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北京拒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華郵:美國掌握另外4顆中國偵查氣球

北京拒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華郵:美國掌握另外4顆中國偵查氣球
2023年2月3日,美國空軍關注一顆入侵美國領空的偵查氣球。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盛頓郵報》看到的機密文件描述,除了被美國政府擊落的偵查氣球外,還有3顆未公開的中國氣球,其中有一顆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這起事件從未被報導披露,另外一顆氣球墜落在南海。

(中央社)英國《金融時報》15日報導,由於不確定拜登政府將如何處理中國氣球事件的調查報告,北京不準備重新安排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2月延後的訪中行程。布林肯原訂2月出訪北京,但美方其後公布因中國氣球飛越美國上空事件而臨時取消行程。

《金融時報》發自華府的報導說,拜登政府正嘗試重啟美中高層會談,包括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布林肯11日曾在記者會上表示,期待在條件成熟時拜訪北京,並強調遏制中國或捲入一場「新冷戰」,不是美國的目標。

但報導引述4名知情人士表示,中方已經告知美方,由於未弄清楚拜登政府將如何處理氣球事件調查報告,中方不準備重新安排布林肯在2月押後的行程。報導說,中國官員關注拜登政府可能會公布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報告及氣球的物證,並可能在布林肯訪中期間公布。

3名知情人士說,中國外長秦剛上月向在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美方人士提出這個問題。其中一人表示,秦剛將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形容為導致中美關係難以穩定的另一個例子。美方官員則強調,這場危機是由中國氣球飛越美國領空而引發。

另有知情人士指出,北京不同意布林肯訪中的原因,也包括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內的美國國會議員本月會見了訪美的總統蔡英文。

密件披露:美國掌握另4顆中國偵察氣球

美軍今年初擊落一顆中國偵察氣球,《華盛頓郵報》根據最高機密文件報導,美國情報機關知道另有多達4顆中國偵察氣球,且對於那顆被擊落氣球所具備的性能仍存有疑問。

美國空軍國民兵泰謝拉(Jack Teixeira)涉嫌在社群平台Discord的聊天群組洩露機密文件,14日被正式起訴。華郵根據其中一份文件獨家報導,美國情報機關將今年初飛越領空的那顆氣球稱為「柯霖23號」(Killeen-23)。美方在擊落氣球一週多之後,仍辨識不出氣球上的大量感應器和天線。

GettyImages-1246870627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船員在南卡羅來納中打撈2月5日擊落的中國氣球,據稱為「柯霖23號」。

另一份最高機密文件描述,有一顆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這起事件從未被報導披露,另有一顆氣球墜落在南海。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製作的這份文件日期標註為今年2月15日,即美軍擊落「柯霖23號」的10天後。文件內容包含政府對「柯霖23號」以及數年前的兩顆氣球「巴爾杰21號」(Bulger-21)與「阿卡多21號」(Accardo-21)迄今最詳盡的評估。從文件看不出「巴爾杰21號」與「阿卡多21號」是否即為上述飛越航空母艦打擊群和墜落南海的那兩顆氣球。

文件提到,「巴爾杰21號」裝有精密監視設備,從2021年12月到2022年5月環球飛行。「阿卡多21號」也裝載類似設備,以及一個有薄膜內襯的萬向感應器。

不具名的美國官員說,政府通常按照字母順序替這些氣球命名。取名的靈感似乎來自著名罪犯,例如黑幫分子阿卡多(Tony Accardo)、巴爾杰(James Whitey Bulger)和柯霖(Donald Killeen)。

情報分析師替一些看起來像是「柯霖23號」的細部照片作註解時,評估這顆氣球可產生足夠能量來運作「任何」監視及偵察技術,包括一種能夜視並穿透雲層和淺薄材料的雷達。

有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一事,勢必會在美國國會引發質疑。在野的共和黨人先前就以偵察氣球為題,指責民主黨籍總統拜登沒能嚇阻中國刺探情報。

美國國防部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均不願置評。

偵查氣球入侵美國領空,美國政府對氣球情資仍不足

根據另一份攔截通訊製作的文件,偵察氣球於今年1月底入侵美國領空,可能讓中國政府一些部門措手不及。文件評估,關於氣球入侵美國領空的情資,可能僅在中國軍方內部少數人之間垂直傳遞,而中國軍方對於偵察氣球計畫又欠缺「高層強力」監督;文件還提到,中國政府內有些人認為外交部回應失當,以致危機「被大肆渲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文件未提及的部分,這反映了政府可能至少在今年2月中旬對於氣球性能所掌握的情資都還不足。美國政府從大西洋回收了氣球殘骸,但不願說明其中有多少酬載設備。

文件還提到,「柯霖23號」上有一個直徑1.2公尺的碟形裝置、數個不明感應器和一個可能是天線架的東西,但政府「沒有蒐集柯霖23號酬載底部的圖像來分析光學感應器」。

由於缺乏氣球監視性能的詳細結論,令人質疑美國政府先讓這顆氣球飛越國土才予以擊落的決定是否正確。

文件指出,美國空軍附屬國家航空暨太空情報中心(National Air and Space Intelligence Center)的工程師認為,「柯霖23號」上的太陽能板可製造1萬瓦特以上電力,遠遠足以供給任何監視技術運作,包括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合成孔徑雷達向地球發出微波脈衝,藉此生成影像。這種方式與傳統光學感應器不同,能讓合成孔徑雷達傳回夜間影像,還可穿透雲層、煙霧、表土和冰雪,也能穿透防水布等較薄的材料。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副教授柏恩(Paul Byrne)專精遙測技術。他說,氣球所能蒐集的合成孔徑雷達資料與衛星不會有很大差別,因此或許是裝載了另一種成像系統,例如相機,才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