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美國補助先交出機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罕見表態:有些條件沒辦法接受

要拿美國補助先交出機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罕見表態:有些條件沒辦法接受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積電(TSMC)董事長劉德音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會上表示,台積電申請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時,「有些條件沒有辦法接受,還要跟美國政府討論」。

美中對抗下,白宮推動《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祭出大筆補助優惠,使半導體業者在美落地。但是昨(30)日台積電(TSMC)董事長劉德音罕見指出,「有些條件沒有辦法接受,還要跟美國政府討論」,引起產業界關注,是否被要求交出公司機密。

劉德音:無法接受美國有些條件

白宮推動《晶片與科學法》要讓半導體產業重新在美國振作,該法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022年8月9日簽署成為法律,預計投入520億美元用於研究半導體,是一項劃時代的重要法案。

《晶片與科學法》主要針對在美運營的晶片製造商提供補貼和稅收抵免。其中,美國商務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有權力審定業者是否在美研究、建設設施和培訓新員工,並且分配資金、稅收優惠和其他獎勵措施。

不過,30日全球晶片代工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會上,以理事長的身份表示,台積電申請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時,「有些條件沒有辦法接受,還要跟美國政府討論」。

實際詢問半導體業內人士David指出,美國為了轉移包含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大動作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擴大美國製造;但是這還是無法完全卸下白宮的心房,主要是最新的2奈米技術仍在台灣,而主要的產能、成本優勢也都在集中在亞洲。

美國一方面以國際戰略目的,要求台積電赴美建廠,但同時也希望掌握更多晶片的資訊,這包含了客戶、下游通路及相關產能等。

David強調,美國要求業者交資料並非首例,過去在2021年9月美國提出要求,希望包含台積電、三星在內的企業填問卷,尋求與持續晶片供應短缺有關的資訊,雖然表面上填問卷是自願,但當時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警告稱,如果此些公司不予回應,白宮將援引《國防生產法案》或其它法規工具強迫業者動作。

問卷中明確指出,晶片製造商被要求提供庫存、積壓、交貨時間、採購做法以及業者正在採取什麼措施提高產量等資訊,此外商務部還要求提供每種產品最大三家客戶的資訊,當時已經引起業界不滿。

同時,3月27日,商務部再公布《晶片與科學法》的細節,業者如要投資先進製程,最快31日開始申請,但必須分享「超額利潤」,還要分擔當地蓋廠房的工人與員工托兒費用,同時也要再說明月產能、預測晶片漲跌資訊。

David說,2021年美國並無法強力要求以上營業資訊,但是《晶片與科學法》已經通過,而台積電也落地美國,白宮有更多籌碼要求業者提供更多資訊,業者憂心半導體製造等機密,變相流入美企也是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手上。

台灣應握良機,搶佔半導體設備市占率

另一方面,面對美國等國家積極補貼半導體產業,劉德音於會上強調,美國加強半導體設備、原物料的出口管控,過去在中國的半導體零件供應鏈將發生轉變,台灣政府應把握此契機,透過政策獎勵,爭取這些外商,尤其是美商來台設廠,並結合相關產業,擴大半導體生態圈。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指出,白宮的晶片禁令,美日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出口開始下滑。劉德音指出,台灣堅實的電子、工具機、機械等產業,具有極高潛力,能夠高度發揮與半導體產業綜效。

接著另一個需要關切的好消息是,台積電在美設廠後,產生台美「雙重課稅」的問題可以解決。過去由於缺乏相關協議,投資人常常因為稅負而打退堂鼓。對此,美國財長葉倫(Jane Yellen)於29日回應,缺乏這種協議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將和國務院一同「看看能否找到解方」。

根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估計台企在美國賺取獲利需要支付的有效稅率為51%,至少比韓國或澳洲高出10個百分點,美國政府為了迴避政治問題,正積極以「另一種方式」突破法令要和台灣達成租稅協定。

報導引述聯邦參議員楊恩(Todd Young)的說法,在理想情況下,此項協定應該涵蓋個人和企業所得稅,如此一來,跟隨台積電前往美國的中小型企業也能有保障,同時也是商務部長雷蒙多期望的,更能推動美國當地半導體供應鏈的完整。

針對葉倫的正面態度,台灣財政部回應,租稅協定盼為企業創造安定、良好的租稅環境,台灣對與美洽簽租稅協定持正面態度,且不只是對美國,也希望與更多國家合作,基於互惠原則。倘若未來,未來能簽署台美租稅協定,可透過協定相互協議程序,透過協商解決雙方爭議。

這意味著台積電在美的子公司,要將股利分配回台灣,美國稅法現行扣繳率為30%,但若台美存在租稅協定,雙方可望互惠,降低適用扣繳稅率,而這也能解決解決台企的投資問題,也將再加速美國半導體供應鏈成形。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