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專訪】中研院研究員呂俊毅:「必要基因」可在演化中快速改變,打破過往學界認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科學界對於必要基因的認知,也就是其具有高度保守性。然而呂俊毅團隊的實驗結果卻有了讓人意外的發現:至少有10%的必要基因,其基因序列的變化是相當快速的,因而造成其原來功能與作用的方式產生改變。但是不對啊,啊不是說必要基因改變,細胞就活不下去?
你知道「需要」和「想要」的差別嗎?若是沒有「需要」的物質,生活可能會大大不便、生活受影響,但若少了「想要」的物質,你還是可以過得下去,只是可能心情會有些受影響。
讓我們把這觀念套用到基因上。每種不同的生物體都由成千上萬的基因所組成,有些是可有可無、有些則還不確定其功能。在這當中有一批基因若是缺少或壞掉了,那這生物的存活機會將大大受到影響,也可能危及性命。是什麼基因這麼重要?在科學界,我們稱他們為「必要基因」(Essential gene)。
隨著時間的演化,不同的基因可能改變,而能幫助物種更有生存優勢的基因,則傾向被保留下來。「必要基因」是當中能協助物種存活最重要的一群基因,我們已經知道有些人類疾病之所以會發生,與必要基因受損、缺失或發生突變有關。也因為他們是如此重要,在演化上便具有高度守性(highly conserved)。
然而這樣的認知,卻被一篇刊登在《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的研究打破。在這篇3月底刊出的研究,團隊發現部分必要基因竟也可能在演化的過程中發生快速改變。究竟該怎麼去解讀這樣的研究結果?我們訪問到帶領研究的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呂俊毅,來為我們解惑。

必要基因對生物體的存活有什麼重要性?
「必要基因」是指細胞中不可或缺且與生存至關重要的基因,已知許多人類疾病,都與必要基因功能受損或發生突變有關。因為必要基因常常參與在細胞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所以也保留在所有生物中,就像生物體體內的活化石。
「基本上必要基因的定義很簡單,不管你的生物系統是什麼,當把其細胞內的基因去掉或抑制,該細胞在最正常的情況下都還會死掉,那個基因就稱之為必要基因。」呂俊毅解釋道,一般來說,這樣的基因所參與的都是屬於比較基本的功能,如細胞的分裂、DNA的複製和RNA的轉錄、蛋白質的轉譯等等。
以酵母菌來說,必要基因約占其所有5500個基因的20%。但人類的必要基因有多少目前還有些眾說紛紜,不過科學家估計不同物種雖有一些差異,但必要基因大概就是占所有基因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就是因為必要基因所參與的生物功能是如此基礎,讓他們的存在性變得難以取代。這也是過去科學界對於必要基因的認知,也就是其具有高度保守性。然而呂俊毅團隊的實驗結果卻有了讓人意外的發現:至少有10%的必要基因,其基因序列的變化是相當快速的,因而造成其原來功能與作用的方式產生改變。
不對啊,啊不是說必要基因改變,細胞就活不下去?
可是話又說回來,剛剛不是一直強調必要基因只要有變化或消失,那生物體是無法存活的,但為什麼實驗中的酵母菌卻存活下來了呢?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整個論文裡面想去探討的問題。」呂俊毅舉了一個生活化的例子:想像你今天要從台北到高雄,可以選擇走路、騎車或開車;無論方法為何,「到高雄」這個目的是一定要達到的。在上述例子中,「到高雄」就是基因所負責的基礎功能,不論用什麼工具,最終一定要做到這件事情,但不同物種的細胞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走路、騎車或開車)去達成同樣的目的。
最後演化雖然會讓最有效率達成目的的方法保留,在上述的例子中當然就是開車了。不過未達成目的要「開什麼車去」,那就可能變化了。如果該細胞希望用比較「省油」的方式,那他可能選油耗較少的車;如果是希望用最快的速度達到目的,那他可能選的是跑車。雖然手段上產生些微的變化,但細胞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維持不變。
「在我們的研究裡面,我們看到的類似剛剛講的例子──不同的物種(細胞)雖然可以執行同樣功能,可是在進行作用的蛋白質之間,他們開始去做一些調整。」呂俊毅說,倒過來想其實就是細胞內蛋白質在達成原本的功用之外,可能還可以做一些外加的事情,得到一些額外的好處。

