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英特爾接受德國170億歐元補助蓋7奈米以下晶圓廠,再合作矽智財龍頭安謀力抗台積電

英特爾接受德國170億歐元補助蓋7奈米以下晶圓廠,再合作矽智財龍頭安謀力抗台積電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特爾(Intel)佈局的速度非常快,去(2022)年先取得德國建晶圓廠的補助後,近日再以原物料上漲為由,要求補助由68億歐元擴大至100億歐元;此外再宣布和台積電(TSMC)的大客戶安謀(Arm)合作,引起市場高度矚目。

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策略靈活,先以建設成本上漲爲由,要求德國增加補貼100億歐元(新台幣5730.7億元),再宣布向攜手矽智財(IP)龍頭的安謀(ARM)合作。而安謀向來被視為是台積電(TSMC)大客戶,台積是否被「挖牆腳」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德國推英特爾擴大投資晶圓廠

英特爾去(2022)年3月已經從德國那邊獲得68億歐元(新台幣2292.28億元)的補貼,並且利用這筆巨資在德國東部城市馬格德堡(Magdeburg)建設大型晶片製造工廠。英特爾當時表示,該晶圓廠將採用先進製程,意即7奈米以下(台積2奈米即將量產)。

近日,英特爾傳出要求德國加碼補助。知情人士向《金融時報》透露,英特爾以建物材料漲價的原因,要求德國政府擴大補助100億歐元(新台幣3371億元),而德國官員表示,可以允許擴大補助,但前提是英特爾也要再擴大投資。

薩克森(Saxony)經濟部長斯文舒爾策(Sven Schulze)直言,英特爾投資增加,那當然補助的金額也會提高。另一名官員也強調,德國和英特爾雙方正在努力協調當中。

如果計畫成真,德國政府的晶片工廠計劃將朝向擴大至170億歐元的目標前進,這是德國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外國直接投資(FDI)。

事實上,英特爾是IDM公司,意即設計、製造和銷售的一條龍半導體業者,不同於台灣台積電(TSMC)專注於代工製造。隨著近年半導體製造進入到先進製程後,英特爾逐漸無法負荷廠房、設備的巨額投資,致使在製造技術上落後台積電,而這樣落後的情況也發生在三星(Samsung)。

雖然英特爾和台積電的差距逐年擴大,但是它並未放棄向台積爭霸。英特爾基辛格(Gelsinger)積極推動IDM 2.0計畫,打算將「晶圓代工事業獨立」出去,再積極爭取各國的晶片補助降低建廠房的巨額投資。

英特爾策略靈活,拿補助、搶客戶再向中國示好

近日,英特爾代工業務部門再度出招,12日宣布與全球矽智財(IP)龍頭安謀(ARM)合作,讓採用安謀技術的手機晶片和其他產品,而外界普遍認為,英特爾針對台積電明顯,也是重振公司在晶片產業霸主地位的最新策略。

此外,英特爾也在美國利用各種團體遊說白宮,以「地緣政治」、「美國優先」的角度要求更多補助,而這套說法,在美中對抗的局面下具有說服力。

自從美國川普(Donald Trump)上台後,美中關係產生巨變,先由貿易戰開始制衡中國,到了拜登(Joe Biden)政府再發起科技戰,限制高階晶片、半導體機台及零件等輸入中國,打擊其下一世代的重要產業,包含人工智慧、現代軍武等。

過去十多年來,半導體是以全球分工為主要的生產模式,形成歐美設計、亞太製造的生產結構,卻因為疫情爆發,全球供應鏈中斷,那時白宮才意識到集中於亞太製造所帶來的危機。

有鑑於此,拜登亟欲推動《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CHIPS Act)以獎勵補助的方式,再透過上游的設計大廠,如高通(Qualcomm)、終端品牌業者蘋果(Apple)等科技巨頭的影響力,推動全球半導體業者重返於美國當地製造。

業內人士稱,在這變局中,對美國而言,最關鍵的公司確實就是身為美企的英特爾。英特爾一方面在歐美獲得各地政府挹注,二來也積極向中國示好,例如4月11日季辛格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面,並且證實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適合「不同市場」需求的資料中心晶片設計。

由此看來,英特爾的策略,相較於台積顯得更為靈活,已經陸續在美國、歐洲及中國等地,取得大筆資金挹注;雖目前在製造技術層面,台積仍遠遠領先於英特爾,但隨著「去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的態度也由「全球分工轉為區域製造」,未來台積是否能持續保持優勢值得關注。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