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四名中國青年相約天門山集體跳崖,「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四名中國青年相約天門山集體跳崖,「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示意圖,非當事人|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四位青年毅然決然跳崖那一刻,我看到了有如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救義時的悲壯,也痛心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國,竟沒有一個可以容納他們的梁山。

「我貧窮,卑微,不美麗,但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都是平等的。」

英國小說《簡愛》裡的主人公簡愛,身受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壓迫,依然勇敢追求個人自由和幸福。

最近,四名中國農村青年相約著名景點天門山,以跳崖赴死的決絕方式來和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社會告別。大多數中國網友同情這四位農村青年的悲慘遭遇,也有人批判這種約死行為的不負責,「你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麼?」

死是否是這個世上最可怕的事,我們所有人大概都不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有時也是個人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資格去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如果一個人決心赴死,那我們也只能悲痛地為其禱告。

四位青年的縱身一躍,也許正驗證了那句「我們穿過墳墓來到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

常言道,「華屋萬間,夜臥不過五尺;縱有臥榻三千,只得一席安寢。珍饈海味,食之不過三餐;縱有菜品上百,飽飲不過一斛;墓園千傾,終究一掊黃土。」 生前的功名利祿與富貴繁華死後都帶不走,最後塵歸塵、土歸土,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我們可以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就像有網友不解四人中有人在工地幹活一個月能掙七、八千,為什麼想不開尋死,難道僅僅是貧窮限制了生存嗎?幾千年前的中國古代先哲們總結道,「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也說過「人是懸掛在自我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也曾說過,「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