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豆」到「巡飛彈」:中共用語的蓄意入侵,不能以「語言文化自然流變」一概而論

從「土豆」到「巡飛彈」:中共用語的蓄意入侵,不能以「語言文化自然流變」一概而論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的中華民國國語面對的入侵狀況,乃是敵對政權為了共產主義的統一世界語言大夢,有意識有意圖地破壞原有文化、歷史脈絡,甚至曾經計畫要徹底消滅這個語言,現在從民間到政府都可見到為中共用語入侵辯護的意見,但面對這種政治行為,豈能以「語言文化的自然流變」一概而論?

其實這樣的狀況並非首例。台鐵至今仍使用「機車」稱火車頭(來自日語「機關車」)、國防部的用語,甚至赫然可見連現代日本自衛隊都不見得會用的「意見具申」以及彷彿令人置身於日本校園漫畫的「宿題」。舉凡國語遇到大量新詞語進入的時代,總是免不了「借用」外來詞語,然後便一借不還。我們現在大量運用的「名詞」、「動詞」、「政治」、「經濟」、「宗教」、「自行車(原為「自轉車」)」、「寵物(原為「愛物」,取自日語「愛玩動物」)」等等,何嘗又不是清末民初大量進入中文的外來詞語?

但是這些詞語進入中文的時候,其原生語言並非來自與中華民國交戰、有敵意的國家(日語用法進入中文的狀況,主要來自留學生,因此自然依賴兩國來往狀況較為和緩的時代,甚至可以說在抗戰期間才是最停滯的),當然也並非懷抱著破壞原有語言文化加以政治性改造的產物。

字典_外語_LANGUAGES_POLYGLOT_DICTIONARIES
Photo Credit: hiroaki maeda CC BY-ND 2.0

對於中文的變與不變,余光中先生在80年代的投書〈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當中,是這麼說的:「一個民族的語言固然要變,但是不可以變得太快、太急,尤其不可變得失去了原本的美」。今天的中華民國國語面對的入侵狀況,乃是敵對政權為了其意識型態(共產主義的統一世界語言大夢)而有意識有意圖地破壞原有文化、歷史脈絡,甚至曾經計畫要徹底消滅這個語言,而政治性甚至可說是戰略性建立、擴散並用以改變他人語言的語言,又豈能以「語言文化的自然流變」一概而論?

筆者身為語言工作者,身負替讀者、使用者把關的任務,要確保台灣的消費者使用到的繁中版,乃是真實符合其成長、教育環境用法的國語。然而現在教育部不但上樑不正下樑歪,甚至從民間到政府都可見到為中共用語入侵辯護的意見。

筆者以第一線的工作經驗粗淺說明至此,希望能拋磚引玉,使更多專家學者願意投入把關的行列,也希望教育部與相關業者能深刻瞭解教育的目的在於文化的保留、傳承,以及使學生得以學到與社會現有、原有用法相同的字形、字音、字義,俾利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