通協調工作。產能上,重點建設「工業發展走廊」。中方將鼓勵更多中國企業赴柬投資,助力西港多功能經濟示範區建設,支持柬方建設交通基礎設施。農業上,著力建設「魚米走廊」,開展洞里薩湖農業合作。能源上,著力保障綠能發展,加大對柬水電、太陽能發電項目投入。安全上,雙方合作嚴打跨境犯罪、反恐、防範「顏色革命」。人文上,中方將優先恢復增加中柬直航航班,鼓勵旅遊合作,推動新建孔子學院。關於南海議題則表示希望各方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並在此一基礎上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洪森訪中前的國外內政經情勢

然而就在洪森訪中前夕,《美國之音》指稱洪森為了造價40億美元的柬埔寨高鐵而尋求中國的融資,並提及柬埔寨日益依賴中國貸款,可能導致債務陷阱。柬埔寨外交部擔憂此一報導可能影響洪森訪中的和諧,因此特別發出聲明表示,這個高鐵項目將不會採取貸款的方式興建,而是採用BOT(興建—營運—轉讓,意為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模式取得投資,並批評《美國之音》的報導是在玩弄骯髒的政治手段。然而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柬埔寨目前的外債約100億美元,其中四成屬於積欠中國的債務,如此顯見《美國之音》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另外,第32屆東協協調會議(ASEAN Coordinating Council)暨東協外長非正式會議(ASEAN Foreign Ministers’ Retreat)於2月3日至4日於印尼雅加達舉行,這是印尼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後首次重要會議,會後發表的第48點聲明,針對台海局勢的部分提到:「我們討論了兩岸發展,東協仍持續關注其對區域穩定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恐導致誤判、嚴重對峙、公開衝突和不可預測的後果。東協已經準備好在促進和平對話上發揮建設性作用,包括利用東協主導的機制來緩解緊張局勢,以維護我們和鄰近區域的和平、安全及發展」。由於這是繼去年8月東協外長會議後,東協再度發表關切台海議題的聲明,台灣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與肯定。在洪森訪中之前,這兩件小插曲,雖然不至於影響此行的目的與成果,但也可以看出中柬雙方後續謹慎小心應對相關議題。

GettyImages-1246777919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第32屆東協協調會議(ASEAN Coordinating Council)暨東協外長非正式會議(ASEAN Foreign Ministers’ Retreat)今年於印尼雅加達舉行。

中柬關係的發展與演進

經貿投資

洪森於1月份參加七號公路的開工儀式時,特別指出:「如果不依靠中國,要依靠誰?如果不依靠中國,誰來幫助我們修路架橋?如果不依靠中國,柬埔寨根本沒有疫苗給民眾接種」,由此可以看出中柬確實為鐵桿朋友,柬埔寨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相當地高。2006年4月,中柬宣佈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2010年12月,中柬兩國升級成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19年簽署「構建中柬命運共同體行動計畫」,雙方進入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多年來中國也一直維持著柬埔寨最大貿易夥伴與投資來源國的地位。中國是柬埔寨稻米與香蕉最大出口國,芒果與龍眼等農產品也開始對中國出口。2022年,中柬雙邊貿易額為160.2億美元,增長17.2%,顯見在疫情之後,中國的協助採購之下,雙方的貿易總額將會持續增加,但柬埔寨對中國的龐大逆差問題也是往後亟需解決與處理的議題。

Screenshot_2023-03-29_at_7_51_19_PM

中柬自由貿易協定於2020年10月簽署,並已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由於2020年8月歐盟撤銷柬埔寨「除武器外所有產品皆可」(Everything But Arms,EBA)計劃的優惠關稅待遇,對於佔柬埔寨出口大宗的服裝、鞋類與紡織等產業造成嚴重受損,中柬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自有雪中送炭的象徵性意義。在該協定中,中國給予柬埔寨貨貿零關稅的比例達97.53%,其中97.4%產品將在協定生效後立即實現,包括:服裝、鞋類、皮革橡膠製品、機電零部件、農產品等重點項目。歐退中進的情況適時補上柬埔寨的出口缺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