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何要在白羅斯部署核武?普亭的短期目標與長遠考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然,從西方的過往應對來看,其顯然認為俄羅斯不敢也不會使用核武,故並沒有因莫斯科的核威懾而降低對烏援助,俄羅斯應也不會寄望這次定能影響烏克蘭戰場。故在短期目標外,莫斯科尚有一長遠考量,那便是增加自己應對歐陸軍事壓力的籌碼,一是美國的核投射,二是北約的地緣進逼。
文:劉燕婷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核議題多次成為輿論焦點。
2022年2月戰爭爆發時,俄羅斯稱烏克蘭威脅撕毀《布達佩斯備忘錄》、暗示即將擁核,是自己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理由之一;3月,俄軍佔領扎波羅熱核電站,遭烏軍進行多次激烈砲轟,部分反應堆外壁與變壓器由此受損;11月,烏克蘭制定各市疏散計劃,並稱為應對輻射風險,已確保碘化鉀藥丸的供應;
2023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在演講中表示,將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並要求俄軍就恢復核試爆做好準備;3月20日,英國國防部副國務大臣戈爾迪(Annabelle Goldie)稱,將向烏克蘭轉交貧鈾彈(Depleted uranium ammunition),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為此警告,「核衝突」正在逼近。
如今,核議題再被推上輿論巔峰。3月25日,普亭宣布與鄰國白羅斯(Belarus)達成協議,將在當地部署戰略核武,並強調美國多年來同樣在盟國部署戰略核武,故自己與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都同意採取類似措施。
據普亭表示,俄羅斯目前已在白羅斯部署10架可以搭載核武的戰機,而明斯克方已獲得一批可以發射核武的伊斯坎德爾(Iskander)戰術導彈系統,雙方將在4月3日開始全體人員的培訓,並在7月1日結束在白羅斯境內為戰術核武器建造特殊儲存庫的工作,但莫斯科不會將有關核武的控制權交給明斯克,故沒有違反核不擴散條約的承諾。這是俄羅斯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首度在國外部署核武,此前烏克蘭、白羅斯、哈薩克境內的前蘇聯時期核武,已在1992年5月達成協議交由俄羅斯保管,並在1996年完成移交。
而針對普亭這一表態,美國防部已在3月25日發布聲明,「我們尚未看到任何調整我們戰略核姿態的理由,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俄羅斯正準備使用核武器」。從上述表態來看,不論美國的真實考量為何,其眼下顯然無意將俄羅斯此舉上升為「立即的核風險」。而從俄羅斯的立場來看,選擇在白羅斯部署核武有兩大考量。

在俄烏戰爭情境下嚇阻西方
首先,從短期目標來看,此舉與之前多次核威懾表態類似,俄羅斯將核議題當作施壓手段,意在嚇阻西方,使後者降低對烏克蘭戰場的介入程度,同時留意到俄羅斯的政治決心與訴求。
回顧俄烏戰爭爆發前後時空,俄羅斯的核威懾有過幾次起伏,與局勢變化可謂高度連動,白羅斯便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
2022年2月戰爭爆發前幾個月,俄羅斯就烏克蘭局勢發出了第一個核信號,意在對美施壓,促成彼時的安全保障相關談判。2021年11月,普亭警告北約勿向烏克蘭部署軍隊和武器,否則將觸犯莫斯科紅線;盧卡申科亦在該月表示,若北約將核武從德國轉移到東歐,白羅斯將準備好接納俄羅斯核武,並在2021年12月時提交了修憲草案,為前述準備安排法律空間。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前總統兼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則在1月27日表示,莫斯科有權使用戰略核力量,「以應對涉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我們或我們盟友的攻擊,以及對我們國家生存的任何其他威脅。」
但俄羅斯顯然認為美國沒有談判誠意、也未認真看待俄方的核威懾,故在不久後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同時強化了核威懾敘事。在2月24日的公開演講中,普亭強調,俄羅斯是最強大的核國家之一,「毫無疑問,侵略者若直接攻擊我們國家,將面臨失敗和不祥的後果」。2月27日,白羅斯進行修憲公投並通過,允許在本國領土部署核武。
但從後續發展來看,俄羅斯的核威懾並沒有成功嚇阻西方,北約各國開始持續軍援烏克蘭,戰況在4月後演變為慘烈的頓巴斯會戰,芬蘭與瑞典則相繼提出加入北約的申請,俄羅斯或許研判高調但無效的核威懾只會掏空嚇阻力,故開始放緩姿態。4月25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表示,核戰爭的風險確實存在,但俄方仍維持1月4日五大核武國在《核不擴散條約》審議大會前共同發表的《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立場,即「核戰爭不可能有贏家,決不能打核戰爭」。
5月開始,許是預料馬里烏波爾圍城戰即將結束,談判窗口可能到來,俄羅斯外事官員數次否認莫斯科有意動用核武,營造自我克制的姿態。5月16日起,亞速鋼鐵廠守軍成批投降,馬里烏波爾戰役正式結束,據部分西方媒體報導,俄羅斯曾表示願循「奧地利模式」,以烏克蘭承諾中立結束戰爭,但此次和談未能順利推進,部分原因在於雙方的領土主張分歧:烏克蘭堅持要收復克里米亞在內的失地,俄羅斯則不肯放棄血戰得來的土地。
此後俄羅斯的核威懾的外交語言未再復起,多數官員始終強調俄羅斯維持1月立場,「核戰爭不可能有贏家,決不能打核戰爭」,並指責西方歪曲俄羅斯的核表述。然即便外交語言有所緩和,俄羅斯的實質核威懾舉措仍在進行。
例如6月下旬,立陶宛對孤懸海外的俄羅斯領土加里寧格勒發起禁運,便引發俄方強烈回應。6月25日,普亭在聖彼得堡會見盧卡申科,宣布向白羅斯轉讓具有核能力的伊斯坎德爾導彈,並對白羅斯的戰機進行改裝,使其具備攜帶核武的能力。彼時盧卡申科便指出,立陶宛對加里寧格勒的禁運「近乎宣戰」,普亭則稱,俄羅斯有義務照顧白羅斯的安全。然而面對七國集團(G7)譴責,俄羅斯否認將在白羅斯部署核武,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於6月28日表示,普亭並未談到向白羅斯轉移可攜式核彈頭導彈,而是聚焦談論能在技術上攜帶不同類型武器的複合體。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