選酵母菌來做實驗,又快又便宜
這次的研究當中,呂俊毅團隊用了酵母菌進行實驗。「我覺得最大的優點在於生長速度非常快,平均一個世代只要90分鐘,因此在做實驗的時候就能很快觀察到你要的結果。」
呂俊毅說,同樣的實驗如果在老鼠身上做,可能要做個5年、10年才會做完,但在酵母菌身上只要1、2年就做完了。
另外,酵母菌還很便宜。「養酵母菌,他所需要的錢大概跟一般養人類細胞或是老鼠比起來,可能差到有50倍或100倍。」特別是這次實驗中,需要全面性的看接近100種不同的必要基因,規模很大,若要使用更為複雜的生物系統來做,所需的花費會比酵母菌高出許多。
但是當然用酵母菌做實驗也還是有缺點的。「因為他只有5000多個基因,其實相對是一個簡單的系統,很多較為複雜的機制就沒辦法看到。例如說人類細胞的免疫作用。」但這次的研究主題聚焦在必要基因,因此這樣的缺點影響較小。
做基礎研究「有什麼用」?這樣的思考方式恐淪為片面思考
做基礎研究的人,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發現對人類有什麼用?」
「我們其實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是從很基礎的生物好奇心去回答的......我想或許許多人最在意的是人類的福祉和健康,但是在想問題時不能總是想著要了解疾病、治療疾病才算對人類有所貢獻。」呂俊毅說,自己這樣做研究下來,經常從一些很基礎的生物問題,意外發現重大的影響。但是假如一開始就認定基礎研究不值一提,那許多重要且牽涉廣大的生理機能,可能就不會完全的被理解。
Tags:
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灣全英文課程HEC Liège EDBA,把博士頭銜鍍金在您的名片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業界對具備博士學位的高階主管需求日益增長,但在忙碌的工作卻難以腾出時間攻讀博士學位。幸運的是,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開設了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最快可在2年內完成博士課程與發表,為渴望提升自我和更新產業知識的高階主管與企業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機會。
現代商業界對於高階主管具備博士學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許多專業人士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難以腾出足夠時間攻讀博士學位。幸運的是,現在有一個解決方案: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除了提供一個在職攻讀歐洲頂尖企管博士的機會,還提供了一系列研討會發表的協助與各領域的專家建立強烈的人脈連結,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最快可以在2年內完成博士課程與發表,為那些渴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更新產業知識的高階主管與企業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學習機會。

學術研究與實務兼顧,提升個人品牌影響力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家與高階主管必須面對複雜的挑戰,例如: 全球化所產生的地緣政治動盪、技術快速創新造成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等。EDBA博士學位能夠提供深入的商業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企業家及專業經理人能夠更好地應對這些整合與挑戰。此外,博士學位也是個人品牌建立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商業界享有崇高的聲望和尊重,為高階主管及企業負責人打開更多商業拓展的機會,並且是領導者和決策者的首選。
擁有博士學位不僅展示了專業經理人的學術涵養,也體現了他們對自己產業發展的承諾和毅力。學位的獲得除了彰顯其頭銜與專業能力,更增加自信並開展職涯與事業願景。完成學位後除了成為該領域之專家,並增強自己在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力,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學位也為高階經理人開啟了更多的不同產業的交流機會和晉升通道。許多企業和組織都尋求具有博士學位的高階主管、董事,他們被認為具有深入的商業洞察力和領導能力。

全台獨家全英文授課環境接軌全球最新商業議題
比利時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在台以全英文授課為特點,為學員提供了一個全英語環境的學習機會。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學員的英語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全球商業環境中更自信地交流和合作。此外,彙集了一流的教授和業界專家,他們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學術造詣,能夠為博士候選人們提供專業指導和深入的商業洞察力。
時間效益最大化 – 兩年完成,學習品質不打折
比利時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提供了一個精心設計的課程結構和專業指導的學習方案,使博士候選人能夠最快2年內完成學位與發表。首先,課程內容涵蓋了企業管理領域的核心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從策略管理到領導力發展,從知識創新到市場行銷工具的革新等。其次,博士班提供了個別化指導和專業支持。除了每位學員將被指派一位專業的指導教授提供個人的指導,課程模組更導入了每學期兩天的獨立學習課程(Independent study),由列日大學欽點的導師親自手把手帶領博士候選人完成研討會、期刊以及畢業論文答辯。這種一對一的指導可以加快學習進程,確保學員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學業要求。

就讀比利時列日大學高階企管博士,完整您的事業版圖
最後,快速攻讀高階企管博士班對於高階主管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列日大學在台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班不僅提供了學術、知識和實踐技能,還培養了企業家與高階主管在全球商業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這些都是現代商業領袖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才能在全球化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比利時國立列日大學EDBA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