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人才戰:理工人才爭奪戰從高中就開打,為何台積電鎖定全台12所女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科技業向來是陽盛陰衰,但愈來愈多調查顯示,下一個亟待好好培養、潛力可期的科技業人才來源,就是女性,全台科技業也開始積極尋找女性工程師人才,台積電甚至打造了「半導體雲端學院」,搶人作戰高中就開始......
文:劉煥彥
全國半導體人才大缺,如今業界宣導層級已經從大學往下至高中,特別是被視為下個理工人才絕佳來源的高中女生,更被視為重點宣導目標。
舉例來說,台積電已鎖定全國12所女中為重點宣導對象,鼓勵高中女生未來選讀理工科系。
台積也從上學期(111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因應教育部108課綱,在台北市建國中學、中山女中及台中一中等三校,首次推出名為「SEMI神秘積星站」的高中微課程,盼精進高中學子科學素養,啟發對科學領域的興趣。
在台積電之外,有「晶圓女王」稱號的環球晶圓暨中美矽晶董事長徐秀蘭,去年也曾經回母校北一女與學妹座談,希望從高中就吸引更多年輕學子,投入理工及半導體的世界。
3M調查:近九成台灣受訪者認為,女性是理工領域未開發的潛力來源
科技業向來是陽盛陰衰,但愈來愈多調查顯示,下一個亟待好好培養、潛力可期的科技業人才來源,就是女性。
美商3M每年在全球十幾個國家做「3M科學狀態指數調查」(SOSI),希望了解大家對科學領域的看法,及其對全世界的影響,而2023年SOSI調查首次將台灣納入調查對象。

今年3月中,3M台灣子公司董事總經理仝漢霖博士在說明最新「3M科學狀態指數調查」時表示,根據調查結果,近九成台灣受訪者認為,女性是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還沒有被開發的潛力來源,且91%台灣受訪者贊同,需要更鼓勵及支持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學生,參與STEM教育。
3M認為,全球科技發展需要女性發揮潛力,而要為女性清除追求科學夢想路上的障礙,就需要打破傳統觀念及社會各界支持,包括企業界在內。
台積電處長:女性工程師是未來人才成長來源
同樣是3月,在國科會舉行的「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上,台積電處長張孟凡作專題演講時引述教育部統計指出,從2016年至2021年,大學理工科(STEM)女生人數在大學部微降3.1%、碩士班人數增加6.9%,同期博士班人數則微減0.5%。
他表示,女性在大學理工科的學士、碩士及博士人數比較穩定,但佔比不高,然而「女性工程師是未來大家人才成長的來源」。
張孟凡提到,在台積眼中,高中生也很重要,台積電已鎖定全台12所女中做重點宣導,包括了北一女、中山、景美、竹女、中女、曉明、彰女、嘉女、南女、雄女、屏女及基隆女中等。
台積配合這些學校的年度性別教育及職涯活動,舉辦生涯主題講座,希望鼓勵高中女生選擇理工科系,不要在家人與社會價值觀的壓力下自我設限。

「對高中生我們推出了(半導體)雲端學院,讓高中生可以接觸到半導體,看能不能在高一升高二,選性向、科系的時候,可以考慮這個方向。」
「台積電已經看到這個問題,覺得責無旁貸,要貢獻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
「但是,只有這樣是不夠的。期待跟國內的半導體公司、國科會、教育部,大家一起合作。」
台積首推高中微課程,上學期建中、中山女中及台中一中實施
台積電專門為高中生打造的半導體雲端學院,於2022年9月正式推出,就是與前述的高中微課程「SEMI神秘積星站」互相搭配。
根據台積電ESG官網,為因應教育部108課綱強調素養學習,鼓勵學生透過多元選修及彈性學習探索興趣,台積電首次與建中、中山女中及台中一中,推出六周共18小時的微課程「SEMI神秘積星站」,以混成學習模式帶領學子認識半導體對生活與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其科學智能及創意思維、提升學習動機。
其次,為使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探索半導體世界,台積電建置了半導體雲端學院,提供線上學習資源,有EDU電子郵件信箱者就可註冊為學員,免費觀看六堂互動式動畫課程,精進半導體產業知識。

聯發科資深副總:我們發現,女生非常適合IC設計業
其實不只台積電,IC設計龍頭聯發科及矽晶圓龍頭環球晶,也看到了高中女生對於未來半導體人才的重要性。
在3月國科會論壇同場的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在專題演講做結論時指出,台灣在培養半導體人才上要從高中著手,鼓勵性向適合的學生往理工發展,包括女生。
「我們在這個產業發現,女生非常適合IC設計這個產業」。
「通常女生比較專心、比較冷靜,很適合走理工科,只是很多女孩子不理解(自己)這些潛力,希望可以用什麼方式,來鼓勵(發揮)這些潛力。」

徐秀蘭:從碩士找人才太慢了,高二就要開始
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2月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對於2022年她回母校北一女跟學妹座談,以及國內半導體產業面臨的人才短缺,提出了個人觀察。
「我覺得,從碩士來找(人才)已經太慢了,你會希望大學(學士班)接受數理訓練的人要更多,所以這個動作(宣導)大概高二就要開始,讓他們多一點了解。」
「現在要增加數理、科學的訓練,應該要拉到高中的層級。如果要補工程師、數理人才的不足,就要把女性邀請進來,因為(環球晶)有太多優秀的女性工程師,我們還有優秀的女性產線主管。」

徐秀蘭也提到,「為什麼要選高二?因為是他們選組的時候,到高三就來不及了」。
「你選哲學、文學,當然也很好,只是我們現在缺很多工程人才,所以希望多一點人選數學,多一點人選物理。」
更多《今周刊》文章
-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連台積電劉德音都示警!大學理工科學生驚現三大危機 2030年台灣霸業如何撐下去?
- 「我28歲許願做一家10億的公司!」 34年後她做到800億 徐秀蘭怎辦到的?給高中生一席話透露端倪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