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拒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華郵:美國掌握另外4顆中國偵查氣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盛頓郵報》看到的機密文件描述,除了被美國政府擊落的偵查氣球外,還有3顆未公開的中國氣球,其中有一顆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這起事件從未被報導披露,另外一顆氣球墜落在南海。
(中央社)英國《金融時報》15日報導,由於不確定拜登政府將如何處理中國氣球事件的調查報告,北京不準備重新安排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2月延後的訪中行程。布林肯原訂2月出訪北京,但美方其後公布因中國氣球飛越美國上空事件而臨時取消行程。
《金融時報》發自華府的報導說,拜登政府正嘗試重啟美中高層會談,包括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布林肯11日曾在記者會上表示,期待在條件成熟時拜訪北京,並強調遏制中國或捲入一場「新冷戰」,不是美國的目標。
但報導引述4名知情人士表示,中方已經告知美方,由於未弄清楚拜登政府將如何處理氣球事件調查報告,中方不準備重新安排布林肯在2月押後的行程。報導說,中國官員關注拜登政府可能會公布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報告及氣球的物證,並可能在布林肯訪中期間公布。
3名知情人士說,中國外長秦剛上月向在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美方人士提出這個問題。其中一人表示,秦剛將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形容為導致中美關係難以穩定的另一個例子。美方官員則強調,這場危機是由中國氣球飛越美國領空而引發。
另有知情人士指出,北京不同意布林肯訪中的原因,也包括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內的美國國會議員本月會見了訪美的總統蔡英文。
密件披露:美國掌握另4顆中國偵察氣球
美軍今年初擊落一顆中國偵察氣球,《華盛頓郵報》根據最高機密文件報導,美國情報機關知道另有多達4顆中國偵察氣球,且對於那顆被擊落氣球所具備的性能仍存有疑問。
美國空軍國民兵泰謝拉(Jack Teixeira)涉嫌在社群平台Discord的聊天群組洩露機密文件,14日被正式起訴。華郵根據其中一份文件獨家報導,美國情報機關將今年初飛越領空的那顆氣球稱為「柯霖23號」(Killeen-23)。美方在擊落氣球一週多之後,仍辨識不出氣球上的大量感應器和天線。

另一份最高機密文件描述,有一顆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這起事件從未被報導披露,另有一顆氣球墜落在南海。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製作的這份文件日期標註為今年2月15日,即美軍擊落「柯霖23號」的10天後。文件內容包含政府對「柯霖23號」以及數年前的兩顆氣球「巴爾杰21號」(Bulger-21)與「阿卡多21號」(Accardo-21)迄今最詳盡的評估。從文件看不出「巴爾杰21號」與「阿卡多21號」是否即為上述飛越航空母艦打擊群和墜落南海的那兩顆氣球。
文件提到,「巴爾杰21號」裝有精密監視設備,從2021年12月到2022年5月環球飛行。「阿卡多21號」也裝載類似設備,以及一個有薄膜內襯的萬向感應器。
不具名的美國官員說,政府通常按照字母順序替這些氣球命名。取名的靈感似乎來自著名罪犯,例如黑幫分子阿卡多(Tony Accardo)、巴爾杰(James Whitey Bulger)和柯霖(Donald Killeen)。
情報分析師替一些看起來像是「柯霖23號」的細部照片作註解時,評估這顆氣球可產生足夠能量來運作「任何」監視及偵察技術,包括一種能夜視並穿透雲層和淺薄材料的雷達。
有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一事,勢必會在美國國會引發質疑。在野的共和黨人先前就以偵察氣球為題,指責民主黨籍總統拜登沒能嚇阻中國刺探情報。
美國國防部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均不願置評。
偵查氣球入侵美國領空,美國政府對氣球情資仍不足
根據另一份攔截通訊製作的文件,偵察氣球於今年1月底入侵美國領空,可能讓中國政府一些部門措手不及。文件評估,關於氣球入侵美國領空的情資,可能僅在中國軍方內部少數人之間垂直傳遞,而中國軍方對於偵察氣球計畫又欠缺「高層強力」監督;文件還提到,中國政府內有些人認為外交部回應失當,以致危機「被大肆渲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文件未提及的部分,這反映了政府可能至少在今年2月中旬對於氣球性能所掌握的情資都還不足。美國政府從大西洋回收了氣球殘骸,但不願說明其中有多少酬載設備。
文件還提到,「柯霖23號」上有一個直徑1.2公尺的碟形裝置、數個不明感應器和一個可能是天線架的東西,但政府「沒有蒐集柯霖23號酬載底部的圖像來分析光學感應器」。
由於缺乏氣球監視性能的詳細結論,令人質疑美國政府先讓這顆氣球飛越國土才予以擊落的決定是否正確。
文件指出,美國空軍附屬國家航空暨太空情報中心(National Air and Space Intelligence Center)的工程師認為,「柯霖23號」上的太陽能板可製造1萬瓦特以上電力,遠遠足以供給任何監視技術運作,包括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合成孔徑雷達向地球發出微波脈衝,藉此生成影像。這種方式與傳統光學感應器不同,能讓合成孔徑雷達傳回夜間影像,還可穿透雲層、煙霧、表土和冰雪,也能穿透防水布等較薄的材料。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副教授柏恩(Paul Byrne)專精遙測技術。他說,氣球所能蒐集的合成孔徑雷達資料與衛星不會有很大差別,因此或許是裝載了另一種成像系統,例如相機,才更具優勢。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