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儲蓄率探3年新低預示景氣回溫?主計總處:疫後消費潮可能不如預期,不宜正面解讀

儲蓄率探3年新低預示景氣回溫?主計總處:疫後消費潮可能不如預期,不宜正面解讀
台北市區小吃店營業:央行指出,疫後生活正常化,娛樂服務價格攀高,加上近來全球爆發禽流感疫情,推升國內食物類價格,且電價大幅調升,央行因而上修今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同為2.09%,續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從前幾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儲蓄規模大增是因景氣太熱絡、經常帳順差擴大所致;今年情況則相反,出口陷入衰退,約制經濟成長動能,儲蓄規模也跟著縮水。儘管邊境解封可刺激消費,主計總處官員坦言「通常我們出去玩,比人家來玩得多」,消費變多、卻沒有留在國內,導致今年儲蓄規模下降。

儲蓄率探3年新低藏玄機,疫後消費潮可能不如預期

(中央社)主計總處預測今(2023)年儲蓄率下滑至39.51%,創3年新低,外界解讀,疫後新生活展開,閒錢將挹注消費投資2支柱,不過官員認為,經濟陷入保2挑戰賽,加上消費不一定留在國內,疫後消費潮正面助益有限,憂心儲蓄率降低僅是儲蓄規模下降所致。

主計總處2月底發布的最新經濟預測,考量全球經濟放緩、需求驟減,重挫台灣出口表現,下修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至2.12%;在此同時,主計總處公布的2023年儲蓄率也跌破4成、下滑至39.51%,為2021年以來最低水準。

依照國民所得定義,國民儲蓄毛額可簡單理解為國內生產毛額(GDP)減掉消費;而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

也就是說,當企業有錢不投資、家庭有錢不消費,儲蓄就會升高,換言之,儲蓄率過高對國家而言並非好事。

而隨著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的疾病嚴重程度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陸續鬆綁管制措施,去(2022)年10月13日邊境解封,今年3月20日輕症免隔離新制後,口罩禁令也持續放寬,均有利於消費動能回升。

外界期待疫後消費潮可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引擎,不過主計總處官員指出,今年儲蓄率降至3年新低,與經濟放緩、消費沒留在國內等因素有關,不宜正面解讀。

首先,儲蓄與經濟成長有直接關聯,以疫情期間為例,全球數位商機大爆發,台灣挾帶資通訊、半導體等產業優勢,出口大鳴大放,2021年經濟成長率直衝6.53%,創11年新高,當年度儲蓄率也飆破4成、達42.91%,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從前幾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儲蓄規模大增是因景氣太熱絡、經常帳順差擴大所致;今年情況則相反,出口陷入衰退,約制經濟成長動能,儲蓄規模也跟著縮水。

儘管邊境解封可刺激消費,主計總處官員坦言「通常我們出去玩,比人家來玩得多」,消費變多、卻沒有留在國內,導致今年儲蓄規模下降。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台灣人喜歡出國旅行,又被疫情悶了2年多,國門一開放,可以看到很多人馬上出國遊玩,只是國人在境外消費無助於台灣GDP增加;雖然不少外國觀光客入境旅遊,提振消費能量,但應該還是出去比較多。

桃機公司將啟動人才招募計畫(2)
桃園國際機場:3月30日,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發布新聞稿表示,隨國境解封,國際航空明顯復甦,截至3月底客運量已恢復到COVID-19疫情前2019年的6成、航機架次恢復超過7成|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另外,政府普發現金新台幣6000元即將入帳,從民眾登記的踴躍程度可看出,大家都很期待這「天外飛來一筆」的現金。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景氣復甦過程中,一塊小石頭或許會像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在物價上漲、實質購買力受影響之際,政府普發現金6000元可以發揮一些效果,又逢防疫解封、景氣好轉的題材,6000元的小石頭丟下來,對第2季、第3季經濟表現應該會有些幫助。

然而,主計總處不敢太樂觀,官員表示,發放現金有提振消費的效果,但相較過去發放振興券等作法,現金可能被儲蓄或是替代掉,因此效果有多大,得持續觀察。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外需疲弱之下,今年經濟成長得仰賴內需,近期有邊境解封、管制鬆綁等有利消費的題材,但民眾還是要盡量把消費留在國內、購買國貨,才能貢獻經濟成長。

掌握疫後商機 經濟部助連鎖餐飲業前進泰韓美市場

(中央社)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陰影淡去,疫後消費潮可期,經濟部掌握時機,協助連鎖、餐飲業者海外布局,今年預計率領業者前往泰國、韓國尋覓商機,美國市場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經濟部商業司表示,為了協助連鎖、餐飲業者,商業司定期會帶業者至海外參展、考察,過去重點放在東南亞、新南向國家,今年經過討論,規劃約在7月、10月分別前往泰國與韓國。

商業司官員說明,以泰國為例,當地會展規模較大,屆時不會只有泰國買主,也會有其他國家的業者關注;此外,經濟部商業司會先掌握當地業者對台灣哪些品牌、餐飲種類有興趣,而後安排業者參展時一併考察,商業司也將協助拜會或媒合活動。

官員補充,除了商業司親自帶團前往,外貿協會也會定期辦展,商業司將輔導業者與貿協合作,參加海外的會展。

商業司官員提到,最近發現美國市場還不錯,後續將協助業者與美國市場連結;至於與台灣往來日益密切的中東歐國家,也不會排除任何機會。

「歐美國家對台灣餐飲興趣蠻高」,官員表示,除了手搖飲,其實國外對台灣餐飲很有興趣;之前疫情期間比較不方便,現在國境開放,對國內餐飲業者是很好的機會。

考量海外拓點成本較高,商業司官員表示,持續輔導業者開發調理包,可對接海外的超市、進口商等通路,經濟部每年10到11月也會辦理國際媒合會,希望將台灣產品界接到海外市場。

至於近期國內大型餐飲連鎖品牌相繼撤出中國市場,商業司官員表示,這些餐飲集團應有自身考量與評估。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張博丞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