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掌控南沙最大的島,但幾十年來只是派兵駐守,對於島上的生態、觀光及礦物資源,從未經過仔細調查,遑論規劃及利用。現在周邊強鄰覬覦我們的「珍寶」,喚醒了國人的危機意識,這是危機、也是轉機。
除了營地及軍事設施外,島上有座觀音亭,佛樂長年不斷,是駐軍弟兄唯一的精神寄託。另外還有座農場,部分蔬果、雞隻可以自給自足,產量雖不豐富,卻為軍隊內的無聊日子帶來一些變化,倒可安定軍心。
太平島的駐軍官兵至少有數百人,個個身強體健、皮膚黝黑。每半年才得以回台一次。對現代年輕人來說,是項嚴峻的考驗,令人不得不佩服部隊長的領導統御能力。
當天才下飛機沒半小時,秘書長剛跟集合的部隊講完話、照完相,剎那間,烏雲密布、風雨大作,海面由原先的風平浪靜,瞬間波濤洶湧,危機四伏。海巡弟兄催促我們迅速登艇前往中洲礁,因為要是錯過潮差,登島會非常困難。於是兩艘載著長官的武裝快艇,在四艘小艇的戒護下,頂著三米巨浪,浩浩蕩蕩地從碼頭出發。
小艇在浪中穿梭,時而登上波峰、時而落入波谷,浪花不時打入船艙。原本二十分鐘的航程,足足開了四十分鐘。一路顛簸下來,除了海巡弟兄外,我是少數沒暈船的人。
在滂沱大雨中,我們搶登上了中洲礁。大夥兒恭恭敬敬地升起一面青天白日旗,藉此宣誓主權,也完成此行的主要任務。在狂風驟雨下,看著隨風劇烈擺動的旗面,此時此刻,正是現今南海情勢緊張又險惡的最佳寫照。
又是四十分鐘的折騰,終於再次回到太平島。但衡量天候狀況,飛機若不馬上起飛,大隊人馬恐怕會受困島上好幾天,我們由碼頭直奔機坪,匆匆結束兩小時緊湊的「太平島之旅」。
好不容易起飛後,眼前竟是晴空萬里,回到屏東已是傍晚時分。
在三個小時的航程中,我一直思考著南海局勢及我國的南海政策。除了原住民外,先民來到台灣,長則兩三百年,短則六、七十年,雖然號稱「海洋國家」,但在潛意識裡,我們的DNA還留在黃土高原,對海洋完全陌生,甚至充滿畏懼。
我們的生活習慣、思考方式,還是遵循著「大陸」民族的邏輯,甚至國家政策也無法擺脫「大中國」的陰影,空有五十萬人口的原住民族,以及豐富的南島文化元素,卻沒有融入主流文化,反而一點一滴在消失中。
政府花大錢做「文化保存」工作,卻只是當作「盆栽」般供養著,沒有和這塊土地充分結合,自然枝葉不茂盛,開不了花、也結不了果。
同樣地,台灣掌控南沙最大的島,但幾十年來只是派兵駐守,對於島上的生態、觀光及礦物資源,從未經過仔細調查,遑論規劃及利用。現在周邊強鄰覬覦我們的「珍寶」,喚醒了國人的危機意識,這是危機、也是轉機。
我們應從基本資料蒐集做起,並徹底思考國家的策略,做個名符其實的「海洋國家」,這才是條康莊大道。但如何在強鄰環伺中進行合縱連橫,在在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半個世紀以來,我們能在小島上創造出傲人的經濟奇蹟,要再創新局相信難不倒我們。
飛機在夕陽餘暉中,降落在屏東機場。蛋黃般的夕陽,懸在長長的地平線上,久違的南國落日,引人遐思、勾人鄉愁。無緣見到太平島的落日、星空,以及南國才有的南十字星,只有留待下次了。
(二○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書籍介紹
《記那些波光與映像:李鴻源人生隨筆》,時報出版
二〇〇九年六月,在考察長江三峽水庫的旅程,他坐在從重慶駛往宜昌的大船上,迎著夏夜晚風,有感於途中所經之處多是《三國演義》中所描繪蜀漢場景,於是提筆寫下第一篇論文、研究之外的散文體小文〈夜發重慶〉。從此,李鴻源開始在學校和政院,兩頭繁重的工作之餘,將多年來迴盪在心中的記憶片段,一片一片地捕捉下來。
這些文章記下成長的青春歲月,訴說與「水」結下的不解之緣;還有深深刻印在生命中的故鄉泰山,農村生活孕育了他的個性、滋養他的生命;還有讓他發現生命浩瀚與遼闊的貴人們,以及這一路走來的思考與反省,如內政部長任內視察南沙、台江和鰲鼓濕地時的有感而發,還有看著兒女日漸成長,因為為人父的焦慮而寫的〈給下一代的一封信〉。
全書32篇,每一字、每一句,或是紀實,或有緬懷,或許還有強烈的批判,都讓我們看到有別於《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中「工程師、科學家」的李鴻源,而是一個成長於這片土地的知識分子,對家園家鄉的無限愛戀,對台灣的真情至性。
責任編輯:鄭少凡
核稿編輯:楊士範
Photo Credit:NASA CC0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