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仲:1個月內查清六福村狒狒脫逃始末,後續將評估建立AI辨識模型清點園區狒狒數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農業科技研究院動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陳正文表示針對園區狒狒,在3種方式中,大家應最不能接受估算方式,人要接觸狒狒身上做記號也難,即便每隻都有晶片,也不可能把動物趕到一個區塊每天清點。比較好的方式是,園方有個機制每天獲取影像,藉由人跟AI模型同時以機器幫助人類一起計算。
六福村狒狒從脫逃到被槍殺始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今(31)日表示,將於1個月內調查清楚後對外說明,農委會將透過影像科技協助六福村盤查動物數量。
農委會林務局今日也表示,將修《野生動物保育法》,加重未妥善管理保育類野生動物致發生逸失罰則;近期也將修正相關管理辦法,新增不符防脫逃設備標準最高罰新台幣30萬元。
陳吉仲:將再教育各縣市第一線野保人員
(中央社)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表示,農委會林務局上午與新竹縣政府勘查六福村,將於1個月內調查清楚狒狒脫逃事件後對外說明,並協助六福村改善動物管理。
桃園狒狒27日遭圍捕因受槍傷死亡,六福村原本否認狒狒為園區所有,但之後改口坦承狒狒來自園區。
陳吉仲上午在雲林縣視察大蒜機械採收時,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林務局和竹縣府到六福村確認狒狒為什麼會逃脫?管理是否有缺失?1個月內完整調查清楚狒狒從逃脫到被槍殺始末後對外說明。
他說,農委會將透過影像科技協助六福村盤查動物數量,協助改善野生動物管理,也要釐清圍捕過程沒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辦理原因。
陳吉仲表示,農委會將再教育各縣市第一線野生動物保育人員;另外,台灣基本上已禁止野生動物進口,業者想進口都要專案審查,管理、環境沒到位就不放行。
(中央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今日說,將修《野生動物保育法》,加重未妥善管理保育類野生動物致發生逸失罰則;近期也將修正相關管理辦法,新增不符防脫逃設備標準最高罰新台幣30萬元。
六福村狒狒脫逃事件引發爭議,林務局保育組長羅尤娟上午告訴《中央社》記者,已在研議修法,加重未妥善管理保育類野生動物致發生逸失的飼主罰款,發生逸失導致主管機關協助圍捕衍生費用也將由飼主負擔,預計立法院這會期提修法草案。
現行《野保法》規定,瀕臨絕種及珍貴稀有野生動物於飼養繁殖中應妥為管理,不得逸失。逸失時所有人或占有人應自行或報請當地主管機關協助圍捕,違者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此外,《野保法》規定,飼養或繁殖保育類或具危險性野生動物,應具備適當場所及設備,並注意安全及衛生,場所及設備不符合標準者,罰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羅尤娟說,將依母法《野保法》,修正保育類或具危險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管理辦法,要求飼主應完善防逃設備,否則也可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另外,林務局說,將依《野保法》公告應註記動物種類及註記方式(如晶片、刺青或腳環等),強化保育類野生動物個體管理。
用AI協助清點園區內狒狒數量?專家:重點還是在影像的取得
(中央社)林務局今日會勘六福村勘查狒狒飼養場域,尋找狒狒脫逃可能的漏洞與缺失,並找動物影像辨識專家參與,評估建立AI(人工智慧)辨識模型清點園區狒狒數量。
農委會林務局今日上午會同新竹縣政府並邀請台北市立動物園3名照養人員、野生動物與靈長類行為專業學者國立師範大學教授王穎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蘇秀慧等人現勘,一行人搭乘園區車前往狒狒區勘查飼養場域後,接受媒體聯訪。
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科長鄭伊娟指出,今日主要邀請縣府、專家學者一起討論,探討環境問題及內部動物行為是否符合動物福利,特別是請學者以專業角度給予建議,幫忙未來六福村狒狒數量要如何計算出來,或園區內監控狀況要如何處理,稍晚開會都會一併討論。
鄭伊娟表示,六福村狒狒以放養照顧,現在無法精準掌握狒狒數量,今日就是要把這問題解決,也要求園方落實動物管理的責任,希望先從靈長類全部先建好一個完善管理機制,不是只有六福村,全台公私立動物園也不少,但會以靈長類為優先,因為牠們活動靈活度比較大,脫逃機會也比可能比較多。
媒體詢問,有報導指稱六福村員工爆料園區狒狒3年前就有250隻,是否可能?林務局是否定期要求清點數量?
對此,鄭伊娟說,這是假設性問題,還是要實際勘查、聽取專家意見,但根據去(2022)年新竹縣府核報上來的數量就是155隻;針對狒狒清點方式,今日也邀農科院專家評估運用AI辨識模型進行判別。
農業科技研究院動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陳正文表示,清點動物數量並非易事,根據不同類型,第1種是抽樣或估算;第2種是人員清點,在動物身上做記號;第3種是在動物身上做永久性記號,例如打晶片。
他說,針對園區狒狒,在3種方式中,大家應最不能接受估算方式,人要接觸狒狒身上做記號也難,即便每隻都有晶片,也不可能把動物趕到一個區塊每天清點。比較好的方式是,園方有個機制每天獲取影像,藉由人跟AI模型同時以機器幫助人類一起計算。
陳正文指出,過去執行計畫中,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合作有清點豬隻的AI模型,還算準確,如果園方、主管機關同意要做這件事,可用攝影機拍到全部狒狒影像就可用AI技術進行計算,但前提是要可以拍到所有的動物。
他表示,重點還是在影像的取得,「AI是如果攝影機拍不到,那就算不到」,有關攝影機架設、解析度、是否可能遭狒狒破壞等,這部分園方若有策略,農科院會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會一起協助。
媒體詢問,若影像取得成功多久可算出數量。對此,陳正文說,這取決於好幾件事情,要先取得影像且可辨識狒狒到哪裡,第二要有一群人去標示狒狒位置,把資料給電腦去學習,整個過程有很多的時間取決點,若園方有好的策略去拍到狒狒,估計至少也要好幾個月才可完成這件事。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