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歧視」是霸凌的前兆,立委:全台原住民學生僅2%,卻佔校園霸凌比例8%

「微歧視」是霸凌的前兆,立委:全台原住民學生僅2%,卻佔校園霸凌比例8%
立委鄭天財|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李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立委鄭天財指出,2020年原住民學生發生62件校園霸凌,比例佔全部的8.9%,但全台原住民比例只有2%多,希望教育部能繼續努力,積極推動減少原住民族面對的歧視、霸凌。

台灣近日發生學生疑遭霸凌後自殺事件,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對此開會關注校園霸凌問題。其中,立委高金素梅表示,原住民學生在求學階段常遇到歧視情況,立委鄭天財也指出,原住民學生受到霸凌的比例很高,要求教育部應加強辦理。

日前台中傳出有高中教師不當管教、霸凌學生,導致學生自殺的事件,對此,教育部今(10)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進行落實校園霸凌事件防範及處置、建立公正機制及淘汰不適任人員相關作為的報告。

其中,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提醒,原住民學生在求學階段常遇到歧視、被同儕排擠的情況,甚至語言、肢體霸凌。立委伍麗華表示,他常常面臨來自全國各縣市的陳情案件,很多原住民孩子受到霸凌或言語歧視,高金素梅因此要求教育部在反霸凌宣導上,納入什麼是微歧視、什麼是歧視的認知

微歧視的議題在本日的質詢中成為討論重點之一,立委吳思瑤表示,微歧視是來自不具惡意、不自知的行為,可能是漠視、輕視、敵視別人,對別人形成負面評價,或不自覺有羞辱行為。吳思瑤強調,微歧視是霸凌的前端,希望教育部能從防制微歧視下手。

原民學生僅2%、卻佔校園霸凌比例8%

原住民立委鄭天財關注原住民學生所受到的微歧視,鄭天財表示,霸凌事件往往從微歧視開始,逐步演變成排擠、霸凌,教育部應宣導、精進早期的介入與防治。

鄭天財指出,從校園霸凌確認個案統計來看,2013年到2021年間霸凌情況沒有有效的防止或減少,尤其原住民學生的比例是最高的。2019年全台灣有891件校園霸凌霸凌,原住民學生就佔了78件;2020年原住民學生發生62件校園霸凌,比例佔全部的8.9%,但全台原住民比例只有2%多;2021年有所下降,但原住民學生的霸凌案仍有7.6%,鄭天財強調,原住民學生的比例還是很高,要請教育部會同各地方政府、學校去加強辦理。

根據至善基金會的調查,100%的原住民孩子曾遭遇歧視和微歧視,鄭天財表示,希望教育部能繼續努力,積極推動減少原住民族面對的歧視、霸凌。

教育部次長林明裕回應,從原住民族學生佔2%、卻佔校園霸凌比例8.9%的情況看來,原住民在校園呈現弱勢、被欺凌者的地位。以後在友善校園的建立,或是相關專業輔導的防範,一定要特別關注原住民孩子在校園的弱勢。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