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廈機密文件遭洩露:美國長期監視澤倫斯基、瓦格納向土耳其尋求武器、英國隱瞞俄軍機攻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CNN》報導指出,美國利用其信號情報系統,擷取了烏克蘭的通信、雷達和武器系統的資訊。澤倫斯基的親信,表示對美國的監視並不意外,然而,烏克蘭許多官員對美國監視的消息感到十分憤怒。文件也顯示,美國已經能夠攔截俄羅斯的軍事計劃,包括俄羅斯預計襲擊烏克蘭哪些熱力發電廠、變電站、鐵路和橋樑,以及襲擊的時間。
結合《CNN》與《華盛頓郵報》兩則報導,美國五角大廈機密文件遭洩露之後,美國掌握的國際情報接連曝光。最新內容包括:美國長期監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美國對瓦格納集團的掌握程度、俄國曾向土耳其索取武器攻打烏克蘭、以色列考慮援助烏克蘭,以及英國刻意隱瞞俄國攻擊其偵察機的細節。
美國利用情報系統攔截烏克蘭通訊,烏國官方對美不滿
《CNN》報導指出,美國利用其信號情報系統,擷取了烏克蘭的通信、雷達和武器系統的資訊。
《CNN》審查了53份外流文件,一份外流文件顯示,由於烏軍缺乏遠程武器,澤倫斯基曾在2月下旬,建議軍方使用無人機空襲俄國南部的羅斯托夫州。美國也因此不願意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因為擔心烏克蘭有攻擊俄國國內領土的打算。
另一份文件則指出,若烏克蘭攻擊俄國領土,中國可能會以此為理由,將北約視為侵略者,擴大對俄國的援助。
澤倫斯基的親信,表示對美國的監視並不意外,然而,烏克蘭許多官員對美國監視的消息感到十分憤怒。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則在4月7日表示,文件內容並不準確,是俄國故意散布的假訊息。
一些洩漏文件內容也表明了美國對俄軍,以及瓦格納集團的掌握程度。
文件顯示,美國已經能夠攔截俄羅斯的軍事計劃,包括俄羅斯預計襲擊烏克蘭哪些熱力發電廠、變電站、鐵路和橋樑,以及襲擊的時間。《華盛頓郵報》就指出,洩露文件表示,美國情報界知道俄羅斯國防部,對烏克蘭軍隊在兩個地點的基地進行打擊的計劃。且俄羅斯,正準備對十幾個能源設施進行打擊。
文件也指出,瓦格納集團可能會招募俄羅斯的囚犯,至烏克蘭作戰。
洩漏文件:俄國向土耳其尋求武器、以色列摩薩德鼓勵反政府示威
結合《CNN》與《華盛頓郵報》,洩漏文件顯示,美國透過竊聽,獲得了瓦格納集團的內部計劃,瓦格納正尋求從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手中,購買武器。

2月初,瓦格納集團成員會見了土耳其的聯絡人,跟土國購買武器以支援其在烏克蘭、馬利的作戰。馬利的臨時總統戈伊塔(Assimi Goïta)已經確認,瓦格納可以用馬利政府的名義,接收土耳其的武器。
目前美國對土耳其與俄國的詳細交涉程度並不瞭解,不過在土耳其不斷阻止瑞典加入北約之際,此消息可能會引發國際社會更多矛盾。土耳其政府發言人拒絕對此事件發表評論,馬利駐華盛頓大使館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此外,一份情報指出,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不斷鼓勵針對該國政府司法改革的抗議——包括幾次明確的行動呼籲。
不過,以色列總理辦公室,於4月9日代表摩薩德做出回應,稱該消息虛假且毫無根據。辦公室表示:「摩薩德及其高級官員,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鼓勵人員參加反對政府的示威,或任何政治活動,摩薩德及其在職高級官員也沒有參與示威,而是致力於服務國家。」
另一份文件指出,以色列在美國軍事壓力漸增,以及與俄國關係惡化的情況下,可能會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
英國隱瞞俄軍攻擊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一份外流文件指出,去(2022)年9月在克里米亞海岸外、黑海國際空域上,一架俄國戰鬥機差點擊落英國的偵察機。該飛機主要用於收集無線電傳輸和其他電子信息。
去年10月,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Ben Wallace)向英國下議院報告了此事件,稱兩架俄羅斯Su-27戰鬥機在黑海國際空域上,攔截英國飛機,並且「魯莽」的飛行,其中一架俄國戰鬥機一度飛至距離英國偵察機15英呎的位置。
然而,華萊士在當時僅對議會說,其中一架俄羅斯飛機在遠處發射了一枚導彈——並沒有公布偵察機險些被擊落的事實,且他將導彈發射歸因於「技術故障」,並表示他已經與俄國軍方高層進行了相關談話。
若文件內容屬實,則此事件凸顯了西方軍事官員,在試圖援助烏克蘭的同時,也避免過度煽動民眾反俄情緒,防止西方各國直接捲入與俄國的軍事衝突。
英國是北約的成員國,根據北約的條約,如果北約的其中一個成員成為武裝攻擊的受害者,同盟的所有成員都會將其視為襲擊,並集體回擊。
新聞來源
- Leaked Pentagon documents provide rare window into depth of US intelligence on allies and foes(CNN)
- Intelligence leak exposes U.S. spying on adversaries and allies(The Washington Post)
- Russia nearly shot down British spy plane near Ukraine, leaked document says(The Washington Post)
延伸閱讀
- 《紐約時報》:美國防機密數十年來最嚴重外洩,援烏反攻、中東印太戰略皆被翻拍上網
- 美再提供逾790億軍備支援烏克蘭春季反攻;澤倫斯基抵波蘭,北約有意邀請出席峰會
- 德國外長呼籲土耳其、匈牙利盡快批准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不要再拖下去」
- 以色列司法改革:拜登促使納坦雅胡讓步,但妥協過少仍導致民眾不滿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張博丞
核稿編輯:翁世航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