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律師談AIGC:生成式AI的著作權屬於誰?用ChatGPT改商業合約可能違反保密條款?

律師談AIGC:生成式AI的著作權屬於誰?用ChatGPT改商業合約可能違反保密條款?
Photo Credit: 商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ChatGPT、Midjourney等生成式AI如今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是在法律上的爭議也不斷湧現——訓練模型的資料是否有侵權?有無偏見或歧視?內容在智慧財產權和著作權上又該如何看待?科技律師,也是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的侯宜秀為你解答!

文:李柏鋒

目前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擔任秘書長的侯宜秀,本業是律師,在大型事務所工作,後來參與了開源社群,才開始與科技有了接觸,並且看了很多授權條款(GPL),如今對於科技與法律之間的關係相當嫻熟,同時在開源社群上也很活躍。

ChatGPT、Midjourney等生成式AI如今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是在法律上的爭議也不斷湧現,像是訓練這些人工智慧模型的資料是否有侵權?這些訓練好的模型有無偏見或歧視?模型所生成的內容,在智慧財產權和著作權上又該如何看待?我們專訪到侯宜秀,試圖了解生成式AI帶來的社會、商業與法律問題。

AIGC時代,數位公民素養變得更重要了

從自己的開源社群參與經驗說起,侯宜秀說到了推動數位公民素養的過程,包含如何學習技術、如何進行數位協作、開源的精神以及媒體識讀等等細節,並且強調這些原本就很重要的素養,在AIGC時代變得更重要了,「因為資訊量太大,而且變化也太快了。」

侯宜秀認為,在這個時代每個人身為「數位公民」,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找到適合的工具,整個過程是由自身出發並且主動探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被動接受老師的教導,或是接受媒體的資訊。「所以有自己的問題意識跟發展主軸,變得很重要。」

侯宜秀舉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長孔祥重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很多年,近期把自己出題的考試給ChatGPT作答,結果是會及格的,只好重新出題。當教育受到這麼大的衝擊,例如想要學寫程式,根本不必花昂貴的學費到大學去,老師要想還可以提供學生什麼——像是最新的研究,語言模型可能暫時還沒辦法跟上,老師可以提供的將是專業上的洞見與經驗。

所以大學可能就要變得越來越像研究所,透過翻轉教育先唸過再來討論,或是專案式學習,自己定義問題之後找資源完成。但這麼一來,如果老師不教,學生就不學,那就真的學不到了,而主動的學生則可以越跑越快,強弱差距會拉大,這就是為什麼數位公民素養變得更重要,而且要能夠多元跨領域,因為你會跟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AI到底該不該開源?

侯宜秀也提到了開源(Open source)的精神,認為這是台灣目前還很陌生,但是能節省大家時間的做事方法,其實台灣很多人用開源資源,只是沒有貢獻的習慣,這也會讓台灣在國際社群上沒有能見度,更不用說從貢獻者進入到委員會,去決定發展方向。

而這件事情在AI的時代更顯重要,像是簡立峰也提到,有Open才有AI,尤其是侯宜秀很清楚台灣的開發者有能力,可惜似乎沒有這樣的企圖心,如果能在開源社群多貢獻,甚至進入到核心團隊去發聲,才能讓台灣參與進去。

至於OpenAI一開始開源,現在卻又不開源了,到底對不對呢?侯宜秀也坦承自己還在思考,沒有一個好答案。Sam Altman先前受訪時,提到自己也不清楚ChatGPT對社會的影響,所以先放出來讓大家試試,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有問題,就趕快調整,但如果開源了,很多事情可能就收不回來了。

侯宜秀表示,AI怎麼用會是一個很多社會條件與政治條件的角力,現在最重要的應該是讓整個共識的機制可以形成。像是義大利禁用ChatGPT,反而讓這樣的討論或共識難以形成,侯宜秀不希望事情往這個方向發展,因為一定要有足夠多的人用過,才知道該怎麼去形成社會規範。

侯宜秀認為目前的確陸續在討論和形成社會共識,像是三月份的《生成式AI衝擊工作坊》就有兩個討論時段,討論了30個議題,而接下來五月份的《Generative AI年會》也會有同樣的討論,並且在討論之後,整理出來,再去跟國際社群討論,而且這些討論是從草根開始的,由使用者、參與者提出自己在AIGC上所看到的問題、面臨的困境,問題意識非常真實而非憑空想像。

shutterstock_2264506501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侯宜秀指出,台灣在這件事情上應該要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台灣有多方利害關係人,半導體、工業、軟體、開發者,台灣都找得到,而且大家距離近,很容易湊在一起討論,甚至可以示範給全世界看這件事情該怎麼討論。

台灣需要有自己的ChatGPT嗎?

談到了台灣可以示範如何在AI應用形成社會共識,一定也會談到台灣需要有自己的ChatGPT嗎?

侯宜秀認為台灣有很多資料,過去數位化、數位典藏、開放資料等事情已經做很久了,但是要餵給沒有開源的OpenAI?還是自己訓練一個語言模型?其實都可以談,但重點應該在於能不能讓語言模型更涵容?

也就是不只是提供語言模型訓練資料,更是注入價值,例如台灣的所有國家語言,包含阿美語、泰雅語、排灣語等等。侯宜秀表示,如果是朝向「涵容」這個方向去規劃,投資資源訓練語言模型就很合理,而且應該要做,對世界也會是一個很好的示範。至於OpenAI有沒有興趣?未必,但台灣政府就必須為人民去做這件事情,也彰顯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差異。

生成式AI的著作權

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到底有沒有著作權呢?侯宜秀不喜歡去討論AI可不可以當著作人,法律目前還是以保護人類為主。由AI生成的內容,除了有下指令的人,其實還有很多利害關係人,像是OpenAI這樣的AI公司、甚至是工程師、算力提供者等等,所以AIGC的著作權是很有趣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