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古箏演奏家林辰樺:所謂的跨界,其實不一定要Mix在一起

【專訪】古箏演奏家林辰樺:所謂的跨界,其實不一定要Mix在一起
林辰樺|Photo Credit: 音音有代誌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多重音樂元素究竟該怎麼結合?藝術推廣又該怎麼執行,才能走進每個人心中?此刻的你可能有些迷茫,而自小修習傳統樂器古箏、長大卻在英美現代音樂裡闖出一片天,還打造出兩張「她的音樂多重宇宙」專輯的林辰樺老師,要替我們解謎,讓你的腦袋試著跳脫既定思維,還會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音樂之美。

文:音音有代誌/K編

在現代這個多元融合、創意至上的時代,咖啡佐以黑膠咖哩綴上獨立音樂書店輔以唱片,成為我們走過路過不容錯過、進店就得以被多重feat的創意宇宙,萌發出腦動大開的奇幻視野。

不過,面對音樂裡不同風格的多元衝撞,當爵士、搖滾、科技等元素共融在一起,我們的耳際不知道為何好像總會顯得有些不知所措,衝擊之餘些微的排斥感也漸漸產生。

因此,多重音樂元素究竟該怎麼結合?藝術推廣又該怎麼執行,才能走進每個人心中?

此刻的你可能有些迷茫,而自小修習傳統樂器古箏、長大卻在英美現代音樂裡闖出一片天,還打造出兩張「她的音樂多重宇宙」專輯的林辰樺老師,今天就要替我們解謎,讓你的腦袋試著跳脫既定思維,還會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音樂之美。

C0681CE6-ACC6-4DF5-B9BF-EA07BA4ECB37-102
Photo Credit: 林辰樺提供
林辰樺

古箏撞英美,我選擇跳脫舒適圈

談到與傳統美學之際遇,對辰樺來說,源自於家。自小就對於宋詞、水墨畫等傳統美學產物頗感興趣,更在媽媽本身就會大提琴跟古箏的前提下,修習中樂與西樂。

不過,或許音樂「跨」出新靈魂的構思從小就在辰樺的心理萌芽,因為在這些優雅浪漫的學習和興趣包裝的外頭,她背地裡可是個酷愛《仙劍奇俠傳》裡少數民族、天真爛漫的少女阿努,以及在天上自由飛翔的九盡仙(笑)。

長大了,女孩宛若吸收了他們的自由靈魂。一路念到台藝大中國音樂系之後,並沒有隨著大家腦中對音樂系「既定的未來出路」前行;反而選擇到到英美修習現代音樂。

辰樺在英國金士頓大學修習現代音樂科技、輔以理論的龐大知識性建構,學習過程雖然充實,不免還是有些「紙上談兵」;因此,她選擇二度跳脫已經熟悉的舒適圈,在交換學生一年之後選擇去美國進行一場「實事求是」的修練之旅。

使文憑不再流於表象,在實地的操作下,得以看見音樂中真正蘊含的思維與真諦。

不過,在這些充實的現代音樂課程之中,「古箏」反倒顯得沒甚麼用武之地。當被問到「會不會因此覺得可惜」時,老師也給出了我們一個篤定的答覆:「假如我選擇走大家常見的道路(例如去上海學音樂,未來走上演奏家路線)的話,前面已經有很多人做這件事了;但是,既然我腦中有想要修習現代音樂的想法,我就勢必得真正走到西方學習,才能做到真正的文化借鑑,了解全球化下的浪潮,而不是一昧把自己關回大家都走過的舒適圈。」

途中,當然痛與笑並存,必須要克服迎面而來的語言和文化差異;但留下的勢必能成為一輩子無法抹去的珍貴回憶——辰樺不僅曾到倫敦印象音樂節演出、在美國政府補助的音樂學校iMusic教古箏;還曾到矽谷市政府、舊金山美術館等各地推廣傳統音樂,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箏彩 Amazing Zheng》。

華盛頓州領事協會Consular-Association-of-Washingt
Photo Credit: 林辰樺提供
林辰樺2018年在華盛頓州領事協會年度晚宴演出

由淺入深的藝術推廣:學術化out

《箏彩》不僅運用了美國流行歌曲式,還結合了電子樂、以及美國音樂的靈魂元素Drum n Bass(鼓打貝斯)。雖然在國外獲得了一片讚揚、 2022 Global Music Award作曲組銀獎等肯定,回台之後卻收穫了截然不同的評價:部分聽眾對於專輯中的多重音樂元素融合感到不習慣,整體接納度沒有到那麼高的窘境。

但回到初衷,辰樺想著,當初就是希望能在美國推廣古箏,才會運用了貼近美國大眾音樂口味的元素,卻沒有想到東西聽覺文化差異之大,也讓她開始思考,音樂究竟該如何融合文化,才能被普遍大眾接納?

我想,辰樺在美國「音樂經濟」的老師Bob,或許可以給予我們一些解答的方向。Bob在聽完《箏彩》後,他覺得:「不要一下子給觀眾一個火箭,當你給觀眾一個火箭的時候,別人不能理解什麼火箭;你先要先告訴你的聽眾:什麼是車子,什麼是飛機,最後才能告訴他們什麼是火箭。」

同樣的,在音樂創作上也是如此,當你的聽眾還沒有達到認識火箭的時候,你應該先告訴他什麼是汽車,而不是直達火箭;畢竟,每個人的成長背景、接納度都不相同。

一席話不僅一針見血,也引領辰樺對於音樂融合文化的新思維:「我們在藝術推廣上,應該由淺入深,然後在社會化和大眾化之下去逐一推行,而不是把它變得太過於學術化。」

有些時候,在我們眼中看起來無法理解的事物,或許在別的國家的聽眾耳裡宛如直達心底的天籟之音。因此,音樂與文化交融縱使無法到達「最好」,但只要我們試著相互理解、交融,尊重也能油然而生;當我們聽見一段不熟悉的旋律或元素,全新的思維便可以徹底激盪。

那麼,在辰樺第二張專輯《樂遊古今 Voyage of Guzheng》中,一樣交融了搖滾、爵士、印度特色樂器西塔琴、塔布拉鼓等元素,這一次,她會怎麼樣看待自己音樂中的跨界與多元?辰樺笑稱,所謂的跨界,其實不一定彼此一定要Mix在一起。

我演奏我的古箏、他演奏他的樂器,你認識我、我認識你,我們互相不打擾,但我們一樣可以欣賞對方的美,一個新的表演形式更由此誕生,因為,一切從尊重出發。

當我們相遇在名為「尊重」的音樂之海,或許音樂本身就超脫了交融與否、聽覺差異或地區與否,所有的樂音宛如全新思維的激盪,聽者倘若接受了,也宛若變相接納了其它國家的整體文化與特色;我們的心底也會因為接納了這些音樂,成為了真心愛護百川的珍貴之河。

下一次,倘若聽到了你不熟悉的音樂元素、或交融出的酷酷跨界音樂,不要選擇評判,先試著放開心胸聆聽不同的聲音,不被主觀思維綁架,你覺得如何?(笑)

樂遊古今橫幅-1024x577
Photo Credit: 林辰樺提供

帶你從逆境中掙脫,有勇氣再次展翅高飛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