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缺乏核心思想,就像《模仿犯》的Noh一樣誤導青年政治小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柯文哲的厲害之處,就是當年輕人越來越覺得議題被藍綠兩黨鎖死,導致「政治無感但生活有感」時,說出許多聽起來都好像很有道理和務實,但細思後就會發現當中缺乏核心價值的話,其目的都是為了自身的聲量,跟著風向走。
文:蔡秉恩(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學生)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於其訪美行提出「不求戰不畏戰」的兩岸論述,作為我國目前第三勢力政黨主席確實有必要在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和民進黨的「四個堅持」中尋求一線生機,避免成為自身最討厭的小綠,或被藍營併吞。
然柯文哲自2014年競選台北市長到現今欲尋求總統大位,在兩岸論述的立場上持續變來變去,猶如熱門台劇《模仿犯》的Noh一般,追求流量和關注,並透過媒體帶風向,一切行為皆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缺乏核心思想,只想將自己形塑成超脫世俗,最懂人性的「柯神」。
忽略現實的兩岸論述
為了競逐2024總統大位,柯文哲提出「強國等距」的論述,希望務實處理兩岸議題並與美中保持等距關係,然現實真的和他想的一樣簡單嗎?
柯文哲過去雖曾支持綠營,2014年競選時,也與綠營合作,然其上任後,卻不斷向親中勢力靠攏,在2016年「雙城論壇」期間,脫口而出的「兩岸一家親」論述,更引起本土派的反彈。隨後,柯文哲又提出了「統獨是假議題」的論述,認為支持統一或獨立並不會立刻影響我國的國家定位。
在當今高度全球化之下,台灣的統獨議題不再只是地緣政治上的問題,已經上升至國際層次。我國位於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國內政治發展攸關美日利益,半導體產業更為全球科技的重要命脈。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各國紛紛用經濟制裁的方式對抗俄羅斯,證明了政治和經濟的連動關係。在國際社會中也形塑成壁壘分明的民主陣營和獨裁陣營,台灣身為民主國家重要的夥伴,國家定位的發展受到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台灣和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靠攏是大勢所趨,美國透過實質立法強化台灣國防和經貿連結,捍衛台美間的共同利益,不僅證實了台灣是美國「可靠夥伴」,更告訴了柯文哲美中等矩不可能發生。
「不求戰不畏戰」和民進黨主張何異?
深怕被兩大黨稀釋的柯文哲,在馬英九訪中和蔡麥會後開啟了訪美之旅拯救自身流量。柯文哲在旅途中主張「不求戰不畏戰」,並表示不會像民進黨求戰和國民黨畏戰,然其主張恰恰證明了柯文哲和Noh一樣,害怕自己的聲量被人搶去而急著出風頭。
仔細檢視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於其總統提名記者會中提出「民主和平」,認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備戰才能避戰,其強調的是在台灣人民對和平的共識下,守護民主現狀,並無柯文哲所說的民進黨求戰。
而回顧蔡英文提出的「四個堅持」,包含: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這四點主張同樣也獲得我國多數人民的支持,只有中國認為「四個堅持」是台獨言論,刻意挑釁。
難道柯文哲和中國立場一致,否定這四項堅持嗎?
誤導青年政治小白
柯文哲就像《模仿犯》中的Noh一樣,透過社群媒體操作,將自己神格化,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價值傳播給青年世代,讓對於政治較無關注的年輕人,在社群上被柯文哲去脈絡化的論述誤導,而忽略政治現實。
柯文哲厲害之處,就在於他說的話聽起來都好像很有道理和務實,但細思後就會發現當中缺乏核心價值,所說的都是為了自身的聲量,跟著風向走,當個政治變色龍,從其兩岸論述,便可以證實這件事。
青年世代之所以選擇柯文哲,是因為在年輕人眼中,議題已經被藍綠兩黨鎖死,「政治無感但生活有感」,青年對於僵固的兩黨政治感到厭倦,居住正義和就業等議題都讓青年沮喪,才讓柯文哲有機可趁透過社群傳遞其個人魅力,也在青年族群獲取高支持度。
故,民進黨若想持續執政,搶回柯文哲手上的青年選票,應該持續和青年世代積極進行對話和溝通,重新建立信任,讓青年知道民進黨真正的主張,才能把青年世代從對柯文哲的信仰中引導出來,不再被其去脈絡化和煽動式的言論綁架。
延伸閱讀
- 「我之前兩次都投給蔡英文,現在非常後悔」:為什麼執政的民進黨不再受年輕選民青睞?
- 民進黨在地方選舉慘敗,難道台灣選民已經不在意「抗中保台」了嗎?
- 其他政黨當然也有所謂的側翼網軍,為何只有民進黨的側翼被罵?
- 【小笠原欣幸特稿】如何解讀台灣選民獨有的平衡感,對於理解台灣政治極具重要意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