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到舉國為他放「生日假」?北歐音樂之光希爾博格與西貝流士

紅到舉國為他放「生日假」?北歐音樂之光希爾博格與西貝流士
Photo Credit: 音音有代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篇文章先帶你從藝術文化著手認識北歐,摸清北歐音樂之光希爾博格與西貝流士的底細,讓你的身體不在、心靈卻能跨時空離北歐更近一步。

文:音音有代誌/李沁縵

大家有去過「北歐」旅遊嗎?無論是宛如童話世界的「丹麥」、擁有如詩如畫自然景觀的「瑞典」、世界第二大峽灣——松恩峽灣坐落處「挪威」、聖誕愛好者必訪的聖誕老人村「芬蘭」,以及冰與火的國度「冰島」,都是許多人夢想清單中的旅遊勝地。

看完覺得好想去,但口袋還不夠深嗎?沒關係,本篇文章先帶你從藝術文化著手認識北歐,摸清北歐音樂之光希爾博格(Anders Hillborg)與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的底細,讓你的身體不在、心靈卻能跨時空離北歐更近一步。

獲得諸多國際知名樂團委託創作的青睞,你一定要認識的當代作曲家之一

首先要介紹的音樂家——希爾博格,1954年出生於瑞典,音樂之路始於合唱團,也曾擔任過流行樂隊的即興鍵盤手。後來,他進入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 Stockholm)學習作曲,遇見了自己的靈感謬思——以「音樂複雜性」(musical complexity)聞名的英國作曲家布萊恩芬尼豪赫(Brian Ferneyhough )。

芬尼豪赫曾多次擔任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院講師,給予他許多創作上的靈感;而那時相當活躍的音樂家李給替(Gyorgy Ligeti)的音樂,在這時也走進了希爾博格心裡,激起他對於創作管絃樂作品的熱忱。

1982年,希爾博格正式成為一名自由接案的全職作曲家,創作出一系列代表作,好比管絃樂作品〈夢幻河〉(Dreaming River)、〈野獸採樣機〉(Beast Sampler for orchestra)、〈冷熱〉(Cold Heat for orchestra),給雙女高音、混聲合唱與管弦樂團的〈海妖〉(Sirens for two sopranos, mixed choir and orchestra),以及寫給單簧管演奏家Martin Fröst的協奏曲〈孔雀傳說〉(Peacock Tales)。

其中不乏來自柏林愛樂、洛杉磯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等知名樂團的委託創作,也曾多次獲得瑞典格萊美獎(the Swedish Gramophone Award)的肯定,以及紐約時報的盛讚。

特別的是,希爾博格經常用「野獸」來形容管弦樂團,在他心目中,管弦樂團就像一頭聲音動物,而每個聲部經常以「最大化」或「分開」的形式,融入更浩大複雜的聲音群體。

此外,他亦積極與各式獨奏家合作,喜歡拋出各種新奇的想法,替他們「量身打造」作品,以〈孔雀傳說〉為例,演奏途中我們看見的默劇(mime)以及舞蹈,通通都來自演奏家馬丁佛洛斯特(Martin Fröst) 本人的要求。

紅到舉國為他放「生日假」?你可能聽過他的作品

另一位國際知名的北歐音樂作曲家,就是台灣樂迷們可能比較熟悉的西貝流士。

西貝流士出生於芬蘭的南部小鎮哈米林納(Hameenlinna),爸爸是軍醫、媽媽是講芬蘭語的將軍家族後代,家中的三個小孩都頗具音樂天份——姐姐彈鋼琴、西貝流士拉小提琴、弟弟拉大提琴,三人更常常在家中舉辦三重奏音樂會。

不過,西貝流士雖然從小立志要成為小提琴家,大學時,他學的卻不是音樂,反而進入到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as Helsingiensis)修習法律。

話雖如此,隔年他仍舊按耐不住對於音樂的熱情,在舅舅的幫助下進入赫爾辛基音樂學校(今西貝流士音樂院)學習作曲,還遇見了在赫爾辛基大學音樂系任教的知名作曲家、鋼琴家費魯喬布梭尼(Ferruccio Busoni)。

在他的鼓勵下,西貝流士到了德奧跟隨知名作曲家貝克(Albert Becker)、金馬克(Goldmark)學習作曲,讓他整體音樂或創作實力都有了大大地提升。

1982 年,他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首交響詩〈傳奇〉(En Saga),隨即受到了國際樂壇的重視,與〈卡列利亞〉組曲(Sarja Karelia)並列早期的傑作。

但就在西貝流士漸漸受到國際矚目的同時,他的祖國芬蘭,卻遭遇到當時俄羅斯帝國試圖想要侵占、干擾他們言論自由的困境。當時,芬蘭知識份子憤而反抗,西貝流士也受邀創作六個樂章的配樂,其中一首,就是樂迷們現在非常熟悉的知名作品〈芬蘭頌〉。此曲不但激起了芬蘭人的愛國心,後來更成為了芬蘭的第二國歌。

除了〈芬蘭頌〉之外,西貝流士創作的七首交響曲、〈d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皆是他的代表作,有趣的是,西貝流士的交響曲作品對英美的作曲家的巨大影響,還讓他有了「英美貝多芬」之稱;他更被視為芬蘭國寶,在他五十歲生日那天,芬蘭政府還宣告全國放假慶祝。

唯一一首器樂協奏曲X默劇舞蹈結合的協奏曲

看完了兩位作曲家的介紹之後,是不是好想親耳聽聽看他們的作品呢?這一次,將於「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演出的《孔雀傳說》,就會一口氣帶來這兩位傑出的北歐音樂家作品——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47〉以及希爾博格的〈孔雀傳說〉單簧管協奏曲。

〈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47〉是西貝流士僅次於〈芬蘭頌〉,最常被演出之作。這首曲子於1899年開始創作,一直到1904年才創作完成,在這五年當中,西貝流士還創作了第二及第三號交響曲,因此在本作裡頭,無論是「樂團」或是「獨奏家」的片段都相當精彩, 管弦樂編制架構相當完整厚實,還是西貝流士唯一一首器樂協奏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