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蛋收藏極簡史:博物館要那麼多鳥蛋做什麼?

鳥蛋收藏極簡史:博物館要那麼多鳥蛋做什麼?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很多私人收藏家都會直接將整窩鳥蛋帶走,認為這些鳥會再生一窩蛋補回去,但事實證明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國家立法禁止收集野生鳥類的蛋,但不時還是有些非法採「蛋」的事件發生。但是,博物館和蒐藏家拿到這些蛋,究竟可以做什麼?

文: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收集鳥蛋的歷史

19世紀初以來,收集禽鳥的蛋成為一種喜好和興趣,在西方博物學家之間流行,尤其是在英國和美國,大部分都是因為個人嗜好或純粹的休閒娛樂才收集,導致鳥蛋的走私和買賣變得十分猖獗。

這些「鳥蛋」的收藏家通常會觀察鳥類行為和繁殖特性,然後進行收集——或者說搶劫。

有些人會針對他們收集來的蛋進行詳細的紀錄,包含收集的時間、地點、鳥類特性、鳥巢裡蛋的數量等,最後捐贈給博物館成為珍貴的研究資料;但有些人不會留下這些資料,他們只是因為這些蛋漂亮、長得特別,所以去收集它,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瀕臨絕種,或已經絕種的鳥類的蛋

這些偷蛋又干擾自然的行為,嚴重對鳥類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有些藏家「見蛋眼開」,也不管成鳥是不是正在孵蛋,就直接伸手去拿,直接驚嚇到鳥類,讓成鳥離開鳥巢後一去不復返,造成剩下的鳥蛋孵化率降低之外,也使得一些棲地被破壞;還有本來就很稀有的鳥類,好不容易下了蛋,結果因為蛋被帶走,造成該種鳥類復育更加的困難

特別是過去,很多私人收藏家都會習慣直接將整窩鳥蛋帶走,因為他們認為把整窩蛋拿走,這些鳥就會回來再生一窩蛋補回去,但事實證明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國家立法禁止收集野生鳥類的蛋,以鳥類的永續繁衍和健康為優先,除非是必要、而且有經過政府同意的研究或保育行動(要相關許可證或許可文件)才可以進行,否則基本上都不能私下採集野生鳥類的蛋。

所以後來有許多私人收藏家都陸續將自己收藏的蛋捐給了博物館,成為自然史博物館館藏的一部分。但不時還是會有一些非法採「蛋」的事件發生。

在英國,曾經有一個狂熱的收藏家,非常愛收集珍貴鳥類的蛋,他被抓去關了六次還關不怕。直到後來有一天,他又要爬樹去拿樹上鳥巢裡的蛋時,意外失足摔死,才終結了他非法偷蛋的一生。

只能說這種行為非常不可取,奉勸真的不要做壞事。

不要小看鳥類的蛋

你可能會想,鳥蛋除了好看,還可以幹嘛?

他們可是研究污染、自然生態和氣候變遷的重要參考資料,尤其是作為環境品質的指標!

比如說20世紀初期,科學家之所以可以找到化學物質DDT有毒和危害的證據,就是拿野外鳥類的蛋殼和博物館裡收藏的蛋殼做比較,才發現環境中殘留的DDT會降低鳥類的鈣質吸收,導致蛋殼變薄,使得鳥類在孵蛋時,鳥蛋容易碎掉,間接造成了族群量的減少,後來陸續讓許多國家立法禁止使用DDT。

另外在一些地區,鳥蛋及蛋殼是研究當地歷史文化的史料之一。

在葉門,過去的社會曾經拿鴕鳥蛋殼的碎片當作交易商品和裝飾品的材料,因此鳥蛋也是研究當地貿易網路和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材料喔!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