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比亞迪賣贏福斯躍升中國汽車銷售龍頭,推出「雲輦系統」號稱全球車身控制系統最高水準

比亞迪賣贏福斯躍升中國汽車銷售龍頭,推出「雲輦系統」號稱全球車身控制系統最高水準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比亞迪(BYD)已經在中國市場站穩腳步,再擴大進攻全球市場,除了在電動車領域中佔有相當優勢以外,也以極快的速度侵蝕傳統車商的版圖。

成功的產業垂直整合及降價策略,讓中國電動車巨擘——比亞迪(BYD)2023年第1季在中國市場,首次以銷售42萬輛電動車的成績,超越德國汽車大廠福斯(Volkswagen)成為最暢銷的汽車品牌,而包含特斯拉(Tesla)在內等各家業者,備感壓力。

比亞迪躍中國汽車銷售龍頭

今年是比亞迪的爆發元年,借助中國市場打下的基礎,正逐步向海外快速擴張。綜合媒體統計,今年首季比亞迪總共賣出了44萬輛汽車,超越福斯的42.7萬輛,是重要的里程碑,顯示電動車產業日益成熟。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今年全球銷售的汽車,大約每5輛將有1輛是電動車。廣義電動車(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將占今年全球汽車銷量的18%,比率遠高於2020年的僅4%,今年總銷量達1400萬輛。這給了比亞迪強大的市場基礎。

中國靠著政府補助推動,讓其成為全球主要市場。中國佔2022年所有電動車銷售的約三分之二,之後是歐洲和美國則分居第二、三大市場。IEA署長畢羅(Fatih Birol)表示,燃油引擎引領世界超過一個世紀,但電動車正在改變現況。

比亞迪規模經濟優勢越來越明顯

以廣義電車車款而言,在全球比亞迪於2023年,產量跳增2倍的360萬輛的新車銷售目標中,純電動汽車約過半,有可能超過美國特斯拉躍居全球第一。

《日經中文》報導指出,引述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於股東會上對於2023年的銷售目標。他指出比亞迪2023年全球銷量目標300萬輛起步,爭取翻倍增長到360萬輛。

報導稱,雖然360萬輛是包括出口到其他國家的數字,但規模超過了2022年排在中國市場銷量首位的福斯約318萬輛,顯示比亞迪憑藉著電車,開始動搖傳統電車的根基。

此外,從中國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就中國市場比亞迪今年3月份,比亞迪市場佔有率達到35.2%,其次是特斯拉中國為14.0%,之後是廣汽埃安7.3%及通用五菱5.1%等,差距逐漸擴大。

中國浙江證券推測,比亞迪2023年的全球產能,甚至可能提高至430萬輛的驚人數字。而未來將會再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生産和採購成本,而這樣的規模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

此外,比亞迪除了在以成本優勢推動降價、優惠等措施以外,也鎖定高階車款,推出品牌「仰望」,是一台全新純電休旅車,售價為百萬級人民幣起跳(新台幣453.2萬元)。

6,0
比亞迪(BYD)公開資訊

比亞迪(BYD)推出的高階車款仰望。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除了在製造供應鏈上具有優勢,也將重心移到車控系統之中。根據比亞迪4月11日發出的訊息顯示,它們推出全球首個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控制系統——雲輦。

「雲輦系統」繼刀片電池後,重要的系統突破

雲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由比亞迪自行研發,象徵著比亞迪成為首個自主掌握智能車身控制系統的中國車企。王傳福指出,雲輦的誕生,改寫了車身控制技術依靠國外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比亞迪
比亞迪(BYD)公開資訊

比亞迪(BYD)董事長王傳福稱,雲輦系統繼刀片電池等技術後的重要里程碑。

另一方面,他強調,雲輦超越國外技術水平,一登場就站上了行業領先位置,完成了從1到2的提升,未來雲輦能夠以系統化解決車身控制問題,達到更安全且舒適的駕駛體驗。

王傳福甚至說,雲輦是比亞迪繼刀片電池、電池車身一體化(CTB)、易四方(爆胎後穩定車身技術名稱)等重要突破後,又一個重要的技術里程碑。

他解釋,雲輦能夠有效抑制車身變化,降低車輛側翻風險,減小駕乘人員坐姿位移。同時雲輦系統可以在雪地、泥地、水域等複雜路況下,有效保護車身,避免因地形造成的整車碰撞損傷。他說車身控制的一小步,舒適出行的一大步。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