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這個」訪中與蔡總統訪美時間太巧合,中共可能想玩一套政治上的「彈性反應」戰略

「馬這個」訪中與蔡總統訪美時間太巧合,中共可能想玩一套政治上的「彈性反應」戰略
馬英九參觀南京總統府舊址|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共可能想玩一套政治上的「彈性反應」戰略。利用「馬前這個」人還在中國大陸之時,在各層級安排對應會見,對抗蔡總統在美國受到的禮遇。例如蔡若見了麥卡錫,馬就可能遇見政協主席王滬寧,終究王是上海復旦出身,政協是中國名義上的國會。

馬英九去中國祭祖,原是人情之常,無可厚非。但其行程與蔡總統訪美時程重疊,早兩天去,同一天回,未免也太過「巧合」。在總統「這個」層級上的出訪事務,不但要精算各種干擾,還要力圖避障,「巧合」的機率幾乎等於零,尤其馬團隊更習於精算行程。

在2006年阿扁罷免案時,大巨蛋預定地的國民黨造勢場上,馬英九車隊早在對街街口停了10分鐘,就是不進來。一直等到老宋上台講話不到一分鐘,馬的車隊馬上開過來在門口下車,全場高喊「總統好」,台上老宋講話不到兩分鐘,不得不中斷停下來,跟著群眾迎接馬英九。馬的幕僚則一臉無辜的對著我和市議員黃珊珊說:「巧合吧!」

這次訪中究竟是馬主動?還是對岸要求?內情不得而知,但其結果是一樣的。如果如傳聞是丁薛祥這種「正國級」人物,或國台辦主任親自來接機,那就大致等同於連戰2005年訪中,以國家元首之禮相待。主賓坐黑頭轎車,團員坐中巴、大巴,全程交通管制,該見的見,該談的談,分秒不差,大致上不會有什麼意外,行程與講話完全可以事前掌握。

馬英九走訪南京中山陵(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前總統馬英九(左)在中山陵內親自書寫的「和平奮鬥、振興中華」8個字,署名只寫上「馬英九」。 (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南京傳真 112年3月28日

但馬這次一路透著些許古怪。接機的是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他原出身於陳雲林的機要,20年來經手過幾乎所有台灣各級造訪中國大陸的重要人物,國台辦主任換了多少個,他都穩如泰山,因為沒人比他認識的人多。派他接機,意思是降低馬訪中國大陸的政治敏感度,代表這是私人訪問,旅遊性質,不是「國是訪問」層級。

這是第一個古怪,如果要與蔡對作,怎會讓老馬如此雲淡風輕?如果不是要與蔡對作,那又何必挑這個清明時節雨紛紛,國事如麻欲斷魂的敏感時機出訪?作為兩岸分治70多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卸任元首的第一次行程,什麼重要人物都不見不會,這行程未免太清淡了點。我是不相信中國共產黨都突然發了佛心,出家吃素了的。

第二個古怪是行程安排的邏輯與意義。馬帶著青年團3月27日出發,3月29日又不去廣州看黃花崗72烈士,那不正是國民黨的青年精神之所繫?如是祭祖,4月5日如何都要在祖墳上香,其他行程都該繞著這個行程安排才對,怎會排到4月1日愚人節去上墳?難道4月5日有更重要的行程要空出時間來?

馬辦發布的行程中,4月5日是到達上海,參觀洋山港;第二天看四行倉庫、和平飯店,都是純旅遊行程。但蔡總統4月5日的行程卻很精彩,那天她要到洛杉磯,可能在4月5日或6日的某一天,會見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甚至也不排除在其他行程中,「不期而遇」美國其他的重要政治人物。中共對此一直表達強烈的抗議,宣稱不排除有激烈反應,那這個反應會是什麼呢?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