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破產動搖美元霸權,中國連續7個月減持美債,規模降至13年新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日,全球央行持有的美債在一週內減少了760億美元,降至2.86兆美元,這是9年來單週的最大跌幅,而中國持有則是近13年最低點,這些都意味著自從矽谷銀行(SVB)破產後,外界質疑美債還是不是全世界可以定錨無風險的資產。
美元霸權地位動搖,自從矽谷銀行(SVB)破產後,引發市場對於美國金融體系的擔憂,各國央行、投資人選擇大賣美債,再將美元轉入黃金市場,尋求避險。同時,中國手上的美債降至13年新低,若再拋售美債加劇賣壓,將引起全球市場動盪。
中國減持美債,近13年最低
美國財政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於4月17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中國已連續第7個月減持美國國債,規模維持在近13年最低點,尤其是2022年4月開始,中國的持倉一直低於1兆美元。
中國目前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如果再進一步減持美債,將使得全球金融市場發生動盪。
由於近日受到矽谷銀行倒閉影響,包含日本、歐盟等在內的,許多購買美債國家,開始質疑美國的信用,恐成為動搖美債作為全球定錨風險基準的地位。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美國政府曾一度揚言不介入,引發市場對歐美銀行危機加劇的擔憂,迫使全球央行出售了1025億美元的美債,並將資金轉入更可靠的資產——黃金,金價一度飆破每盎司2600美元。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在矽谷銀行破產事件後,除了包含國家以外,甚至美國當地的儲戶,正在從小銀行中大量提款並向大銀行轉移,規模已經超過1兆美元,這樣態勢才讓各國央行考量風險,跟進出售美債以換取「流動性」。
而《金融時報》以「西方金融歷史正在被改寫」為題描述此情況。各國大賣美債時,同時購入眾多黃金,據統計在2022年各國央行黃金購買水位,推至近5年來的新高,這和美債的情況呈現鮮明對比。
報導指出,截至3月22日,全球央行持有的美債在一週內減少了760億美元,降至2.86兆美元,這是9年來單週的最大跌幅。
同時,大量的美債被拋售換成美元,美元又轉進黃金市場,金價一度飆破2600美元大關,種種因素下,也造成「美元匯率」開始走低貶值。
日前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擔憂地透露,美國財政部正在密切關注全球央行是否會偏離美元,繼續減少持有的美國債券,而使得美元的地位受到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黃金儲備僅占3.3%,低於許多主要經濟體,顯示中國還有相大的空間,得以「大賣美債購入更多黃金」,意即北京還擁有許多籌碼打壓、挑戰美元,並向白宮施加更多壓力。
美元霸權將逐漸瓦解?
此外,各國會對美債沒有信心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債務上限」始終沒有解決,倘若白宮無法及時提高美債上限,恐致其無法籌措足夠的資金來支付國家的開支,加劇政府停擺和債務違約的風險。
事實上,多年來眾多經濟學家紛紛示警,美國違約可能比預期還來得更快,尤其近日美國通膨危機仍未完全脫離,而這些債務危機,還可能觸發更多中小銀行面臨破產,成為壓垮美元的最後一根稻草。
過去,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被認為是全球最安全的投資工具之一,其重要性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美債是全球債券市場的基準之一,其利率被用來比較其他國家債券的收益率;其次,由於其信用評級高,市場上的流動性也很高,投資人可以輕易地賣出美債變現。
此外,美債的發行量、受益率等變化,對全球金融市場有著重要的影響,是許多商業銀行、機構評估投資組合的重要參考指標,在全球金融市場為不可忽視的角色。
因此,過去美國聯準會(Fed)常用的貨幣政策之一是公開市場操作(OMO),意即俗稱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大量買賣美債調動匯率,試圖提振經濟。
實際上,單純以美元供需而言,Fed過去希望增加流通貨幣的供應時,它會進行買入美債的操作,向市場注入大量美元,促使商業銀行等進行低息放貸以刺激經濟,這也帶來通貨膨脹的副作用;
反之,當Fed希望收緊貨幣政策時,它會進行賣出美債的操作,通過從市場上吸收美元,使貨幣走向緊縮,如此便可抑制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

市場上俗稱印鈔票買美債,將大量美元挹注至市場。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由前聯準會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所實施,以應對當時的金融危機。伯南克認為,通過增加流動性和刺激信貸,可以支持經濟恢復並創造就業機會。
但是,現在情況有所不同,美國的信評開始動搖,連帶美債和美元的影響力開始下降。預料若大量的美債持續被拋售,美元匯率又開始走低,這使得大部分國家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蒙受損失,;再加上美元計價的債務利息可能會上升,債務將變得更加沈重。
以上引發的問題是,美元越來越不值得擁有,使得以美國為首的金融體系發生重大改變。事實上,這類大變動並非罕事,例如1971年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宣布暫停將美元兌換黃金,當時被稱為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崩潰,導致全球通貨膨脹、經濟衰退、貿易不平衡等情況,而未來全球金融體系將走向何處,正是全球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延伸閱讀
- 麥卡錫將訪白宮商議美債違約,拜登拒絕「削減開支換取調高上限」, 為何美兩大黨無法取得共識?
- 最近將出現新的世界級金融危機,同時台灣也暗藏著許多潛在的金融地雷
- 美國國債是完美的「借雞生蛋」故事,通膨或將戳破這場被隱藏的噩夢
- 關鍵一票推翻1.75兆美元《重建美好未來法案》,來自紅州的民主黨參議員曼欽為何與拜登唱反調?
- 美參院驚險通過提高債務上限、避免金融危機,桑德斯譴責共和黨:令人難以置信的不負責任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